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徐思潔╳高銘薇,談登山家張元植:誠實善良,勇敢選擇想做的事

2024-09-01 17:57 口述/徐思潔、高銘薇,文字整理/陳德政

他給了我足夠的勇氣,讓我可以再次面對一場大冒險。讓我能夠繼續自在做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 元植媽媽

2024年6月27日,台灣登山家張元植於法國霞慕尼南針峰意外墜落離世,享年35歲。他在18歲創下台灣最年輕南美最高峰登頂者的紀錄,25歲登上8千公尺高峰;2019年與呂忠翰發起遠征世界第二高峰K2的計畫,探勘與開闢多條台灣技術攀登路線,為登山界留下許多珍貴的經驗與紀錄。關於為何登山、山是什麼?他曾如此寫道,「有時是異域、是試煉自身的標尺;又或是鄉愁、生活的場域。」

8月22日下午,張元植摯友、2019年與他一同遠征K2的作家陳德政,驅車前往元植在淡水的家,跟母親徐思潔、太太高銘薇相談,留下此篇對話紀錄。

2019年,張元植正在攀登K2路線上難度極高的黑色金字塔(Black Pyram...
2019年,張元植正在攀登K2路線上難度極高的黑色金字塔(Black Pyramid)。 圖/呂忠翰、張元植、陳德政提供

我們先從夢聊起吧。我跟元植討論過《沙丘》這部小說,在改編的電影裡,以這句話揭開序幕:「夢是來自意識深處的訊息。」元植離開後大概兩個禮拜左右,我重聽了我們一起錄的Podcast,分兩次聽,很神奇的,那兩個晚上都夢見他。

他剛走的時後,妳們會期待夢見他,或者還沒準備好夢到他?

徐思潔(元植媽媽,下稱媽):老實說並沒有特別期待,我本來就不是常作夢的人,往往醒來就一片空白記不得夢境。他離開後好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夢到他。如果夢境來自我的潛意識,我倒很好奇潛意識為什麼不讓我夢到他呢?也自問是否因為還拒絕接受?在霞慕尼的時候,很多朋友說有夢到他,心想他大概跑回台灣來騷擾朋友了。一直到他七七後,我和小薇同一天夢到他,非常稀奇的,醒來後,我竟然能夠清楚回憶夢境。

那是一個很奇特荒謬的場景,像是《冰與火之歌》般戲劇化,彩色的、有聲音,有個看上去很有權力、很漂亮的像是女王般的人,一直要得到張元植。元植就跟我們商量,說那我來詐死好了,他在講詐死的前後,頭臉已經被一塊橄欖綠的織品蓋住。女王軍團一直拿武器要去掀元植臉上的布,說「我要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我們這些親友都在他身邊保護他,一直極力不讓她看到元植的真面目。後來我就醒了,跟小薇說之後,發現我們當晚一起夢到他了,而且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高銘薇(元植太太,下稱薇):我沒有特別期待夢到他,應該也不是害怕或還沒準備好。這段時間在想有個可能是,從發生事情到現在,只要醒著,跟他有關的畫面都會一直不斷跑出來,幾乎整天都是這個模式運作到現在,睡覺時就會想好好休息吧!那晚夢到有兩個比較關鍵的狀況,一個是他跟我提分手(醒來後我們對照夢境,想說,啊,他是因為被美魔女弄走了,跟媽媽的夢境竟然有連接)。我很平靜地接受並答應他,最後他又跟我說要復合,我很生氣,就醒過來了。醒來時是凌晨四點。

夢到他,有讓妳們比較能接受這件事嗎?還是幫助妳們再往前一個階段?

媽:好像並沒有特別關聯。我其實一開始就接受了,小薇到霞慕尼才比較接受。一開始會恍惚,想說是真的嗎?啊,是真的。接著「意外事故處理守則一二三」就自動跳出來了,從他15歲第一次去麥肯尼開始(北美第一高峰),已經演練了二十幾年。每次他出去遠征都一樣,這次我根本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就霞慕尼嘛。那時第一個反應,就是立刻啟動要做的事情;第二個反應是,還好不是巴基斯坦,不是西藏,不是中亞,不是塔吉克,不是尼泊爾,因為手續和環境都會很麻煩,說不定連人都帶不回來。很好笑,我竟然覺得,好在是霞慕尼。

2019年,元植遠征K2前與媽媽、小薇在機場合影。圖/MARMOT提供
2019年,元植遠征K2前與媽媽、小薇在機場合影。圖/MARMOT提供

我和元植、阿果(呂忠翰)時常會聊到對於恐懼的尺度和容忍度,他們愈從事這個活動,恐懼的邊界和風險會愈撐愈大,這也是他們在做的這件事的本質。妳對元植的擔心,從他15歲到35歲,是不是也隨著他的成長,已經慢慢變得寬心了?

媽:沒錯,主要也是因為現在小薇比我更擔心,她幫我分擔了非常非常多。而且現在他有留守團隊、有夥伴,不像小時候他單槍匹馬,經驗不夠,什麼都要自己摸索。後來他經驗愈來愈多,自己也有拿捏,這幾年我真的比較不擔心,即使你們去K2。

即便元植小的時候,妳也從來沒有因為擔心風險而阻止過他嗎?是覺得阻止無用,還是就讓他做想做的事?

媽:15歲去麥肯尼那次,有歐陽台生和專業團隊帶著,加上校長有跟家長充分溝通,所以不太擔心。他轉到技術攀登這幾年,小薇比較暸解情況,相對的承受了更多的擔心,我就也輕鬆了不少。而且他愈來愈知道自己的分寸和顧慮,尤其2019年自K2撤退後,我們知道他有意識到這些事,也相信他。他很怕死、他不想死,他還有很多要做的事。這次真的只能說是意外。

妳做過最壞的打算嗎?

媽:有啊,「意外事故處理守則一二三」一直都放在腦袋裡。不過,人生本就不可測,不是嗎?

發生後,有沒有超現實的感覺?

媽:的確,想說,終於發生了,但為什麼是霞慕尼呢?為什麼不是八千或更危險的地方。那天真的是震驚到沒了感覺,我那天早上還去看眼科、點了散瞳劑,中午回來才勉強可以開車,電話就來了,一開始只想說不知道傷到多嚴重。短短十幾二十分鐘後,小薇就跟我說確定了。我開始想著後續要怎麼處理,腦袋很理性地告訴小薇要怎麼做,要通知誰。

小薇跟元植從交往到結婚,妳覺得有所謂做好準備這件事嗎?

薇:我覺得沒有(媽:其實我也沒有做好準備,只是擺在那邊而已,永遠不可能做好準備),只是意識到有可能會發生,就像元植有寫過,死亡永遠只會是攀登的一個可能性而不是選項,而且對攀登者來說,死亡的意識如果太強烈,會影響到攀登時的判斷。但如果你完全沒有意識,又會讓過程變得莽撞。作為攀登者的伴侶或家屬,他可能在過程中死亡,也只是作為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我沒辦法一直把它放在心上,也沒辦法做到像Mommy那樣先想好要做哪些準備(媽:我也想了十幾二十年了)。如果要把這個意識放得太前面、去做這些準備,我會沒辦法好好生活,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相處。

妳這幾年的擔心為何增加了?是因為意識到,他的風險尺度愈來愈逼近某一個界線嗎?

薇:對,我這兩三年特別擔心。我們在一起十二年,前十年其實都不太擔心,甚至以前去遠征,我常會漏接他的電話,後來他有衛星電話或通訊設備贊助,可能接連幾天都會接到電話,我還會問他「你怎麼又可以打電話了?」這兩三年我明顯看到他在攀登上很大的進展和新嘗試,也是這五年,身邊一直有從事戶外活動而且關係很親近的朋友離開,不論是超出能力範圍或是意外。他是第三個了。我和他去攀岩,看過幾次他在我面前墜落過的畫面,受了輕傷,可能是去龍洞攀岩,才剛熱身完的第一條路線就不小心墜落,那次還是阿果把他背出去。我們聊過,他知道自己這幾年想突破的欲望,他也離那條線愈來愈近了,他很怕死,會努力讓自己不要超越那條線。但那條線很模糊,哪次不小心踩到就發生了。你讓自己愈多時間暴露在那樣的環境下,它發生的可能性就愈高。

他會安撫妳嗎,還是你們不太需要這樣溝通?或他用別的方式讓妳不要擔心?

薇:我們曾經因爲有關攀岩安全性的事情起過爭執,他的作法沒有錯,但在現實上有更安全的做法,他當下會選擇一個相對安全但快速的方式去完成攀登。在某些細節上他沒辦法說服我,所以他也只能跟我說相信他的判斷。

2018年元植與媽媽、小薇在尼泊爾。
2018年元植與媽媽、小薇在尼泊爾。
2023年三人到日本表銀座縱走。
2023年三人到日本表銀座縱走。

妳們覺得他從一個運動能力不好的阿宅,到一個登山愛好者,到台灣屈指可數的職業攀登家,登山這件事對元植來說有階段性的不同意義嗎?或是他想探索的答案?

媽:我50歲後開始爬山,更能夠體會到他愛山這件事,如果我自己沒有走過,可能很難真正體會。中學時因為學校環境,他有機會接觸登山,他是真的喜歡,很喜歡。甚至雖然每個學期學校都有登山課,但他寒暑假都會另外去參加訓練,那真的很苦。不只是大自然或環境的挑戰,從他12歲開始爬三千公尺大山,我想是那過程,帶給他身體和心靈上的成長。那樣的成長,才讓他珍惜這件事。他能夠探索自己的內在,以不同眼光理解外在的人事物。跟世界的溝通完全不一樣了,他生命的視野也就整個打開了。

妳會訝異他後來真的成為一名職業攀登者嗎?

媽:他是一個會在各階段不斷做預告的人。11、12歲進全人,前兩年還有傳統教育的框架,國三時他很努力想拿掉框架,國三到高一他很沈迷打電動,都泡在網咖裡,升高一時他很認真跟我商量「下學期開始可不可以一整年不要管我,妳不用擔心」,我就真的都沒管他。高二他有兩個選擇,要去加拿大念書,或繼續留在全人,他選擇留下來,因為覺得全人只念一半很可惜,沒有得到精髓。他說全人的精髓是在高中。

他從高中就開始知道自己會持續爬山,他本來不要念大學,要去當卡車司機,他說他打聽過,開卡車可以賺不少錢,有多點時間去爬山。後來我跟他溝通,大學並不是一個文憑或目的,而是一扇窗,你可能會進到另一個門,會打開不同的天地。他想要20歲爬八千,盤算後覺得有機會在20歲爬聖母峰,高三學測前後大部分時間他都在準備去阿空加瓜(南美第一高峰),一考完就立刻飛過去。大學期間一直到當兵,體格體能都不行,後來才慢慢練。大四時參加歐都納徵選也是一個實踐目標的台階,都是一步一步走來的,他的階段性很清楚。

2009中央山脈大縱走。
2009中央山脈大縱走。
2021年元植帶媽媽走聖稜線。
2021年元植帶媽媽走聖稜線。

薇:我們從大一認識到現在,大概大五的時候,他就很明確要以登山為志業。一開始他想嘗試各種登山的可能,把目標放在八千米,想爬遠征。後來接觸技術攀登,他知道自己在八千米的狀況是怎麼樣,可能到了一個海拔之後,他的舒適極限就在那邊,但吸氧不是他想要的,加上阿果也開始爬八千,他知道阿果在這部分可以做得比他更好,他對八千米也就沒那麼執著了,轉為認真訓練技術攀登這一塊。過了幾年,他也看到自己、這一代台灣攀登者的能力界線和門檻。他其實有在幫自己設一個半關門的時間(元植媽媽:他不可能完全關門)——大概是在40歲的時候,在那之前他想把握體能和攀登技術最巔峰的時候,再努力去看自己能完成怎樣的攀登,像今年就安排了非常多行程。他每年都說,可能再一兩年就不要排這麼多遠征、技術行程了,也是今年開始聽到他在思考未來怎麼把這些經驗帶給下一代。

冒險這件事有因為元植的實踐,帶給妳們什麼啟發或意義?

媽:非常大的影響,從2000年、他11歲時搬來這裡(淡水的家),我們在這邊一起共度的二十五年,這四分之一個世紀,隨著他的成長,好像我也成長蛻變出一個全新屬於自己的樣貌。他教會我的就是,生命本來就是一種冒險,你其實可以用各種型態去實踐冒險這件事,讓我更有勇氣和力氣去做以前沒想到可以做到的事情。

妳覺得他這種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嗎?從小就愛冒險,還是過程中各種機緣造成的?

媽:大概都有吧。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完全無所畏懼,我真的蠻佩服他的!他永遠不會害怕在班上站起來問問題,或是在一堆人面前講話、發表想法。上電視、去做什麼比賽都不會怯場。但我不是這種人,看到台下一堆人我話都講不出來,奇怪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小孩?

他敢做覺得該做的事,像是反抗權威,他都沒在怕的!從小他這種個性,在一些體制的既定框架下,會讓我擔心他會不會走到偏激的一端,這也是為什麼我讓他去體制外的教育,那個環境的包容讓他可以把這種與生俱來的性格軟化下來。我覺得他這幾年變得非常柔軟,是我始料未及,也非常開心的。他曾經是個很衝的人。

薇:我現在有點無法很聚焦回答這個問題,但有個例子是2017年我第一次自己出國去走Camino(西班牙朝聖之路),上路第一天就遇到騙子,第三天遇到變態,那時完全沒有任何網路,已經有點驚嚇過度。跟元植說之後,他先問我人有沒有怎樣,確定沒事後,他跟我說,照這個頻率,妳回來就可以出一本類似「我與Camino的變態們」的旅遊小說了!不論你在從事特定的冒險,或生活上遇到困難,到他那裡都會變成沒什麼,沒那麼嚴重、不要太擔心、it’s ok、放輕鬆點⋯⋯三言兩語就過去了,那就是他這個人的人格特質吧。時間久了,也會受到他影響。

元植離開後,朋友都會聊他的事情,哪一些對他的觀察,妳們很開心其他人也看到了他的這些特點?

媽:事情發生之後,我跟外界好像隔了一層紗,沒有特別去留意別人怎麼看他這件事。一直以來,他遠征回來,雖然時間不是那麼多,都會講各種各樣的事。他在我們面前和在其他場合,我覺得沒有不一樣,朋友看到的他跟我們看到的他,其實是一個樣子,當然互動內容是不一樣的。我們看到的他,就很自在做他自己,真誠面對每一個人。如果他不care的人他就不管,如果是真的跟他有交集的朋友,跟我們的相處是一樣的。

薇:他跟我說過,對自己最大的期許是當一個善良的人。對我來說最難能可貴的是,真正的善良必須建立在誠實的基礎上,要對自己誠實其實滿不容易的,除了要了解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還要接受自己比較自私或是陰暗的部分。而他一直都是對自己很誠實的人,也因為有這個誠實的基礎,他呈現出來的善良我覺得是非常珍貴的。

媽:他從小不管在外面幹了什麼壞事,回來都會講。從小我就跟他講說,你要是不誠實的話就罪加一等(笑)。說到善良,小學開始班上有一些弱勢孩子被霸凌的話,他一定會站出來保護他們。

2005年元植在全人中學招生說明會上,當時他已登上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
2005年元植在全人中學招生說明會上,當時他已登上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
元植的居家搞笑日常,他總是自在做自己,真誠面對每一個人。
元植的居家搞笑日常,他總是自在做自己,真誠面對每一個人。

如果回到相遇的那一刻,有沒有什麼話,想對自己說。

媽:元植不在了,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怎麼說呢,不能只用斷裂來形容。我看過一部紀錄片,在西伯利亞北極圈的凍原,原本的永凍層因為地球暖化陷落了,陷落出一個巨大的、看不到邊際的、深不見底的暗黑天坑。那種陷落也許永遠不會復原,只能讓它在那邊。之前我經歷過生離,這次是死別。之前那次斷裂,也許慢慢慢慢,地表會縫合、長出一些草。這次是完全無預警地陷落,跟地球暖化一樣,我也不期待那個天坑會復原,就let it be,隨它吧。

想到這二十五年來,他給了我足夠的勇氣,讓我可以再次面對一場大冒險,是不是?一場未知的探勘。讓我能夠繼續自在做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薇:我跟他相遇的那一刻,是開學前一個新生說明會,在東海的大禮堂,我覺得他很怪,當時他坐在我正前面,一頭長髮、藍白拖,吊兒郎當用Nokia手機玩貪食蛇,還不開靜音。

我可能會跟當時的自己說:妳可以勇敢地去選擇想要做的事,也可以拒絕妳不想要的事,因為那個人會永遠支持妳。

2004年,14歲的元植在聖稜線。
2004年,14歲的元植在聖稜線。

【德政後記】

元植很愛沖咖啡,K2遠征途中,每到一座營地,剛安頓好我就對他喊道:「喂!道具拿出來,開沖囉!」他會從背包掏出一袋東西,開始燒水、磨豆,樂孜孜地沖起咖啡。訪談那天,出發前我跟小薇說會帶一點甜點過去,請她沖些咖啡,小薇回覆我:「我們家的咖啡都是張元植在沖。」

我租了一輛車開到淡水,走進她們家,橘貓過來迎接我,牠好像也知道主人已經不在了。小薇拿出同一套道具,有模有樣地沖了起來,我說滋味真好!訪談結束後,我拎了一顆元植的背包離開,準備秋天背去安娜普納峰——那座山,幾年前元植帶著媽媽和小薇一起朝聖過。黃昏時開回市區,在一條山路上望見了被夕陽照成金色的海,車上播著張雨生的〈妹妹晚安〉,我感覺元植就在旁邊。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4「綿延不盡,生命的探勘者」

如果人生總要面對無從復返的告別,該拿我們的相遇和回憶如何是好?

此期專題透過親近之人的視角,看見他們的家人與摯友;一位登山家、音樂人、藝術家,如何留下綿長的影響——可能開啟我們的視野與勇氣,分享支撐熱愛的養分,創造令人全然屏息於藝術的經驗。原來生命從未逝去,而是不斷延續。

圖片:高銘薇提供

責任編輯:林亞璇

最新文章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9/13開展,23件作品串連龜山7大地點、限時17天開跑。...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23件作品串連龜山7大地點、9/13起限時17天開跑

2024/09/16

他們告訴我,這不是你的錯:一場互動體驗展,揭開數位性別暴力的無所不在

2024/09/15
2013年海馬迴在展期間的一週空檔發起「空間,有空的空」,開放所有創作者帶著作品...

陳伯義談「海馬迴光畫館」:從攝影教學出發,藝術家造夢與交工的所在

2024/09/15
第15屆光州雙年展中,來自30個國家的72位藝術家的聲音,成為視覺交響樂的一部分...

藝術評論家曾文泉/第15屆光州雙年展:「盤索里:21 世紀的音景」

2024/09/15
2022年五月,未命名空間成立的首檔聯展「未命名文件」。

汪正翔/藝術家自營空間,在這裡,暫時擱置跟創作無關的事情

2024/09/14
今年立方15週年群募計劃,邀請藝術家賴志盛打造展覽《空地》,探討「空間」概念。面...

馮馨談「立方計劃空間」:從研究策展到音樂祭,在灰色地帶滋養聲響文化

2024/09/14
圖/ss space space提供

探索藝術新邊界:從市場櫥窗到拍貼機,全台五個新獨立藝文空間

2024/09/13
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新定義!朱銘美術館邀20位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推出大型國際藝術家群...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朱銘美術館登場!集20位國內外藝術家精彩之作

2024/09/13
2024 Park Park Carnival現場。 圖/街聲StreetVoi...

張培仁/永遠要回到小的場景,那是音樂出發的地方

2024/09/13
蒂妲・史雲頓,與臺灣新生代女性導演阮鳳儀、知名臺灣音樂劇創作者及電影作曲家王希文...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藝術對談:正是冒險精神推動我持續創造藝術!

2024/09/13
《與夢前行 宮﨑駿:蒼鷺與少年創作全紀錄》海報,英文片名題字由製片鈴木敏夫操刀。...

《與夢前行 宮﨑駿》紀錄片10/10台灣首映!動畫巨擘創作歷程全揭密

2024/09/12
對陳普來說,大安區就像是生長緩慢的城市森林,建築物慢慢的更新,與生活其中的人事物...

走進台北大安巷弄!日目247Visualart陳普:享受每次回家都不走同一路徑的過程

2024/09/12
2024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將在11/2下午2點至11/3凌晨2點於大安區登...

廖小子操刀主視覺!2024臺北白晝之夜11/2-11/3全新時段席捲大安區

2024/09/11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於於9月27日至29日在東京六本木登場!首屆「 RAN F...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9月登場!RAN Focus首邀7組臺灣藝術家呈獻多元展演

2024/09/10
大安區專屬音樂祭「大安‧好日祭」9/15熱鬧登場!音樂廠牌「泊人ANKR」力邀多...

「大安‧好日祭」9/15登場!「泊人ANKR」策展攜多組跨國音樂人輪番上陣

2024/09/10
高美館KSPACE《考古混響-江凱群 X 陳絲穎 雙個展》展場一隅。 圖/高美館...

《考古混響》高美館登場!江凱群╳陳絲穎以藝術呈現臺灣史前文明遐想

2024/09/09
圖/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提供

「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藍騎士藝術登場!感受抽象藝術的動態美學

2024/09/06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20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自9月6日展...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東京展出!「甘露水」等58件臺日經典再現百年風華

2024/09/0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