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風土與工藝的禮物:「花蓮人拾花蓮材」取材龍蝦、金龜子、豬血,打造限定首飾服裝

2024/10/25 林亞璇

花蓮的石材產業為人所知,其實在這生態人文豐饒之地,許多來自土地與海洋的物產都與生活親密,也充滿設計參與詮釋的可能。花蓮設計中心為期三年的計劃「花蓮人拾花蓮材」,聯手藝術家、設計師與生活在花蓮的人們,以自然界的循環為發展軸線,逐年聚焦於「土壤」、「植物」、「生物」主題;從自然中取材,建立上百種材料試片的資料庫,發展成可用之物。透過可見的、可觸摸的、可體驗的方式,將花蓮無形的風土資源、百年累積的工藝技術具象化,傳遞花蓮設計取自在地、應用生活的務實印象。

花蓮設計中心的三年研究成果現正於花蓮市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展出,除呈現113年度主題「取色於生物的創造計畫」細節,也以生活感滿載的形象店,示範前兩年的材料應用。

幽暗展場內搖曳的藍色波光,紋理來自今年十種生物材料的顯微影像,透露著生態的微妙之美。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幽暗展場內搖曳的藍色波光,紋理來自今年十種生物材料的顯微影像,透露著生態的微妙之美。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花蓮人拾花蓮材」三年研究成果於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展出中。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花蓮人拾花蓮材」三年研究成果於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展出中。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年度主題:生物材料X服裝首飾X地方人物

今年將生物材料轉換為當代珠寶首飾和服裝,針對合作人物的專業領域與氣質發展出十套創作;設計師李嘉泉為阿美族DJ汝妮打造的紫膠蟲染服飾,透過剪裁影響衣服在舞台燈光照射下的呈現,帶出紫膠蟲不同型態的紅色變化;以魚類脊椎橫切製成的耳環、項鍊、戒指三件套,保留了魚骨周圍的魚刺,穿戴在太魯閣族藝術家東冬‧侯溫身上,放大了他野性銳利的氣質,以及他表演中帶有「巫」文化儀式的遠古神秘感。

設計師李嘉泉透過衣料與剪裁設計,呈現紫膠蟲多變的紅色型態。 圖/林亞璇攝影
設計師李嘉泉透過衣料與剪裁設計,呈現紫膠蟲多變的紅色型態。 圖/林亞璇攝影
以魚類脊椎橫切製成的首飾,保留了魚骨周圍的魚刺,充滿野性銳利氣質。 圖/林亞璇攝影
以魚類脊椎橫切製成的首飾,保留了魚骨周圍的魚刺,充滿野性銳利氣質。 圖/林亞璇攝影

藝術家范承宗打造的龍蝦尾鰭首飾四件組,天然的紅橘色彩、殼面紋理,處理後散發的金屬光澤充滿魅力,佩戴在台玖線樂團的三位成員身上,成為串連彼此的小小亮點。而金龜子則成為黑色弓箭上的美麗點綴,增添拉弓時的亮麗軌跡,並沿襲甲蟲具有帶來好運的意涵,成為弓箭手曾榮輝的護身符。

藝術家范承宗將龍蝦尾鰭經過處理,呈現金屬光澤、更強調其殼面紋理,成為魅力獨具的首飾套組。 圖/林亞璇攝影
藝術家范承宗將龍蝦尾鰭經過處理,呈現金屬光澤、更強調其殼面紋理,成為魅力獨具的首飾套組。 圖/林亞璇攝影
弓箭上的寶石綠光澤來自金龜子,有著帶來好運的意涵。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弓箭上的寶石綠光澤來自金龜子,有著帶來好運的意涵。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計畫主持者、森深試務所主理人蔡昇達表示,採集原料並處理成能進入工藝程序的材料,還要找到適合配戴、與物件特質產生對話的人選,這過程極度仰賴他們長年生活在花蓮的累積。「地方上的達人有他們捕捉漁獲、尋找昆蟲的秘訣和地點,要知道去哪裡可以找到他們,並且即時供應我們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以說,緩慢造就了這個計畫的成果。」

展場亮點:採集記錄X職人實驗X物件設計X人物訪談

展覽以四個主題呈現企劃概念,以及生物材料發展、轉換的進程。「採集記錄」帶出十種生物材料的搜集過程與說明,揭示自然素材的原始狀態與採集地,而採集情況也反映了環境與文化的變遷,如以前很容易就能撿到的金龜子,兩個月下來只搜集了不到二十隻;從前居民常抓龍蝦與海膽的海岸,成為人潮熱絡的風景區而帶來了人為干擾。「職人實驗」展示了十種生物材料、一百種試片的實驗及挑選過程,如同一生物染料在相異材質上、或混合其他元素後將有不同效果,從此探索更多應用的可能。

花蓮豐濱石梯坪,因海草床完整,龍蝦、螃蟹、螺貝類豐富且密集,是在地居民採集、夜潛的熱點。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花蓮豐濱石梯坪,因海草床完整,龍蝦、螃蟹、螺貝類豐富且密集,是在地居民採集、夜潛的熱點。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在這次採集過程中發現金龜子因環境或農藥使用數量大幅減少。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在這次採集過程中發現金龜子因環境或農藥使用數量大幅減少。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一百種試片呈現生物材料在相異材質上、混合其他原料後的不同效果。 圖/林亞璇攝影
一百種試片呈現生物材料在相異材質上、混合其他原料後的不同效果。 圖/林亞璇攝影

「物件設計」呈現最後選定的十種生物材料所設計的物件,其設計方法、製作工法及最終成果,以及與地方人物搭配的樣貌。「人物訪談」帶出穿戴人物的故事,當這些服飾物件隨著藝術家、音樂人們到各處表演,隨日料店主廚、嬋柔老師在工作時穿戴,各處皆是展現、分享花蓮材魅力的舞台。

十種生物材料的設計方法、製作工法及最終成果呈現。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十種生物材料的設計方法、製作工法及最終成果呈現。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首飾服裝與各領域地方人物的搭配,以故事道出人物專業背景與物件特質的關聯。 圖/林亞璇攝影
首飾服裝與各領域地方人物的搭配,以故事道出人物專業背景與物件特質的關聯。 圖/林亞璇攝影

期間限定:品牌形象店,集結三年成果

以花蓮設計中心品牌化所發想的示範形象店,將三年來的研究成果轉換成可體驗的空間,並與花蓮餐廳「阿樂樂代Aredetay」合作,依據各年研究主題發想菜單,將打造出的花蓮色物件成為食器與原型材料混用,經由用餐過程體會花蓮材料的魅力。

品牌形象店內展示以檳榔葉鞘、月桃編織、植物染、泥染等自然原料製成的物件。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品牌形象店內展示以檳榔葉鞘、月桃編織、植物染、泥染等自然原料製成的物件。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可暸解各種土壤、植物材料的故事。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可暸解各種土壤、植物材料的故事。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阿樂樂代以首年主題「土壤礦物」發想,自蛇紋岩礦發展出「石頭火鍋」、港口部落灰藍土延伸為「馬鈴薯千層」等特色料理。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阿樂樂代以首年主題「土壤礦物」發想,自蛇紋岩礦發展出「石頭火鍋」、港口部落灰藍土延伸為「馬鈴薯千層」等特色料理。 圖/花蓮設計中心提供

蔡昇達表示這一切的計劃源頭都來自一幅想像:「充滿花蓮在地材料的家可以是什麼樣貌?」,這個家可能有著檳榔葉鞘、月桃編織、植物染、雞羽毛等自然材料製成的物件,這些材料的獨特美感來自環境的隨機,以及難以速成生產與取得的獨特性,隨著時間與使用下產生痕跡,形成獨一無二的生活風景。從「花蓮人拾花蓮材」一展中,可見花蓮材進入日常生活的潛力與魅力。

花蓮人拾花蓮材 Hualien Color

展期|至2024/10/31,11:00-19:00,週一公休

地點|花蓮港山林事業所(花蓮縣花蓮市菁華街6號)

花蓮設計中心Facebook

2024展覽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高雄teamLab共創!未來園6/7開展,8大玩樂攻略總整理

2025/06/17
「胚pae venue」林口藝文新空間!首展PROJECTbyH.「Project [卵]」登場

「胚pae venue」林口藝文新空間!首展PROJECTbyH.「Project [卵]」登場

2024/01/05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南村有光「監測移轉」1/8開展!以AI即時分析打造光的穿越時空旅程

2024/01/08

最新文章

teamLab進駐京都!Klook獨家開賣「teamLab Biovortex ...

京都teamLab美術館10月開幕!以「Biovortex」為概念、新作日本首亮相

2025/08/11
史上最大規模的威廉·透納全球巡迴展覽「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於6月27日至...

必看「透納」展!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不只呼應當代,更存在永恆性

2025/08/11
市場裡的香料店。

沙漠地帶的紛雜淡香:摩洛哥的鹹檸檬雞塔吉鍋/溫若涵

2025/08/11
Cal pep店內人氣鼎沸。

高級食材與家常感的撞擊:巴塞隆納的鮪魚韃靼/迪拉

2025/08/11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 TFAM年度個展」於8月9日至11月16日在北美館3樓...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左)藝術家周邊,印花T恤、(右)OKI在...

專訪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以螢光塗鴉疊出熱愛的霓虹

2025/08/07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用自拍影像與AI生成對話,以幽默拆解數位時代...

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伊日藝術計劃登場!一探AI語言與性別身份圖景

2025/08/07
香港導演杜琪峯來台參加在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的電影首映。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杜氏電影風格獨具 杜琪峯:現在拍片變自私 不再以票房作為創作依據

2025/08/06
《左撇子女孩》的故事從蔡淑臻飾演的媽媽帶領兩個女兒從鄉下搬到台北開始。 圖/光年...

《左撇子女孩》入選多倫多影展、台灣10/31上映!真實呈現台灣夜市人生

2025/08/06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