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19:07 陳宜慧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海外首展於1月8日至4月6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東2C、D棟展出!此次展覽不只匯集上百件珍貴創作手稿、雜誌篇幅、角色場景設定資料全數展出,同時也帶來首次在台亮相的兩大模型《風之谷》「娜烏西卡」腐海裝束、「腐朽巨神兵」與《天空之城》「Wonder Ship 號」,以及全球首度公開的4部經典吉卜力動畫《龍貓》、《魔女宅急便》等雜誌封面大型拍照場景。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1/8台北華山開展!開箱上百件手稿、模型,與全球...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1/8台北華山開展!開箱上百件手稿、模型,與全球首度亮相的大型拍照場景,重溫動畫大師高畑勲和宮﨑駿的經典作品。 圖/Chris Chen提供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四大亮點一次看

自2021年開始在日本巡迴、由吉卜力工作室與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擔任企劃協力的《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以德間書店出版的《Animage》雜誌為媒介,重溫風靡全日本的電視動畫《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鋼彈》、《魔法小天使》等。此次海外首展不只邀請大眾再次走入日本動畫黃金時代,亦可重返「動畫」尚未普及的年代,見證動畫大師高畑勲與宮﨑駿的相遇時刻,同時也能透過上百件雜誌篇幅、珍貴手稿畫與立體模型 ,深入了解《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等經典躍上大銀幕的製作歷程。

展場外觀。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外觀。 圖/Chris Chen提供

展覽入口處。 圖/Chris Chen提供
展覽入口處。 圖/Chris Chen提供

亮點1:重返時光隧道!一睹 《Animage》雜誌從創刊至掀起熱潮

1978年創刊的《Animage》,由「Animation」和「Image」兩個字結合,是日本第一本正式發行的商業動漫雜誌,在這本雜誌創刊之前,市面上只有給小朋友看的電視漫畫雜誌,專業動畫資訊並不普及。然而《Animage》的問世,透過大量彩色照片,詳細介紹熱門動畫作品的經典場景和製作技法,並專訪動畫導演、聲優、與幕後工作人員,讓《Animage》雜誌成為動漫迷間最受歡迎的情報雜誌,是動漫雜誌界的先驅。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就是以《Animage》雜誌為媒介,穿越到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之前的1978年,讓粉絲有機會從日本動漫發展的脈絡中重新認識「吉卜力」,更從雜誌所締造的動漫熱潮與影響,見證吉卜力誕生的時空背景。

展覽監修高橋望表示,「時任編輯的鈴木敏夫認為《Animage》不只是一份刊載動漫資訊的雜誌,期許能夠更積極參與動畫製作,因而成為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的關鍵契機。若粉絲仔細在展場的雜誌篇幅中尋找線索,就能發現『創刊號』中,關於傳奇動畫作品《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的報導,為鈴木敏夫、導演高畑勲和當時參與製作的宮﨑駿等三人的未來合作埋下伏筆。」

此次展覽依時序從創刊號起,透過大量雜誌篇幅回顧曾全力支持的熱門電視動畫,包括對後世動漫創作影響甚鉅的「巨型機器人」與「魔法少女」主題作品,如《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鋼彈》和《魔法小天使》等,展出手稿、插畫、宣傳海報,還有微縮的模型擬真場景,讓觀眾細細感受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動畫熱潮!其中展覽特別以模型場景製作重現了「初代鋼彈」的著名場景,包括第1集鋼彈的首次登場、24集〈黑色三連星的追擊〉的殊死戰鬥、阿·保瓦·庫戰役,以及最後一集中與宿敵夏亞的對決。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透過時任編輯鈴木敏夫的視野見證日本動畫的熱潮,更重現了當時《Animage》雜誌...
透過時任編輯鈴木敏夫的視野見證日本動畫的熱潮,更重現了當時《Animage》雜誌的編輯室。 圖/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由《Animage》帶動的「機器人」與「魔法少女」主題動畫熱潮,開創了全新的動畫...
由《Animage》帶動的「機器人」與「魔法少女」主題動畫熱潮,開創了全新的動畫時代。 圖/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亮點2:鈴木敏夫總編輯時期精彩手稿、立體模型一次展出

吉卜力工作室經典作品的關鍵幕後推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製作人鈴木敏夫,他在創立吉卜力工作室之前,即擔任《Animage》雜誌總編輯。此次展覽即大量收錄他在擔任總編輯時期的雜誌篇幅、手稿畫、角色場景設定資料、立體模型等上百件收藏,其中包含《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與《魔女宅急便》等經典作品,展現幕後工作者將奇幻電影設定,付諸實現的精彩歷程。

其中更有鮮少展出的珍貴作品史料,如宮﨑駿第一部執導作品《魯邦三世 卡里奧斯特羅城》、和高畑勲擔綱導演的《小麻煩千惠》、《大提琴手高修》等作品的豐富內容,更可從中了解鈴木敏夫如何通過Animage雜誌讓大家再次認識高畑勲和宮﨑駿,進一步揭開三人邁向創立吉卜力工作室的起心動念。此外,現場還有首次在台亮相、在全球擁有極高人氣的《風之谷》主角「娜烏西卡」腐海經典裝束,與巨神兵造型真實再現,以及由宮﨑駿親自設計,長達2公尺、做工精緻的飛行船立體模型,讓粉絲們驚喜連連。

透過雜誌篇幅重返鈴木敏夫相遇兩位動畫大師高畑勲和宮﨑駿的時刻。 圖/聯合數位文創...
透過雜誌篇幅重返鈴木敏夫相遇兩位動畫大師高畑勲和宮﨑駿的時刻。 圖/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展覽由《Animage》雜誌創刊號娓娓道來,透過豐富篇幅揭開吉卜力工作室誕生的秘...
展覽由《Animage》雜誌創刊號娓娓道來,透過豐富篇幅揭開吉卜力工作室誕生的秘密。 圖/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完整展出《風之谷》從漫畫連載到登上大銀幕的製作歷程,還可在展場中近距離觀賞人氣角...
完整展出《風之谷》從漫畫連載到登上大銀幕的製作歷程,還可在展場中近距離觀賞人氣角色「娜烏西卡」在腐海中的經典裝束。 圖/Chris Chen提供

做工精細長達2公尺的飛行船「Wonder Ship號」立體模型。 圖/Chris...
做工精細長達2公尺的飛行船「Wonder Ship號」立體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2020 御成座手繪看板。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2020 御成座手繪看板。 圖/Chris Chen提供

亮點3:以《風之谷》登上大銀幕的故事,揭開吉卜力工作室誕生秘密

現場以《Animage》1981年8月號〈宮﨑駿 冒險與浪漫的世界〉特輯,揭開關於吉卜力工作室誕生的故事,以及鈴木敏夫發掘高畑勲和宮﨑駿的關鍵時刻,並從宮﨑駿作品走入其精彩的製作生涯,回顧他首次擔綱電視動畫與電影導演的經歷。

緊接在特輯的介紹後,展覽更進一步聚焦在《風之谷》從原創漫畫、電影企劃、試播短片,發展到最終長達117分鐘動畫長片的完整歷程,細數監製高畑勲、導演宮﨑駿、時任《Animage》總編輯的鈴木敏夫攜手合作的幕後故事,並將知名動畫師金田伊功、年輕的庵野秀明、當時尚默默無名的久石讓參與製作的紀錄大量公開。展出內容也包含《風之谷》珍貴的賽璐珞片、背景圖和文宣看板,處處充滿亮點。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相關展品。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相關展品。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相關展品。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相關展品。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相關展品。 圖/Chris Chen提供
《風之谷》相關展品。 圖/Chris Chen提供

亮點4:全球首度公開大型雜誌封面拍照場景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海外首展全新展區,由多次參與吉卜力工作室相關展覽製作的專業職人團隊,專程來到台灣參與展區設計施作,打造出全球首次展出的大型拍照場景。此區將以「龍貓巴士」穿過雜誌的封面作為起點,象徵吉卜力誕生與《Animage》密不可分的關連,不只再現1983年發行的《風之谷》主題的雜誌封面,也能親自體會《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情境,還有撐著荷葉的《龍貓》,以及讓琪琪踏上魔女修煉之路、母親的魔藥房雜誌封面場景,讓動畫迷與王蟲、龍貓、吉吉一起成為主角,感受這段經典動畫旅程。

以龍貓公車衝出雜誌代表著吉卜力工作室誕生與《Animage雜誌》密不可分的關連。...
以龍貓公車衝出雜誌代表著吉卜力工作室誕生與《Animage雜誌》密不可分的關連。 圖/Chris Chen提供

全球首度公開的大型拍照場景《風之谷》。 圖/Chris Chen提供
全球首度公開的大型拍照場景《風之谷》。 圖/Chris Chen提供

全球首度公開的大型拍照場景《魔女宅急便》。 圖/Chris Chen提供
全球首度公開的大型拍照場景《魔女宅急便》。 圖/Chris Chen提供

全球首度公開的大型拍照場景《龍貓》。 圖/Chris Chen提供
全球首度公開的大型拍照場景《龍貓》。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超過200款限定周邊、500款紀念商品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商店一口氣推出超過500款紀念商品,包含台灣自製開發商品、展覽限定商品200款以上,除了日本原裝進口的王蟲絨毛玩偶、天空之城眼鏡收納盒,還有台灣展場限定的木質杯墊、啤酒杯和多款生活小物,以及市面上極少見的賽璐珞複製畫,讓粉絲可以將展覽中獲得的感動與美好回憶一起帶回家!

展覽商店網推出超過500款限定紀念商品。 圖/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展覽商店網推出超過500款限定紀念商品。 圖/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將吉卜力工作室的25部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製作成明信片。
 圖/Chris...
將吉卜力工作室的25部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製作成明信片。 圖/Chris Chen提供

周邊小物。 圖/Chris Chen提供
周邊小物。 圖/Chris Chen提供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

展出期間:2025年1月8日至4月6日(1月28日除夕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

展出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東2C、D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官方網站:https://uevent.udnfunlife.com/Animage_Ghibli

最新文章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紙張以巨型尺寸的透視型態貫穿舞台,王榆鈞的筆觸經影像設計李國漢轉換,如河流如時間...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三十年來,鎌田治朗(Jiro Kamata)拆解並重新理解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來自泰國的YONLAPA、FOLK9、KIKI、H3F等樂團,攜手台灣樂團問題總...

泰國樂團強勢席捲全台 YONLAPA、FOLK9、KIKI、H3F帶來聲音奇幻之旅《Buzzing Tour in Taipei》

2025/01/09
鄒駿昇首次以嘉義地景為靈感創作,構築出超越時空的魔幻小城。 圖/平凡製作 stu...

嘉義《+1+1+1》第三期亮相!鄒駿昇操刀封面以細筆插畫勾勒魔幻小城

2025/01/09
誠品生活全新創作「誠品生活台南」獨棟街邊大店預計今年第一季試營運,全店4層樓6,...

「誠品生活台南」空間3D圖首曝光!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獲世界設計大獎

2025/01/08
國家影視聽中心精選5部XR作品,帶來特別企劃「XR 互動式:奇幻大冒險」。

...

「XR互動式:奇幻大冒險」精選5部國內外作品挑戰感官沉浸體驗

2025/01/08
第 17 屆「草草戲劇節」正式啟售!「以上與未滿」的曖昧之境,探索流動的邊界。
...

嘉義「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橫跨兩大展區、百場活動、表演、市集、展覽

2025/01/07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1/8台北華山開展!開箱上百件手稿、模型,與全球...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2025屏東燈節1/11!4大燈區、4大主題、54+組作品點亮屏東

2025屏東燈節1/11登場!4大燈區54+組作品點亮屏東

2025/01/07
FOCASA 15周年邀來繪本作家幾米與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於3月28日在台南...

林懷民重出江湖!台灣首齣馬戲帳篷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月首演

2025/01/06
展場一隅。左為  李明則《自己的光》。 圖/安卓藝術提供

「走自己路的」李明則個展以11米六聯屏展現神話與現實的交會

2025/01/06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影展演

2025/01/06
蔡咅璟〈標本攝影術〉。 圖/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提供

《人類與動植物關係學》伊日藝術計劃展出!以多重媒材詮釋人與自然共生

2025/01/0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