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朱銘美術館登場!集20位國內外藝術家精彩之作

2024-09-13 19:42 文字編輯/陳宜慧

朱銘美術館主辦「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於9月13至至2025年1月12日展出,由臺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包括臺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聚焦探索「物」的殊異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

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新定義!朱銘美術館邀20位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推出大型國際藝術家群...
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新定義!朱銘美術館邀20位國內外藝術家共同推出大型國際藝術家群展。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首度大型跨國雕塑群展!反思雕塑之「物」

由臺灣雕塑藝術家朱銘所創辦的朱銘美術館,位於新北市金山區,是臺灣最重要的藝術場館之一。自1999年開館以來,便持續聚焦雕塑藝術。不只2023年3月正式成立「臺灣當代雕塑研究中心」,同時亦於2024年進一步提出「臺灣當代雕塑」及「國際當代雕塑」兩大年度計畫主軸。

此次為朱銘美術館首度集結最多國籍藝術家的重要大型群展,展覽主題為「方物」,原指地方產物,也有描述或識別之意,意圖從「地方」出發、以「去中心化」為立足,探索新的物質觀點。同時,藉由「地方」的異質與多元、複雜與變動,不論是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傳統知識、歷史文化或社會生活等,為物質的深入探索與實踐,打開展望潛在新地平線的多方路徑。

策展人劉俊蘭表示,此展重新反思作為雕塑基礎的物質,不但視其為媒介或材料,而是承認其能動性。此觀點回應了新物質主義,亦即對於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發展而來的物質理論。不僅在召喚對人類與物質關係的深刻思索,更意圖透過重新審視人類與物質的關係,解構階級支配與從屬邏輯,從而突顯萬物並存共在的相對性、突顯亞洲作為「地方」的獨特性乃至「超地方」的意義,以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重新定義。

潘娜潘﹒尤蔓妮作品《禱》。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潘娜潘﹒尤蔓妮作品《禱》。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陳淑燕作品《輕擊著 那回聲》。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陳淑燕作品《輕擊著 那回聲》。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李明學作品《沒有關係的關係》。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李明學作品《沒有關係的關係》。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大卷伸嗣作品《漂浮 –構築之詩》。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大卷伸嗣作品《漂浮 –構築之詩》。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楊偉林作品《書七絕》。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楊偉林作品《書七絕》。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延伎栢作品《加里峰-133》。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延伎栢作品《加里峰-133》。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六件亮點參展作品搶先看!

▍中國藝術家傅中望 | 《大木作》

來自大自然的木材,提供人類生活很大的支持。它的採擷和利用,可溯自人類遠古的歷史,不同的運用方式,也凸顯了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榫卯」是古代中國人的一項特殊發明,為古代木建築、家具及工具的主要結構方式。〈大木作〉為藝術家匯集傳統建築工藝中的大量構件而來的雕塑裝置。形式不同、顯見使用痕跡與原有色彩的木建築碎片,既暗示時間的進程與積累、空間的構築與解構的張力,也叩問傳統智慧的承繼和物質文化的今昔。

傅中望作品《大木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傅中望作品《大木作》。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臺灣藝術家劉柏村 | 《天地一方》

鐵,源出自然的礦藏,它的開採、提煉、應用,牽動著人類的文明與歷史。以鐵為創作媒介,劉柏村在此作中重新演繹隕石群,再度延伸他與臺灣史前的冶鐵文明對話的系列創作。微型化的「金剛」,像是細小植物又形同隕石碎塊,錯落其間、與之同化,體現了人類的微渺存在,同時也具體而微地揭示了「人物共煉」的世界發展。

因藝術家藉由回溯萬物所源出的,生息演化的自然宇宙及無窮時空,根本地連結了物質與想像領域,寓言式地融合人類與非人類世界。這幕從回應臺灣史前遺址擴延開展而來的原始景觀,取徑考古卻終究指向當代,探討共同的人與物、人與自然的關係。此隕石風景,故而不僅是「一方」所在,也是跨域共在的「超地方」。

劉柏村作品《天地一方》。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劉柏村作品《天地一方》。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香港藝術家蘇詠寶 |《散發》

出身中醫世家的蘇詠寶所作的〈散發〉,取材自藥用植物使君子。她將其名稱與「使者/收發員」相聯想,在有如天線碟的金屬盤上,依耳朵穴位點裝置使君子果實。如此製作的這個「耳朵」,既是具有連結全身身體之穴位的器官,也是收發訊息的衛星通訊器,而在人類、自然與科技之間建立起聯繫。

蘇詠寶《散發》。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蘇詠寶《散發》。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韓國藝術家李受徑 | 《瓷瓶轉譯》

藝術家在參訪韓國一位白瓷名匠的陶窯時,發現了被隨意堆放的瓷器碎片。在自尊心強烈的陶藝家眼中,這些碎片只不過是失敗作品的殘骸,但在藝術家看來,這些碎片看似尚未充分體驗一己的生命便已支離破碎、遭到禁錮的可憐存在留下的傷痕,因此,藝術家像縫合傷口般,以傳統的修復方法,用純金熔接這些碎片。

而這些作品奇異的形態,讓人聯想到因不正常細胞分裂而產生的腫瘤,或畸形增生的人體器官,但它同時又有著白瓷的紋樣及美麗的乳白色,而創造出奇特的美感。從小碎片到相對完整的瓷器形態,此種精心接合的舉動,使人聯想到醫生在手術台上縫合被切開的身體時,那種精巧而崇高的勞動。此外,藝術家將瓷器碎片重組的過程,不僅是讓即將逝去的東西重獲生機,更像是一種賦予已逝之物新生命的巫術。

李受俓作品《瓷瓶轉譯》。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李受俓作品《瓷瓶轉譯》。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韓國藝術家金維政《滲流的森林》

空氣鳳梨因其能吸收灰塵、淨化空氣而被當作觀賞用植物來栽培。藝術家將大量的空氣鳳梨移植在牆面上,有如山水畫一般表現出朱銘美術館周圍的風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無根植物會逐漸生長,並建立新的領土。在人工與自然彼此碰撞並共生的場所中,植物為求生存的鬥爭成為使這件作品存續下去的原動力。

空氣鳳梨所創造的環境誘使人們思考移植而成的自然如何具有社會意義。因野生的空氣鳳梨會寄生在巨大的林木上,同時,隨風飄移至其他樹木開始新的寄生生活,這種頑強的生命奮戰不僅讓人聯想到人類的游牧生活,同時也使人對生態的尊嚴產生敬畏。

金維政《滲流的森林》。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金維政《滲流的森林》。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印尼藝術家赫立.多諾 |《基因操弄》

這件作品探討了生命複製、賽博格和基因改造等技術發展,對人類生活及文明帶來哪些可能性和風險。作品中擁有人類身軀以及科莫多巨蜥四肢的半獸人是藝術家多諾所創造的「多諾龍」(Donosaurus)。這五個個體極其相似,猶如複製出的生命體,臀部下方安裝著風扇,以蹲坐的滑稽姿態散發體內的熱量,彷彿愚鈍的機械,簡單且重複地運作著。這一新物種的出現,揭示了高科技工程技術可能模糊虛擬與現實的邊界,並能夠創造、混合出全新形態的生命體。

然而,這件作品同時也在示警,若這樣的技術落入錯誤的權力之手,可能引發災難與戰爭,這些生命體更以諷刺的方式表現出單一且壓迫性的政治與政策可能如基因改造般危險。

此外,「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也於9月13日至2025年1月12日展覽期間,不定期推出一系列針對各個年齡層觀眾特別設計的工作坊、文化體驗營等豐富活動,讓大眾也能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感受雕塑藝術之美。

赫立﹒多諾作品《基因操弄》。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赫立﹒多諾作品《基因操弄》。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

展期:2024年9月13日 – 2025年1月12日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參展藝術家:詹士泰(CHAN Shin-Tai,臺灣)、陳淑燕(CHEN Shu-yen,臺灣)、赫立.多諾(Heri DONO,印尼)、傅中望(FU Zhong Wang,中國)、FX哈索諾(FX HARSONO,印尼)、金妲芭(KIM Dabal,韓國)、金維政(KIM Yujung,韓國)、岸 かおる(KISHI Kaoru,日本)、李明學(LEE James Ming-Hsueh,臺灣)、劉柏村(LIU Po-Chun,臺灣)、羅懿君(LO Yi-Chun,臺灣)、大卷伸嗣(OHMAKI Shinji,日本)、申美璟(SHIN Meekyoung,韓國)、蘇詠寶(SO Wing Po,香港)、成東勳(SUNG Dong-Hun,韓國)、鳥光桃代(TORIMITSU Momoyo,日本)、楊偉林(YANG Wei-Lin,臺灣)、李受徑(Yeesookyung,韓國)、潘娜潘.尤蔓妮(Pannaphan YODMANEE,泰國)、延伎栢(YUON Kibaik,韓國)

更多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jumingmuseum

最新文章

2025魔法屾林2/8台南十鼓開展!5大亮點、7大主題策展打造奇幻樂園。圖|屾屾...

2025魔法屾林2/8台南十鼓開展!5大亮點、7大主題策展打造奇幻樂園

2025/02/05
巴塞爾藝術展2025 年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圖/藝術家、各藝廊提供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最適合闔家觀賞的《小魔女-瑪蒂達》電影將在3月8日(六)-3月9日(日)晚上七點...

經典配樂高美館再現!《小魔女-瑪蒂達》電影交響草地音樂會3/8-3/9登場

2025/02/03
2025台北國際書展即將開幕!搶先體驗閱讀異世界。 圖/Chris Chen

2025台北國際書展2/4登場!主題館6大亮點:AI共創小說、60+海外作家齊聚

2025/02/03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點亮城西。圖|2025台北燈節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穿梭城市蛇來運轉

2025/02/03
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引進歐美帶有獨特議題、值得一讀的傳記與回憶錄作品。圖/林亞璇攝影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開放試營運,以歷史百年的花蓮舊酒廠第19棟成品倉庫,轉型...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從膠彩大作、刺繡、到錄像裝置,鳳甲美術館2025年將展出多元豐富的展覽。 圖/鳳...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我的完美日常》將於新春重返大銀幕,在新的一年開頭為影迷心中注入暖流。|圖片提供...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