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山花園,與鄰近萬物一同自在——藝術家郭敬耘
花園令人聯想到安排。是的,花園從來不是隨機長成的,裡頭的植物及隨附生物在人為介入下,從原先的棲地被移動到一塊土地,在一系列安排下彼此適應、以新的面貌展開生命史。花園也令人聯想到豢養,豢養可能充滿了挫折,然而關係裡雙方的和諧,也充滿了喜悅。
幾年前搬來的半山公寓,有一塊L型、面對著溪谷與竹林的陽台。水泥洗石子的陽台顯然需要些植物,好軟化這座公寓與後方自然景色的僵硬邊界——於是陸陸續續,從各時期被我搜羅來的植物便「遷居」到此,成為陽台花園的一員。
有初期從花市來的金雀、細葉合歡,為「想吃」而種下的檸檬葉、茴香、薄荷、辣椒、無花果,有因為泡澡而種下的艾草。說到艾草,它們像野草般插土即發根,向著陽光驚人地不斷拓展領地。我盡可能在出門散步時帶上花剪,將半山採集而來的花草插進水瓶,等待發根後種進土壤。採集過程中,我喜歡用植物識別的App來蒐集它們的學名,以及在各種文化中的別名。
有次,我發現通往溪溝小徑邊上的大石塊,有小喇叭狀的絨毛白色花朵盛開,它們的枝條匍匐蔓延在石塊上,往小徑迎面走來的我招手。回家後我把那天的收穫全數插到瓶裡等待發根,再種進土裡的那天,小白花已凋謝但枝條茁壯,我用識別App掃描一陣——「蛇根草」。
乍見其名,起初我不能會意,我一邊翻土,一邊想著「蛇根草」,種下幾株枝條後,與它們相遇時的姿態才又出現在眼前,那匍匐於濕潤石塊、自山壁上往小徑蜿蜒而來的樣子,像可愛的小錦蛇。透過名字召喚出它們來自的棲地,才突然發現日常被太多訊息塞滿,而忘記了許多靈動的時刻,那個片刻,世間的喜悅被微縮成一滴落在白色絨毛小花上的露珠。於是記住這些移居花園的成員名字,像在記住那些相遇時刻 ; 照看花園也像在複查一段記憶,而識別它們在各種情境中的別名竟然成為一種啟發,跳出我的主觀眼睛,一幅全新畫面可能就此展開。
幾次出國駐村,花園經歷多日無人看管的「野放」狀態,這些野花野草竟成為最大宗的倖存者,它們與鄰近植物互相確認過自己的領地,經歷數月沒有被我插手干預「代謝」,長成更加水乳交融的樣子。嘿,這是我的花園為我帶來的快樂。
曾有來玩耍的朋友形容我這座枝條蔓生、疏於修剪的花園成「頹廢」,然而我對這些拾回的野草在插枝後,十分認同一般恣意的將我的陽台作為它他們的領地充滿了感激。如果說理想花園是人類對幸福圖像的投射,那麼我心中的幸福,大約包含著如此想像 : 與鄰近萬物一同自在。這樣的頹廢,因為這些遷徙新住民「積極」的投注其中,而我在這座花園裡,也成為了它們的一份子。
謝謝我的半山花園接納我。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1「把自己活成一座花園」不論個人空間或公共場域,有意識的培養綠意,似乎已是全民共識。本期專題展開不同尺度的現代花園,從城市陽台到鄉下農場,從商空景觀到公園地景,我們看見植物不只是裝飾,而是共同生活的夥伴。如何看待和養成花園,就是與自然、與自我的相處之道。
圖片提供:郭敬耘
責任編輯:林亞璇
最新文章
-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