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20:35 文字編輯/陳宜慧

做為臺北市規模最大的廣慈社宅,於1月9日至2月10日推出「We Are Home: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成果展」。展覽以「我們在家」為題,透過關係美學與環境美學串聯1500多戶居民與周邊鄰里,讓藝術從中穿針引線打造出彼此的歸屬感。展覽不只以影像呈現五大「藝術社會工程」工作坊,更現地展示2件展期限定創作、18件永久性及臨時性裝置。集結禾磊設計梁豫漳、嶼山工房林聖峰、藝術家邱承宏、偶然設計曾令理、以色列藝術家拉姆・卡齊爾、鄒駿昇、游文富等作品。一起走訪其中感受似曾相識的遷徙故事吧!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果展」,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讓藝術成為生活的微養分! 圖/禾磊藝術提供

「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果展」亮點一次看

廣慈社宅周邊,發展較老臺北城慢,散落著埤塘、濕地、郊山,亦曾處於瑠公圳支渠末端,帶有濃重的邊陲性格。因社宅前身更為低收入戶的福德平宅、收容各種弱勢者的廣慈博愛院,也替公共藝術計畫供應了豐沛的創意靈光。

因社宅本身,佔地達6.4公頃、逾1500戶,固然有社經弱勢者入住,但也不乏附近就業、上學的一般居民。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2020年正式啟動時,便以「我們在家(We Are Home)」為題,聚焦關係美學、環境美學,並實際駐地於一側的「福德聚場」、設計一系列貼近在地的帶狀活動,以藝術串起人與環境的共好關係。

此次展覽由禾磊藝術吳慧貞策展,不只集結國內外精彩作品,同時也透過「廣慈1500生活節」、「藝起共創安心社區」座談等多元且饒富趣味的活動,讓大眾感受到社宅的藝術日常。

「We Are Home」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果展主展區。 圖/禾磊藝術提供
「We Are Home」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果展主展區。 圖/禾磊藝術提供

亮點1:9組國內外藝術家接棒以多元媒材回應消逝時光

取道福德街進入園區,來到信義區行政中心正後方的社宅3區(C區),藝術之旅於焉展開。主視覺延伸作品《社區精神旗幟:生生不息》以「圓形」借喻「圓滿」的概念,為展覽破題。

右轉東穿廊,可先了解「藝術社會工程」的始末與核心理念,並觀賞「藝術活水」私廚計畫和「大量交織」計畫的精華片段。前者以婦女中心扶助對象為創作主體,重現每位女性心中的經典家常菜,後者則營造出換書、換食譜、換手藝……,無所不包無所不換的創意交流場。

移步至社宅1區的一樓,有「進駐創作」的影音紀錄。9組國內外藝術家,接棒以聲光、插畫、陶藝、纖維藝術、空間裝置等多元媒材,回應此處消逝的煤礦、水圳和生態,以及被人們擱置的記憶等,打造出一連串專屬廣慈的微型藝術展。在此,觀眾也可一覽「社會處方箋」計畫,如何透過《生活藝想家》兩大工作坊,打開參與者的雙耳與肢體,帶他們敏銳覺察當下的身體狀態,學會觀照自我。另外,登上三樓露台,棚架、植栽牆和雨水回收裝置一應俱全,這座社區療癒花園,也是「綠色行動」累積超過一年的成果。

「藝術社會工程」五大計畫之一《社會處方箋》紀錄影像之旗幟。 圖/禾磊藝術提供
「藝術社會工程」五大計畫之一《社會處方箋》紀錄影像之旗幟。 圖/禾磊藝術提供

「藝術社會工程」五大計畫之一《藝術活水》之說明。 圖/禾磊藝術提供
「藝術社會工程」五大計畫之一《藝術活水》之說明。 圖/禾磊藝術提供

「藝術社會工程」五大計畫之一《進駐創作》之展區。 圖/禾磊藝術提供
「藝術社會工程」五大計畫之一《進駐創作》之展區。 圖/禾磊藝術提供

亮點2:從禾磊設計、嶼山工房到邱承宏!18件精彩裝置亮相

室內外18件實體裝置,多數來自台灣,亦不乏日本、荷蘭遠道而來的創作者。禾磊設計梁豫漳,選在衛福大樓和行政中心大樓接壤處,以耐候鋼打造雙圓弧棚頂的《流亭》,如今已成為返家者們偶遇、寒暄的重要節點。北端遙相呼應的《大樹下的山水客廳》,出自嶼山工房林聖峰之手,平行並排的波狀鋼筋,不僅模糊了建材的軟硬之別、內外之分,日升月落間,更如一幀幀瞬息萬變的光影山水。

禾磊設計梁豫漳《流亭》。 圖/禾磊藝術提供
禾磊設計梁豫漳《流亭》。 圖/禾磊藝術提供

禾磊設計梁豫漳《流亭》夜景。 圖/禾磊藝術提供
禾磊設計梁豫漳《流亭》夜景。 圖/禾磊藝術提供

嶼山工房林聖峰《大樹下的山水客廳》。 圖/禾磊藝術提供
嶼山工房林聖峰《大樹下的山水客廳》。 圖/禾磊藝術提供

嶼山工房林聖峰《大樹下的山水客廳》。 圖/禾磊藝術提供
嶼山工房林聖峰《大樹下的山水客廳》。 圖/禾磊藝術提供

其餘戶外作品,也細膩回應周邊特殊的地景、植被和民俗文化脈絡。南面入口處徐永旭的《光之巢》,用略高於人身的高溫陶作,構建出四座溫煦、質樸的峽谷雕塑,呼應地勢也迎接人們歸巢。邱承宏《採光》,靜靜躺臥在角落青草地一隅,他以昔日植物的形象刻鑿混凝土浮雕,與林隙篩落的光斑,產生翩翩詩意及巧妙的共時性。同以植物為靈感的尚有偶然設計曾令理,數株不鏽鋼雕塑組成的《孢燈》,模擬附近淺山的蕈菇、孢子,與基地西緣的綠意相映成趣。

徐永旭《光之巢》夜景。 圖/禾磊藝術提供
徐永旭《光之巢》夜景。 圖/禾磊藝術提供

邱承宏《採光》局部。 圖/禾磊藝術提供
邱承宏《採光》局部。 圖/禾磊藝術提供

偶然設計曾令理《孢燈》。 圖/禾磊藝術提供
偶然設計曾令理《孢燈》。 圖/禾磊藝術提供

路面、變電箱上9個貌似秘魯「納斯卡線」的神秘圖騰,是彭冠傑受附近奉天宮、慈惠堂等公廟信仰啟發,所設計、繪製的祈福符文,定名為《祝》。現居荷蘭的以色列藝術家拉姆・卡齊爾(Ram Katzir)從觀察手相的風俗出發,於三棟社宅包夾的廣場鑲嵌了巨幅地畫《書寫未來》,當居民向下眺望,便可讀出「描繪掌紋」的意涵,萌生對將來的渴盼。不遠處飄揚的旗幟《揚揚》,是由蔡慧盈操刀的「社區精神旗幟」,藉由邀請居民共創,拓印下老椅子、磚瓦甚至福德聚場門牌等象徵「家」的元素。

拉姆・卡齊爾(Ram Katzir)《書寫未來》。 圖/禾磊藝術提供
拉姆・卡齊爾(Ram Katzir)《書寫未來》。 圖/禾磊藝術提供

亮點3:以鄒駿昇四神獸圖等作品,溫柔回應場域本質

步入建物,可探索更多貼合空間屬性、地方脈絡的藝術品。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大廳牆面上的繪畫《共生》,由鄒駿昇描繪四獸山所代表的神獸,隱含動物與人類、生態與聚落間共生的永續議題,也將是日後唯一一件無需預約參觀的室內作品。

鄒駿昇《共生》。 圖/禾磊藝術提供
鄒駿昇《共生》。 圖/禾磊藝術提供

行至社宅2、3區,吳芊頤兩件《窗光漫遊》絢麗而透光的燈箱、窗貼,看似風格當代,實則跨越今昔,同步轉化了公園、濕地、花草、蝶鳥,以及步登公寓的鐵窗花等在地符號。信義南港少年服務中心由李維皓、許敬柔創作的《盈盈》,以特製不鏽鋼板折射天光,製造出宛如水中游魚的熠熠鱗光,鼓舞出入其中的極限運動少年們,勇於迎向挑戰,破浪前行。

吳芊頤《窗光漫遊》。 圖/禾磊藝術提供
吳芊頤《窗光漫遊》。 圖/禾磊藝術提供

含納眾多社福單位的衛福大樓,也雲集最多作品。首先是兩件與「海」有關的創作:山由社《描海》,描繪一幅需抬頭仰望的壯闊海景,鼓勵觀者們適時拋開成見,切換至嶄新的視點;日本藝術家本間純《記憶中的海》,則將海洋的寫真轉印於金屬穿孔板上,試圖喚醒人們記憶中表情萬千的大海。

五樓社福中心,章芙菱《一場及時雨》和同由李維皓、許敬柔創作的《沐浴》,一件用分光鏡營造七彩色光、一件讓光源與白色地景共舞,概念和姿態各異,卻不約而同想替受困的心靈,帶來片刻撫慰。 三樓南區輔具中心、七樓臺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的壁面,懸掛《請跟我說》和《廣慈的天空》兩件抽象、幾何風格的畫作。長居臺灣的日本藝術家大塚麻子,特地在繪畫中選用四獸山繽紛色彩,替空間平添了一絲活潑氣息。

李維皓、許敬柔《沐浴》,裝設於社福大樓5F的「信義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圖/禾磊...
李維皓、許敬柔《沐浴》,裝設於社福大樓5F的「信義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圖/禾磊藝術提供

大塚麻子《請跟我說》。 圖/禾磊藝術提供
大塚麻子《請跟我說》。 圖/禾磊藝術提供

亮點4:一座展期限定的「遷徙博物館」

此外,還有兩件展期限定作品,為成果展揭開序幕。其中囊括游文富《溫暖的載體》,以其樸質、溫潤的竹編裝置宛如翻湧、流動的金黃色雲海,融入地景也溫柔摟抱著老榕樹,歡迎人們恣意地穿梭其中。重頭戲《遷徙博物館》則為國內外藝術家的跨界合創。其木造本體,為德國藝術家佛羅里安.克拉爾(Florian Claar)結合金屬、木構和聲學技術,所構築出的開放式聲鏡劇場《Wall of Voices》,而裏頭循環播放的聲音作品,則是樂人林強,取材10多位受訪居民關於夢境、夢想的口語敘事,所創造出的電子音樂作品《聽夢I-夢迴》。

不論你是藝術迷、建築控,或只是純粹對四獸山腳下的社宅充滿好奇,2025年初,不妨找個空檔一起到廣慈感受社宅公共藝術的各種想像實踐。

游文富《溫暖的載體》。 圖/禾磊藝術提供
游文富《溫暖的載體》。 圖/禾磊藝術提供

游文富《溫暖的載體》。 圖/禾磊藝術提供
游文富《溫暖的載體》。 圖/禾磊藝術提供

《Wall of Voices》佛羅里安.克拉爾(Florian Claar)結...
《Wall of Voices》佛羅里安.克拉爾(Florian Claar)結合金屬、木構和聲學技術,構築出開放式聲鏡劇場。 圖/禾磊藝術提供

We Are Home: 廣慈社會住宅公共藝術成果展

展期:2025年1月9日至2月10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10:00~17:00

地點:廣慈社會住宅公共區域(起點: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86號)

更多相關活動細節: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5599209682

最新文章

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引進歐美帶有獨特議題、值得一讀的傳記與回憶錄作品。圖/林亞璇攝影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開放試營運,以歷史百年的花蓮舊酒廠第19棟成品倉庫,轉型...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從膠彩大作、刺繡、到錄像裝置,鳳甲美術館2025年將展出多元豐富的展覽。 圖/鳳...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我的完美日常》將於新春重返大銀幕,在新的一年開頭為影迷心中注入暖流。|圖片提供...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