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做實境,投入的愛會累積成善意——製作人李景白✕湯宗霖

2024-05-25 22:22 採訪、文字整理/林亞璇

在台灣還不流行做實境、看實境的十多年前,李景白製作的《瘋台灣大挑戰》就找來15位外國人體驗台灣文化、爭奪獎金;熱愛潛水的他,還以台灣海洋為舞台,開創首檔攝影師與模特兒組隊的水下攝影競賽實境。其稱呼「小湯」的湯宗霖,則是近年台灣實境熱潮的關鍵推手,長年製作綜藝節目累積的敏銳觀察力、與藝人的好交情,讓他持續破格,激盪出《綜藝玩很大》、《嗨!營業中》等叫好叫座的實境節目。

李景白與湯宗霖都有製作實境節目的豐富經驗。
李景白與湯宗霖都有製作實境節目的豐富經驗。

兩人認識多年,製作節目的手法與風格大不同,李景白以「題材多元、鋪陳有哏、很好看」形容湯宗霖的勇於嘗試與精準,湯宗霖則認為李景白一直在挑戰沒有人拍得到的畫面,「作風浪漫、技術精良、畫面奇幻」。令人好奇這兩位資深製作人,如何看待實境的魅力與技術,又為何投身其中?台灣與他國的節目差異反映了哪些事情?

對真實執著的當代觀眾

李景白(以下簡稱李):台灣實境真正大流行起來,我覺得是這兩三年間小湯公司做《營業中》系列帶起的風潮。金鐘獎在2017年創立「益智及實境節目獎」,其實反映說學逗唱的綜藝節目變少、實境節目變多了,益智節目也有實境化的趨勢——不是只在棚內錄影,還會穿插實景和訪問;題目比益智,但中間可能會祭出獎金、引誘選手退出,看大家互相吹牛猜忌,那個本質就是實境。

我在錄《決戰水下伸展台》時,有次比賽模特兒必須一口氣下潛到十幾米,但有參賽者因為心理壓力無法成功下潛或待在水裡,最後在水上崩潰痛哭。人在有挑戰的處境下,會激發出最真實的反應,看他如何處理壓力、進化或失敗,那樣的過程是令人著迷的。

湯宗霖(以下簡稱湯):新媒體跟攝影機的進步,帶動實境的流行,攝影機越小,人越實在。社群讓人跟人生活的距離貼得很近,Youtube上各種狗屁倒灶的事都有人拍成內容分享,觀眾對於真實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比起一場盡善盡美的比賽,觀眾更想看參演者全然投入的過程。

但是大家常常會誤會實境——它還是一個「節目」,不是一支紀錄片,是製作單位去塑造一個真實情境,讓出演者在有鏡頭意識的情況下自然展露人性。所以節目設定其實都不合「常理」:《全明星運動會》讓一群年齡差超過二十歲的人組在一起比賽,《嗨!營業中》把個性天差地遠的人湊在一起開店,都是評估過的設計。

李景白|從業影視三十年,擅長製作外景節目,熱愛潛水、滑雪、登山等戶外運動,甚至親...
李景白|從業影視三十年,擅長製作外景節目,熱愛潛水、滑雪、登山等戶外運動,甚至親自身兼水下攝影師。其製作的《瘋台灣》、《水下三十米》、《決戰水下伸展台》獲多座金鐘獎肯定。

《決戰水下伸展台》開創攝影師與模特兒組隊的水下攝影競賽實境節目。 圖/《決戰水下...
《決戰水下伸展台》開創攝影師與模特兒組隊的水下攝影競賽實境節目。 圖/《決戰水下伸展台》Facebook

李景白認為競賽中激發的真實人性與反應,是實境秀的魅力。 圖/《決戰水下伸展台》F...
李景白認為競賽中激發的真實人性與反應,是實境秀的魅力。 圖/《決戰水下伸展台》Facebook

實境的技術:選角眼力、後製魅力是關鍵

李:實境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性,否則就只是側錄罷了。像比賽必須創造「強者不一定贏」的懸念,讓取勝過程摻雜群體合作、人性鬥爭。美國著名的荒島求生實境,從選角就開始創造年齡、性別、體格、聰明或笨拙的差異。再來設計內容如何激發人性、創造衝突,假設女團選秀節目要成員去學舞,但是「早上六點準時發車,十幾人的宿舍只有一間廁所,集合後要檢查儀容」,那學舞就不再是重點了。

素人實境比較沒有藝人包袱,我都希望他們做自己、越放開表現越好。選角時你選一個比較害羞、但藏著某些刺點的出演者,把他逼到極點時反而會有出乎意料的看點;或是透過搭配、讓他們互相牽引出個性的不同面向。像《瘋台灣大挑戰》來自各國的出演者特質鮮明有別,美國人衝勁十足、德國人很照規矩來⋯⋯這些差異性組合在一起就會很有趣。

湯:Interview是做實境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著重討論出演者的特質,以及他敢不敢在鏡頭前說真話、展露真實情緒,他面臨壓力會是什麼反應。接著透過前置溝通、聚焦認知,讓出演者知道自己要來表現什麼,才不會有困惑、意願低落、錄到僵局的狀況。再來就是觀眾回饋的心理建設,如果成功讓觀眾投入而引來罵聲或討論,其實都是正向的事情。

實境沒有劇本和台詞,只有拍攝流程,最初藝人對這件事是沒有安全感的,十年前《綜藝玩很大》剛開始錄影根本發不到通告。這會回到製作者和出演者是否足夠信任彼此,我們會去暸解不同藝人在意的點,留意攸關戲劇或廣告的商業考量,給予保護和承諾,讓他願意把百分之百的自己給我。

好看的實境秀通常會藉由機制設計或拉長時間,讓出演者疲於奔命、卸下心防。二三十台攝影機有如照妖鏡,你的真實個性其實跑不掉。但實境必須透過編輯,讓出演者產生魅力,我也會和藝人說,你可以不開心,可是要告訴觀眾為什麼你不開心、讓他們理解你,因為觀眾不知道全情。所以事後採訪的功能也是在提醒出演者,從當下的情緒抽離出來、解釋自己的行為。正因為觀者會仰賴「片面」去理解一件事,我常提醒同事,在這樣的製作權力下,要反覆思考我們做這件事、把這些人聚在一起所想表達的意志。

湯宗霖|從《國光幫幫忙》累積20年節目製作資歷,近年專注帶領「好看娛樂」開創實境...
湯宗霖|從《國光幫幫忙》累積20年節目製作資歷,近年專注帶領「好看娛樂」開創實境市場。以《來吧!營業中》、《全明星運動會》、《大嘻哈時代》、《綜藝玩很大》等節目收穫多座金鐘獎。

《綜藝玩很大》捕捉藝人認真投入遊戲、在乎輸贏的面貌。 圖/好看娛樂
《綜藝玩很大》捕捉藝人認真投入遊戲、在乎輸贏的面貌。 圖/好看娛樂

《嗨!營業中》透過人選組合、任務設計,以及後製說故事的功力,展現藝人多面向的魅力...
《嗨!營業中》透過人選組合、任務設計,以及後製說故事的功力,展現藝人多面向的魅力。 圖/好看娛樂

李:實境的剪接比差很多,可能只有不到1%的拍攝素材會被剪進節目,所以可以透過後製去營造很多訊息。沒有觀眾會喜歡純粹笨的角色,你要讓他傻得可愛,他會幫你吸住觀眾。再來是賽制設計需要花很多時間做前置和測試,完美的遊戲狀態是很難很難、好像要過但又過不了,但在一定時間內一定可以突破。

實境秀展露的民族性

湯:各國實境展現了不同的民族性,韓國人好鬥,所以有《體能之巔》、《單身即地獄》,高鬥爭性讓他們擅於觀察別人、可以很快速做應對,也不怕展露真實想法。我常被問到為何不做戀愛實境節目時,我想的都是「台灣人不敢談戀愛給人家看」,多數台灣人性格裡有點偽善,明明想選高富帥但不敢真的選,因為一定會被網友罵翻。

而且實境的「真實性」會因為非母語而套上濾鏡,我們看日韓的實境節目,都覺得他們很會說話、反應很真,但那個語言換成中文,你一聽一看就知道這語氣和情緒是不是自然流露,這都會影響觀看戀愛實境的體驗。

李:歐美實境節目的玩法比較重鹹,例如找上百公斤的素人進行減肥競賽,或是把人全裸丟到荒島邊求生邊談戀愛,讓素人去挑戰人性和生命力的極致。

這也和國家型態有關,美國很大,藝人比較不會群聚,大部分人的生活可能也不天天看電視,他們會更想暸解各地的人在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且在大多數歐美人的觀念裡,比賽爭取第一是理所當然的,求生競賽使招數、把別人的船弄破,只是一種合理手段,但在台灣人的道德觀裡可能就會引來反感。

台灣實境的潛能與困境

湯:台灣很小,共同經驗很豐富、默契度很高,實境節目的真實性相對高——而且因為錢不夠,我們都玩真的,這樣最快、最便宜。

李:以製作面來講,台灣的優勢在於製作費真的很低廉,你可以嘗試發展很多不同類型的節目。我們很擅長在有限預算中發揮最大效益,沒有本錢做大規模的場景,那有什麼方式可以達到一樣有趣的效果?那會激發我們在做節目的可能性。

台灣實境節目如何國際化,最常見是販賣版權,但版權在首播之後的價格折損很大,能夠保持價值、創造最大收益和影響力的是販賣模式(Formate)。像中國好聲音的創始Formate就來自荷蘭,後來賣到世界各洲、因地制宜發展出不同風格。台灣的非戲劇類節目在這塊遇到很大挑戰,幾乎是沒有作品成功賣出的。

湯:台灣實境要賣到世界,必須自己先專業。我們在製作過程中留下的資料夠專業、可以被非華語工作者理解與執行嗎?像好看娛樂各個節目出都有一套自己的SOP,包含外景須知、拍攝流程、人員編制等等,透過不斷去完整、精進這些SOP,才有說服別人的可能。

李:為什麼我會做《決戰水下伸展台》,也是希望不要用製作規格、預算去和人家比拼,而是創造一個大家還沒嘗試過的節目Know-How,著眼在模式買賣的可能。節目模式的買賣,就像你加盟一間飲料店,不只是取得它的Logo,還包括店面設計、人員訓練、原料取得、製作流程;賣方給你一份使用說明書,還會派顧問協助以確保質量。節目模式越具開創性,被市場驗證過可看性的就越有機會。

做實境,投入的愛會累積成善意

李:這幾年做水下節目,以旅行、實境、紀實等形式帶出台灣的海洋環境和議題,那都源自我對潛水、海洋的熱愛,所以老是在想怎麼去包裝這些內容,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地景豐富且短時間就能移動到各處,加上製作費低廉,這些都是我們嘗試的資本。

湯:這幾年我最希望突破的是出演者組合,吸引更多藝人參與台灣實境。好看娛樂做了蠻多深入台灣各地風景民情的實境節目,很多節目的發起都是從我們有興趣、親身經歷的事情開始發展。像《嗨!營業中》是製作人葉佩容一直有個開店夢,我想留住她繼續做節目,乾脆用電視台的資金讓她實驗;我本身很喜歡露營,尤其疫情下大量往戶外跑,更發現台灣環境的獨特性。我們在思考如何用不再是行腳節目、或僅是拍攝場景的方式,而是用新的包裝,讓大家理解這些豐富的人事物。

再來是出演者意願和製作技術到位,《綜藝玩很大》嘗試過騎摩托車環島,也解決了收音問題,加上哈林哥想環島,所以誕生了《騎吧!哈林小隊》。他們整趟邊騎單車邊聊天,全程跟騎、跟聽其實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所以大家真的要一起喜歡做這件事情。

團隊投注在節目中的愛,是會傳遞到觀眾心中的,製作者的認真會堆疊藝人的認真。做節目的人幾乎沒有上下班時間,雖然辛苦,但那些熱愛很難掩飾,觀眾一定都感受得到。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07「實境秀,不可控娛樂了我們」一集實境秀動輒兩三小時,各種場景鋪陳、生活小事、對話爭吵、眉眼特寫,但為何成為觀眾的我們忍不住一集接一集,甚至對出演者產生親密或認同?

實境秀在日常開闢了平行宇宙,將極限競賽、非凡體驗、情感考驗,交給了他人,他人的真實成為我們的娛樂;因滿足了窺探的慾望而爽快,更在被刺中的痛裡,顯影了自己。

◎攝影:安比

◎責任編輯:林亞璇

推薦閱讀

李桐豪/重新發明自己,抵禦無趣的世界——從《魯保羅變裝皇后秀》談實境

最新文章

耿畫廊的負責人耿桂英(右)與吳悅宇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展場。圖/耿畫廊提供

台灣藝廊界重大成就 耿畫廊進入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主展區與意象無限展區

2024/06/14
「環繞自畫像的鄉愁」柏格丹・弗拉杜塔個展6/28登場,以藝術書寫一則關於梵谷、羅...

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個展「環繞自畫像的鄉愁」以壯遊追尋自我

2024/06/13
「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在50歲之後,熱情追求作家夢。記者吳致碩/攝影

做陶的手去寫書了 千秋陶坊主人林永勝:寫作是我的夢想

2024/06/12
富藝斯亞洲首場「限量版畫、攝影及設計」跨門類實體拍賣將於6月14日舉行。
 圖...

Steven Klein巨星寶麗來首度亞洲展出!香港富藝斯拍賣6/14舉槌

2024/06/07
繼蔡琴、張清芳、潘越雲之後 巴奈成功寫下金曲國台語雙入圍紀錄保持人。 圖/錦川音...

巴奈《夜婆》獲金曲獎三項提名!首場台語演唱會Legacy Taipei 6/21登場

2024/06/07
作品「Untitled」(左)、作品「 Cave light」 。 圖/Stai...

台灣藝術家劉芳妤個展《流》Stairs Space登場!以特殊材料創造山巒景象

2024/06/06
2024年,衣淑凡在香港的《常玉:生平與油畫全集》新書發表會上。圖/立青文教基金...

作品屢創拍賣天價的背後 衣淑凡:我們現在開始認識常玉

2024/06/06
英國藝術家奧利佛‧比爾(Oliver Beer,b. 1985)台灣首次個展「新...

英藝術家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TAO ART展出!以聲音探索物件共鳴

2024/06/04
樂埔町盛大回歸!以全新
夏季菜單「花朝月夕」,攜手YellowKorner 法國...

樂埔町攜夏季菜單重新開幕!邀YellowKorner當代攝影特展6/1-8/31同步亮相

2024/06/03
全新臺漫展「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於駁二動漫倉庫展出 ,由設計師陳青琳精新策劃,...

陳青琳策劃「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展覽 高雄駁二動漫倉庫登場

2024/05/31
一場探索、回應與修復「關係人」之旅!反思#Me Too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台北當代藝術館「關係人」展覽以三大主題、14組藝術家反思 #MeToo 運動

2024/05/31
無垢舞蹈劇場 《醮》彩排照。 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無垢舞蹈劇場《醮》5/31-6/2國家戲劇院登場!以祭典儀式呈現空緩美學

2024/05/30
做為富邦美術館年度合作音樂家音樂才子蔣榮宗ZONG自述在原創作曲製作的路上,不被...

富邦美術館開幕雙展吸睛!跨界作曲家蔣榮宗量身打造展覽系列主題曲

2024/05/29
陳其寬:雙曲‧交響展於4月25日至9月22日在臺南市美術館2館展出。圖|臺南市美...

陳其寬展4/25南美館開展!路思義教堂設計推手近20年最完整展出

2024/05/29
策展人林怡華(右)與主持人藝評人林怡秀(左)對話,分享《淺山行路人》在創作過程中...

當藝術作為複數歷史的方式-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4/05/29
藝術家李奎壁(右)分享《香蕉幣》展覽,喚起觀者對殖民地貨幣史的記憶,左為主持人-...

當藝術作為複數歷史的方式-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4/05/29
衛武營2024年下半年節目 6/12首波啟售
,以近50檔國際天團與在地強檔接力...

衛武營2024年下半年節目6/12啟售!《瑪儂・雷斯考》等近50檔演出登台

2024/05/28
展覽現場能感受到被包覆的沉浸體驗。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

「海」國美館U-108 SPACE登場!以高擬真海浪沉浸體驗反思海洋汙染

2024/05/2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