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2024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7/27-10/20登場

2024/07/29 文字編輯/陳宜慧

電影導演賈樟柯曾說過:「我越來越覺得,只有在差異中,人類才能找到情感的溝通和位置的平衡。」那些零零總總的獨有觀點與差異,在當代日益扁平化的視野裡,突顯出一種新的視野,讓人從中挖掘、探索,也能透過稀鬆平常的日子,提取片刻奇異又迷人的時光。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全新推出的「2024 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自7月27日至10月20日於北美館三樓展覽室展出,透過四位藝術家截然不同的創作面向,開啟大眾對不同議題的持續探問。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透過TFAM年度個展感受多樣創作型態

北美館為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每年辦理TFAM年度個展(申請展)徵件,透過徵集、評審出國內優秀藝術創作者提案,帶給觀眾多樣創作型態與當代思辨。

此次展出的四位藝術家個展,從倪祥以幽默方式探討高齡化社會的陪病關係,到陳以書與徐瑞憲以不同視角所探討的烏俄戰爭當代議題,以及蔡咅璟透過探究臺灣日治時期遺留的物種標本,去反思人與動物關係的複雜性和價值,讓大眾一睹當代藝術家獨有創作觀點。

以四個展爬梳當代視野

展覽1 |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取自照護家人的親身經驗,倪祥以詼諧的手法探討高齡化社會下陪病關係的身心負荷,以及面對死亡離去的無措感。藝術家透過放大、改造、轉化家人囤積的生活物件、藥品及照護器材,再現隱沒於社會角落的長照議題,觀眾得以另一種角度察覺,在無法離席的照護歷程裡,家庭成員彼此牽絆的生命狀態,並從中審視照護者的生活,同感於這些破碎時光中的角色與轉變。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祥《有空》截圖,2024,7 分 2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82年出生於嘉義的倪祥,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09年作品《很快就補償》獲臺北美術獎首獎。2012年初開始自主進駐被重工業包圍的高雄大林蒲,陸續規劃「2012大林蒲國際公害攝影大賞」等計畫,其以獨具風格的藝術實踐方式,回應自身關注的現實議題。近年重要個展包括2021年「在你不注意的時候 請跟我來」、2022年「間奏請稍候」。

藝術家倪祥。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倪祥。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4

展覽2 |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

此次展出的系列繪畫,以太湖石造景為靈感,並受義大利攝影師Luigi Ghirri拍攝主題園精心等比例縮小的人造風景、對照著幻覺與現實之啟發,陳以書運用石塊物形的堆疊構圖,將「假山」的概念植入畫景,亦凸顯其基座的橫切底線,透過視覺提示以假入真、以虛入實的意圖。創作期間亦納入當今烏俄戰爭議題,於畫面中的地景圖像往返推移抽象的框線與色塊,提供觀者思索關於國界/ 國土、界線/ 定位的問題。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以書《假山水系列》,2023,壓克力顏料,彩 色膠帶,地圖(蘇聯時期 1974),220 x 100 公 分。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以書《假山水系列》,2023,壓克力顏料,彩 色膠帶,地圖(蘇聯時期 1974),220 x 100 公 分。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70出生於臺北的陳以書,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曾就讀奧地利維也納國立藝術學院及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並獲德國希爾登市威廉‧法伯利博物館獎學金、德國舍平根市藝術駐村獎學金,以及莫斯科多媒體藝術博物館攝影類駐村獎學金。現任職德國阿拉努斯高等藝術學校講師。

藝術家陳以書。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陳以書。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3

展覽3 | 「之間II─徐瑞憲個展」

為回應2022年烏克蘭「Tsina Viyny(戰爭的代價)」活動,徐瑞憲遠赴烏克蘭收集資料、邀請當地居民及在外烏克蘭人參與計畫,並在臺灣各地募集上百台的嬰兒車。作品結合機械動力與聲音裝置,讓每台嬰兒車承載不同的訊息、音樂或聲音,包含烏克蘭人的故事或戰火中採集的環境音,藉此呈現和記錄這個沉重的時刻,而各種聲響所產生的集體力量,期望能給予觀者對戰爭的反思、觸動更深刻的生命意涵。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2024,機械動力聲音 裝置,嬰兒車、金屬媒材、喇叭、震動器、旋 轉編碼器、人機互動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2024,機械動力聲音 裝置,嬰兒車、金屬媒材、喇叭、震動器、旋 轉編碼器、人機互動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展場圖,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 II─徐瑞憲個展」展場圖,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出生於臺北的徐瑞憲,1983至1992年間於臺灣學習繪畫與雕塑,1992至1997年間於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高等藝術學院主修造型藝術,目前在紐約和臺北兩地生活、創作。其創作型態中,以機械媒材作為視覺印象的基本語彙,在複雜的機械結構裡,尋找簡潔的視覺意象,將冰冷剛硬的材質轉化成精確、抽象具人性化的作品。他擅於使用機械元素作為媒介,探索生命的本質,並透過精確組件和重複機械運動創造出生命的節奏。近年來更結合音樂家、音響工程及AI人機互動工程等不同領域,使其作品的呈現形式更為豐富。

藝術家徐瑞憲。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徐瑞憲。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之間II─徐瑞憲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2

展覽4 |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

探究臺灣日治時期所遺留的物種標本,隨著歷史與環境的變遷被遺忘或佚失相關紀錄,而產生不同的價值與意涵。這些標本曾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代表,最初以特定目的而製成,亦是人類意志和欲望的延伸,藝術家藉由動物溝通師和靈媒等協助,與成為標本的祂們溝通;技術展現的載體如同召靈的科技義肢,提供觀者在科學與歷史之外,理解這些佚失的標本。

蔡咅璟《關於戰爭的三則記事》,2024,多頻道錄像與裝置,13 分 30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蔡咅璟《關於戰爭的三則記事》,2024,多頻道錄像與裝置,13 分 30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蔡咅璟《萬物想》,2024,雙頻道錄像與裝 置,18 分 3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蔡咅璟《萬物想》,2024,雙頻道錄像與裝 置,18 分 36 秒,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2024。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86年出生於嘉義的蔡咅璟,現工作生活於臺南,從小就喜歡動物,近年創作主要處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他認為現今的世界人類發展出極其複雜的生存模式,與動物的關係也變得極其複雜,在這樣的結構底下,如何去思考或者產生與動物之間例外的關係,似乎有其必要性。

藝術家蔡咅璟。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蔡咅璟。 圖/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覽簡介|https://www.tfam.museum/2024ea01

《2024 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

日期:2024年7月27日至10月20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官網:www.tfam.museum

2024展覽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06/17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01/08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屏東穿山甲鳳梨田地景!以雙層巴士遊185縣道秘境

2024/02/07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