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2024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7/27-10/20登場

2024/07/29 文字編輯/陳宜慧

電影導演賈樟柯曾說過:「我越來越覺得,只有在差異中,人類才能找到情感的溝通和位置的平衡。」那些零零總總的獨有觀點與差異,在當代日益扁平化的視野裡,突顯出一種新的視野,讓人從中挖掘、探索,也能透過稀鬆平常的日子,提取片刻奇異又迷人的時光。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全新推出的「2024 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自7月27日至10月20日於北美館三樓展覽室展出,透過四位藝術家截然不同的創作面向,開啟大眾對不同議題的持續探問。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透過TFAM年度個展感受多樣創作型態

北美館為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每年辦理TFAM年度個展(申請展)徵件,透過徵集、評審出國內優秀藝術創作者提案,帶給觀眾多樣創作型態與當代思辨。

此次展出的四位藝術家個展,從倪祥以幽默方式探討高齡化社會的陪病關係,到陳以書與徐瑞憲以不同視角所探討的烏俄戰爭當代議題,以及蔡咅璟透過探究臺灣日治時期遺留的物種標本,去反思人與動物關係的複雜性和價值,讓大眾一睹當代藝術家獨有創作觀點。

以四個展爬梳當代視野

展覽1 |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取自照護家人的親身經驗,倪祥以詼諧的手法探討高齡化社會下陪病關係的身心負荷,以及面對死亡離去的無措感。藝術家透過放大、改造、轉化家人囤積的生活物件、藥品及照護器材,再現隱沒於社會角落的長照議題,觀眾得以另一種角度察覺,在無法離席的照護歷程裡,家庭成員彼此牽絆的生命狀態,並從中審視照護者的生活,同感於這些破碎時光中的角色與轉變。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82年出生於嘉義的倪祥,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09年作品《很快就補償》獲臺北美術獎首獎。2012年初開始自主進駐被重工業包圍的高雄大林蒲,陸續規劃「2012大林蒲國際公害攝影大賞」等計畫,其以獨具風格的藝術實踐方式,回應自身關注的現實議題。近年重要個展包括2021年「在你不注意的時候 請跟我來」、2022年「間奏請稍候」。

藝術家倪祥。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倪祥。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4

展覽2 |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

此次展出的系列繪畫,以太湖石造景為靈感,並受義大利攝影師Luigi Ghirri拍攝主題園精心等比例縮小的人造風景、對照著幻覺與現實之啟發,陳以書運用石塊物形的堆疊構圖,將「假山」的概念植入畫景,亦凸顯其基座的橫切底線,透過視覺提示以假入真、以虛入實的意圖。創作期間亦納入當今烏俄戰爭議題,於畫面中的地景圖像往返推移抽象的框線與色塊,提供觀者思索關於國界/ 國土、界線/ 定位的問題。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以書《假山水系列》,2023,壓克力顏料,彩 色膠帶,地圖(蘇聯時期 1974),220 x 100 公 分。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以書《假山水系列》,2023,壓克力顏料,彩 色膠帶,地圖(蘇聯時期 1974),220 x 100 公 分。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70出生於臺北的陳以書,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曾就讀奧地利維也納國立藝術學院及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並獲德國希爾登市威廉‧法伯利博物館獎學金、德國舍平根市藝術駐村獎學金,以及莫斯科多媒體藝術博物館攝影類駐村獎學金。現任職德國阿拉努斯高等藝術學校講師。

藝術家陳以書。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陳以書。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3

展覽3 | 「之間II─徐瑞憲個展」

為回應2022年烏克蘭「Tsina Viyny(戰爭的代價)」活動,徐瑞憲遠赴烏克蘭收集資料、邀請當地居民及在外烏克蘭人參與計畫,並在臺灣各地募集上百台的嬰兒車。作品結合機械動力與聲音裝置,讓每台嬰兒車承載不同的訊息、音樂或聲音,包含烏克蘭人的故事或戰火中採集的環境音,藉此呈現和記錄這個沉重的時刻,而各種聲響所產生的集體力量,期望能給予觀者對戰爭的反思、觸動更深刻的生命意涵。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2024,機械動力聲音 裝置,嬰兒車、金屬媒材、喇叭、震動器、旋 轉編碼器、人機互動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2024,機械動力聲音 裝置,嬰兒車、金屬媒材、喇叭、震動器、旋 轉編碼器、人機互動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展場圖,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展場圖,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出生於臺北的徐瑞憲,1983至1992年間於臺灣學習繪畫與雕塑,1992至1997年間於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高等藝術學院主修造型藝術,目前在紐約和臺北兩地生活、創作。其創作型態中,以機械媒材作為視覺印象的基本語彙,在複雜的機械結構裡,尋找簡潔的視覺意象,將冰冷剛硬的材質轉化成精確、抽象具人性化的作品。他擅於使用機械元素作為媒介,探索生命的本質,並透過精確組件和重複機械運動創造出生命的節奏。近年來更結合音樂家、音響工程及AI人機互動工程等不同領域,使其作品的呈現形式更為豐富。

藝術家徐瑞憲。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徐瑞憲。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II─徐瑞憲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2

展覽4 |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

探究臺灣日治時期所遺留的物種標本,隨著歷史與環境的變遷被遺忘或佚失相關紀錄,而產生不同的價值與意涵。這些標本曾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代表,最初以特定目的而製成,亦是人類意志和欲望的延伸,藝術家藉由動物溝通師和靈媒等協助,與成為標本的祂們溝通;技術展現的載體如同召靈的科技義肢,提供觀者在科學與歷史之外,理解這些佚失的標本。

蔡咅璟《關於戰爭的三則記事》,2024,多頻道錄像與裝置,13 分 30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蔡咅璟《關於戰爭的三則記事》,2024,多頻道錄像與裝置,13 分 30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蔡咅璟《萬物想》,2024,雙頻道錄像與裝 置,18 分 3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蔡咅璟《萬物想》,2024,雙頻道錄像與裝 置,18 分 3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86年出生於嘉義的蔡咅璟,現工作生活於臺南,從小就喜歡動物,近年創作主要處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他認為現今的世界人類發展出極其複雜的生存模式,與動物的關係也變得極其複雜,在這樣的結構底下,如何去思考或者產生與動物之間例外的關係,似乎有其必要性。

藝術家蔡咅璟。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蔡咅璟。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1

《2024 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

日期:2024年7月27日至10月20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官網:www.tfam.museum

最新文章

圖/noii noii提供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洪建全基金會HONG×RIJKSAKADEMIE國際駐學計畫首次成果發表,藝術家...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李昂與詹宏志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當影像成為時間的延續,在文心藝所,走進杉本博司鏡頭下的永恆瞬間。
 圖/文心藝...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登場!集結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廊一同共襄盛舉...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圖|前...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深坑不只有好吃的臭豆腐、老街,對工作室落腳深坑的李承道而言,還有值得一訪的咖啡店...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跨國合作再現聲音藝術新篇章!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聯手推出「無序樂章:聲音藝...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2022臺北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堆疊日常飲食消費微景...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第17屆主題以文房四寶中的「紙」為主角,主辦單位在展場和作品中藏有許多相關元素,...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展覽以基隆的城市地景為展覽靈感,隨著城鎮依山勢起伏,與海洋緊密相連等因素,塑造了...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遠東大馬戲團在曾經的中山兒童樂園體育館演出。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當代馬戲創作者、女子馬戲平台創辦人梅芷菱。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馬戲表演者的專注會感染現場觀眾。圖為「時間的風景」演出景象。攝影/吳伽莉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南方珍珠耀眼綻放!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登場!...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穿越觀景窗,「時代劇場」集結17位國內外攝影名家作品,一探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