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做陶的手去寫書了 千秋陶坊主人林永勝:寫作是我的夢想

2024/06/12 袁世珮

對林永勝而言,創作有兩種,一是陶藝,一是寫作。前半生,他的千秋陶坊是米其林餐廳最愛,如今50歲,他恣意澆灌心中深埋的寫作種子,要為自己而活。

「我一直以為做陶是這輩子最喜歡的事,但遇到寫作,我發現我停不下來。」林永勝說:「陶,安定了我的生活,行有餘力,我要去做我喜歡的寫作。」

「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在50歲之後,熱情追求作家夢。記者吳致碩/攝影
「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在50歲之後,熱情追求作家夢。記者吳致碩/攝影

玩陶土的年輕人

「千秋陶坊」創辦人林永勝繼《七號錐倒了:一個百年窯火守護者的孤獨修行與溫情》後,推出第二本新書《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於是,人們問了那個庸俗的問題:你是被陶藝耽誤的作家嗎?

「人最不能辜負自己,而寫作是我埋了很久的夢想。」林永勝說:「在寫作的時候,我整個人被文字充滿。」

林永勝在自介中說自己是成長於南投山城、內心拒絕長大的男孩。的確,他從高中畢業後就一直玩土,憑著一股「想振興南投陶」的傻勁投身陶藝工作,正是自稱的「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陶,構成了林永勝的第一人生。那時他高中畢業等當兵,一邊在餐廳唱歌,一邊去陶瓷工廠打工,做了三個月,才聽說自己成為廠裡的異類,因為先前好幾個年輕人都做不到幾天就跑了。林永勝想,難怪報到時老闆說「做幾天就給幾天薪水」。

退伍後,林永勝又回去做陶,聽拉胚師傅說南投陶的故事,他想:「我在南投成長20多年,卻對地方的東西一無所知。」現在他可以從1796年嘉慶年說起,可以分析南投陶和鶯歌陶,但當年,他什麼都不知道。

「我想,如果沒有人傳承下去就太可惜了,但放眼望去沒有其他人啊。南投陶的故事至少感動我了,我希望透過我再感動其他人。」林永勝1997年創「千秋陶坊」,現在很多知名餐廳指定使用他的陶器。但在那之前,他為自己的熱血付出代價。

受雇時,為了精進技術,一整年之間,幾乎全年無休,下午四點半到晚上10點半,一個人在工廠埋頭拉胚,他形容:「我喜歡做陶,看到一個漂亮杯子就想做做看,做不起來就想為什麼,一到要練到會。」他每天都在廠裡,沒時間約會,女友只好坐在旁邊陪著。

一年,林永勝從「小白」到可以做兩米高的水缸,可他發現自己月薪兩萬多,老闆只是在他做的作品上加簽個名就賣五、六萬,不想再做接受指令的機器,他自己出來做。現在回想,林永勝笑說:「成立工作室是災難的開始。」幾乎零收入。

摸索,研究,林永勝學了七年茶道,搞清楚各種茶最適合的器皿,慢慢從賣不出去,到開放心態,認清「無關買賣,做我自己想做的」,到後來大陸有代理商拎著現金來收購,一訂要一百套茶具。

分析成功原因,林永勝笑說:「我妥協度高,因為我在技術上什麼都可以做到,所以我什麼都可以做。隨便你來點。」例如屏東名餐廳Akame指定他做盤子,不管是要山、雲霧、青苔等各種抽象的感覺,林永勝就能做出來。

千秋陶坊27年了,至今每一個陶器都出自林永勝之手。他說:「我的體悟就是,你不可能討好全世界,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一值做下去。包括寫這本書也是如此。」

做陶和寫作,林永勝認為兩者的共通性是扎根很重要。記者吳致碩/攝影
做陶和寫作,林永勝認為兩者的共通性是扎根很重要。記者吳致碩/攝影
林永勝笑說,可以一天不吃飯,不能一天不寫作。記者吳致碩/攝影
林永勝笑說,可以一天不吃飯,不能一天不寫作。記者吳致碩/攝影

追求作家夢的大叔

誰能想到,拉胚做陶的手,還能打字寫稿?林永勝晚上十點多下班後開始寫,寫到凌晨兩、三點,甚至天亮。

媽媽叫他不要浪費時間,妹妹說訂單很急別不務正業,以前約會陪他拉胚的老婆覺得他半夜打字很吵;出了書把照片貼在家族通訊群組,沒有人理他,繼續討論晚上要吃什麼。可是林永勝說:「寫書是我的夢想,我知道我為什麼要做。」

這是從小就有的夢想。林永勝小時是運動細胞比較發達,學科成績不好,沒想到國中一次國文課,他的作文被老師讚賞、朗讀,第一次在課堂上被老師肯定,因此每次作文就更認真寫,為了作文就看很多書。

老師送他一本子敏的《小太陽》。林永勝發現:「原來文章可以這樣寫,不需要文以載道,可以很生活,我想成為像子敏這樣的作者。」

第一本書出版時,圓了林永勝的作家夢,但談的是陶,還是合理、可以想像的,第二本書突然轉了個彎,寫起散文、遊記,以2023年在日本九州旅行時的感動為主軸,真的像他小時候期望的像子敏那樣,寫很生活化的經驗與體悟。

林永勝繼《七號錐倒了:一個百年窯火守護者的孤獨修行與溫情》後,推出第二本新書《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記者吳致碩/攝影
林永勝繼《七號錐倒了:一個百年窯火守護者的孤獨修行與溫情》後,推出第二本新書《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記者吳致碩/攝影

做陶與寫作 互為成就

做陶和寫作,林永勝認為兩者的共通性是扎根很重要,做陶是一年地扎實蹲在那裡拉胚,照著書上的照片練;而寫作,他是一寫就停不下來,號稱「可以一天不吃飯,不能一天不寫東西」,做陶時交給肌肉反應動作,腦子空出來構思寫作,不然就一直聽有聲書。

「海明威說的對,當你從寫作中獲得樂趣和成就,這樣的習慣會持續到生命的終止。」對林永勝而言,寫完一本書的成就感大於燒出一批陶,陶,是必須的工作,是對家人的交代與經濟的維持,寫作才是創作。

林永勝說:「我今年50歲,之前的我為家庭在做,人生那麼長,現在我要為自己做。我的寫作不是要成為多好的作家,而是希望這書能感動到人。」第一本寫陶,第二本散文,現在已寫了七萬多字的小說,而他有個理想,最終想寫南投陶的長篇小說。

跟他做陶的初心一樣,都是想讓大家認識南投陶,林永勝的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最終都還是那個玩陶土的男孩。

陶藝家林永勝熱愛寫作,想寫南投陶的長篇小說。記者吳致碩/攝影
陶藝家林永勝熱愛寫作,想寫南投陶的長篇小說。記者吳致碩/攝影

藝術

海洋廢料變裝置藝術!臺虎精釀Driftwood西門町全新改裝,攜手Taiwanderful設計海島風酒吧

海洋廢料變裝置藝術!臺虎精釀Driftwood西門町全新改裝,攜手Taiwanderful設計海島風酒吧

2021/04/22
永續峰會新亮相!What's next好事交易所 南港瓶蓋工廠盛大開幕

永續峰會新亮相!What's next好事交易所 南港瓶蓋工廠盛大開幕

2021/10/01
林茲電子藝術節、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入選作品匯聚 TCCF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 看台灣內容走進未來世界

林茲電子藝術節、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入選作品匯聚 TCCF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 看台灣內容走進未來世界

2021/11/11
藝術作家陶藝

最新文章

基隆主普壇,開龕門、豎燈篙、主普壇開燈至中元普度等重要儀式皆在此進行。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出國時喜歡跑廟看神明,圖中為日本京都的晴明神社。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2025/09/05
邁克爾‧穆勒(Michael Müller)個展《關於繪畫的思考》於爍樂畫廊台北...

邁克爾 ‧ 穆勒《關於繪畫的思考》爍樂畫廊展出!一睹沒有邊界的畫布創作

2025/09/05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一場當代創作者的藍色收藏提案,於9/2 - ...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NOKE忠泰樂生活展出!一睹當代創作者藍色收藏

2025/09/04
「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

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自由自在」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2025/09/04
「2025 Camping Asia」重磅啟動!
 圖/各單位

2025 Camping Asia 11月登場!以舞蹈為語言、5檔精選表演節目一次看

2025/09/03
双方藝廊十週年聯展《非双》於9月13 日至10月25日展出12位跨世代藝術家之作...

双方藝廊10週年聯展《非双》集13位跨世代藝術家一展時代縮影

2025/09/02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

快樂島8/30高美館開展!日韓25位藝術家回應成人世界的脆弱

2025/09/01
楊德昌傳世經典《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重返大銀幕,預售票即可獲「坎城紀念版...

楊德昌《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上映!預售原文海報緊急加印1125 套

2025/08/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