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身體作為一朵花的可能性——蔣勳

2024/08/28 口述/蔣勳、訪談/胡士恩、林亞璇、文字整理/胡士恩

如果是一個自私的巨人,他的花園其實沒有意義,它必須是個大家可以共享、孩子在裡面奔跑的地方,才叫做花園,它是一個精神上的、人類共有的財富。

我最早受到的影響,是母親的菜園。菜園裡一年四季有各種的花,而且都會招來蝴蝶,小時候住在大龍峒,是台北市中心的位置,那時家家戶戶的圍牆都是扶桑花,後來改成竹籬笆,近代才變成水泥磚牆。我忽然發現,我們不一定在進步,也許我們在退步。如果今天在台北市,還能夠擁有扶桑花的圍籬,我想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有的家裡是扶桑花,有的家裡的是七里香,它提供你香味和色彩,我現在回憶起來,那是一個很幸福的童年。

夏末秋初的紫薇落花。 圖/蔣勳提供
夏末秋初的紫薇落花。 圖/蔣勳提供

有土地,就能是一座花園

我在新北市的住所,是在公寓裡,陽台很小,大概只有幾個小盆栽,種了七里香、薄荷、迷迭香、巴蔘、紫蘇,我常常覺得很對不起它們,因為空間非常狹窄,盆裡的土壤太少,我必須常常要注意到怎麼樣澆水,不要讓它乾枯。

生活在池上時,我沒有這個擔憂。它這麼廣大,植物幾乎可以靠著雨水,生長得非常好,我也意識到真正好的花園,或說所謂好的植物空間,其實是要跟自然在一起的。整個池上就是一個農村,家家戶戶都有植物,我並不把它狹義地定義為花園,它可能是絲瓜,絲瓜會開花,可能是南瓜,南瓜也會開花,茄子也會開出非常漂亮的紫色花,還有洛神,我們一般看到的洛神其實是假果,在假果之前,它開的花非常像木槿,槿科的植物非常漂亮,我並不把花園跟菜園分割開來看。

我覺得可惜的是,現在很多都市大樓或豪宅擁有很多空間,卻沒有意識到其實可以多保留一點土地和草地。有土地,它就能是一座花園。

找回跟植物對話的可能

我在臉書上看到一位專家,他實地測量夏季柏油路上的溫度、樹陰底下水泥地的溫度,以及樹陰底下的草地的溫度,後者竟然只有24度,把我嚇一跳。我們今天一直在叫熱,整個地球的熱,其實是人類已經不給自然的土地呼吸的可能。我們不斷鋪柏油,不斷鋪水泥,是不是有必要?

我在阿姆斯特丹發現當地政府有計畫地把一些土地,用很少的費用租賃給附近居民,可以種蔬菜,水果、萵苣,也可以種花,我的台灣朋友租了一塊小土地,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在上班餘暇跑去灌溉、澆水,去看顧他的植物。那些植物是他的,其實也是阿姆斯特丹所有市民的。那是對自然環境真正的一種愛,我們能不能把這個東西再找回來?

這不是一個狹義的花園的問題,而是人怎麼樣跟自然依存,找回跟植物對話的可能。這也不是台灣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跟自然相對立?自然是地球長久以來最重要的文明,可是人類為了短視的利益,一直砍樹,一直去除植物,一直覆蓋土地。

我的都市陽台是不得已,實在太小,可是我還是很珍惜,我甚至會摘一兩片左手香放在茶杯裡,享受那個氣味。那是我心靈的寄託。我不得已、不能回去池上的時候,它至少在某一段時間安慰了我,它告訴我季節,告訴我空氣的濕度,告訴我陽光,你會發現左手香一定向著陽光,日出的方向它都知道的,它們其實是我最好的朋友,告訴我說應該出去走走,曬曬太陽,我的身體也需要陽光,需要水,需要很好的空氣。

花園是共有的精神財富

我在東海大學的時候,在院子種了很多茉莉,泡茶時會隨手把一朵茉莉放到茶杯裡,這種快樂在生活裡,其實可以盡量地找回來,而且並不費力。我還種了五株的杏花、兩缸荷花、一株老教授留給我四十年的老含笑,一年四季我的院子都是花。我在房間會聽到路過的遊客說「啊,這個鮮花好美」,我就很快樂。那花不一定是你的,而是你為這個世界留給大家共享的東西。

花園有一點像王爾德的小說——如果是一個自私的巨人,他的花園其實沒有意義,它必須是個大家可以共享、孩子在裡面奔跑的地方,才叫做花園,它是一個精神上的、人類共有的財富。

如果我們遠離了自然,其實我們也就讓自己的生命慢慢枯乾,我相信現在都會裡很多的不健康,包括我自己身體的不健康,是因為離自然太遠了。

我們可以去觀察一朵花,去感覺這朵花從一顆種籽,慢慢打開、綻放的過程,以及哪一個部分是跟太陽有關的,哪一部分跟水有關,你去感覺一朵花以後,花如果放到花瓶裡成為美麗的東西,是因為你對它關心了,你去感覺了它成長、存在的過程。在我所接觸自然療法的經驗裡,我身體像是在找回自己作為一朵花的可能性,一片一片,一瓣一瓣,慢慢打開來。

如果沒有很好的陽光、雨水、風,一朵花是沒有辦法打開的。只要你愛花,你大概會發現每朵花都是因為在最好的陽光雨水裡,把自己最美的部分綻放給世界,人其實也是一樣,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真正的意義跟價值,每個人都可以是一朵花。

【池上的四季氣味】

欒樹的黃花是秋天的顏色。 圖/蔣勳提供
欒樹的黃花是秋天的顏色。 圖/蔣勳提供

春天的氣味是苦楝,它是淡淡的粉紫色,視覺上不明顯,可是一走過去,我就立刻知道說,這邊有一棵苦楝;夏天到了,豔麗的紫薇盛開,還有紫蘆莉和莿桐,夏季的花的顏色是比較強烈的;秋天開始進入褐黃色,像人生。我媽媽以前講,她很喜歡秋香色,當綠色沒有完全退盡,可是黃色慢慢要出來了,介於綠和黃之間的顏色,就叫秋香。秋天對母親而言是一種色彩,也是一種氣味;冬天慢慢就進入白,我看過台灣最美的梅花是在鹿野延平鄉的鸞山,可那不是為了花才種的,而是因為當時梅子的價格高,布農族種了整片的梅子,後來價格暴落,那片山林被遺棄了。2021年疫情時我住在縱谷,無意走進那片山林,我真的嚇壞了,滿山遍野的梅花。在被遺棄以後,植物的生命力依然那麼強烈。我後來畫了好幾張梅花,都是在重複記憶那一次的經驗。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1「把自己活成一座花園」

不論個人空間或公共場域,有意識的培養綠意,似乎已是全民共識。本期專題展開不同尺度的現代花園,從城市陽台到鄉下農場,從商空景觀到公園地景,我們看見植物不只是裝飾,而是共同生活的夥伴。如何看待和養成花園,就是與自然、與自我的相處之道。

Issue111

感官花子:在庭園景觀帶入東方書畫意境,創造能量交流

感官花子:在庭園景觀帶入東方書畫意境,創造能量交流

2024/07/21
設計師王文心:接納不同時間變化,讓地景與人相遇

設計師王文心:接納不同時間變化,讓地景與人相遇

2024/07/22
在南法農場,長出不一樣的眼睛——陶藝家徐子盛

在南法農場,長出不一樣的眼睛——陶藝家徐子盛

2024/07/21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