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月津港燈節於1月18日至2月16日、在鹽水月津港親水公園,規劃藝術燈區、巷弄燈區、月津超新星、公19口袋公園4大展區,邀請15組藝術團隊、總計66組作品,以「光的年輪」為主題,呈現此月津港燈節如同年輪一般,從地方作為起點,15年來紮實成長,為鹽水小鎮帶來年度最美夜間風景,邀請大家把握近一個月月津港燈節期間,造訪這個台南的絕美小鎮。
▍ 2025月津港燈節怎麼去?
2025月津港燈節擴大至4大展區,如果不想走這麼遠,推薦一定要先從「藝術燈區」起走,相鄰燈區皆可步行抵達。
鹽水小鎮開車、停車都不方便,最佳觀展交通是搭乘火車至「新營站」轉乘免費接駁車至「橋南老街」,車行時間約25分鐘。注意2/11-2/12蜂炮期間鹽水市,實行交通管制,停靠站點與接駁車時間會略有不同。
▍月津港燈節請注意
➢ 4大燈區「點燈時間」不一樣
17:30至23:00點燈:藝術燈區、公19口袋公園、月津超新星(22:30熄燈);17:30至22:00點燈巷弄燈區。
➢ 建議以燈區為單位觀展
必看集結國際藝術團隊作品「藝術燈區」,歷來月津港燈節最有意思的、為歷史街區點燈的「巷弄燈區」,2025年新設於公19口袋公園的1件作品,最後再前往集結船屋與水域的月津新星燈區,完美在鹽水小鎮的春節夜晚。
必備|線上地圖
【藝術燈區,展區代號A、共25件】
點燈時間|17:30至23:00
作品A1|拾光計畫
創作團隊|都市藝術工作室 Urban Art Studio
月津港的名字源自於鹽水蜿蜒的河道形成了彎月狀,故得名「月津」。要怎麼留住夜晚、留住相映在水面上的月光呢?我們運用了小燈籠營造月光、星光點點的氛圍。在眾多燈節中,月津港選擇用Lantern(燈籠)代表燈節,運用超過百個傳統的燈籠,漂浮在水面,在現代與傳統語彙中穿梭、點亮月津港。
作品A2|電訊幻獸-羽蛇神
創作者|廖栢賢
馬雅人信奉的神「庫庫爾坎」(Kukulkan即羽蛇神),傳說中羽蛇神是來自未知的國度,教導馬雅人科學、技藝、建築、農業,甚至是法律等知識,而羽蛇神完成使命後,便返回未知的國度去了。作品以長形帶有翅膀的狀態模擬一個外星生物從水面起飛的動態樣貌。翅膀由小而大,身形是有弧度的向著天空而去,最頂端的四對翅膀運用機械原理結構,配合月津港的風力,希望呈現翅膀揮動拍打的動態。
作品A3|時光機裡的植物園
創作者|蕭力綺
創作發想以自然界生態的輪迴為主題,人的來來去去也會影響花草的生⻑,彷彿像是花草追著人的屁股跑,人一來花草又消失一樣。依照上述,來參觀的人會被花草們悄悄跟著,在遊蕩的花草遇見了人也會快步跑走。 另一方面,入口處會有花草們躲在大樹的樹幹後面偵查敵情!準備跟裡面的植物們通風報信,有人來啦!
作品A4|花映
創作者|張智華、指導老師|陳禹廷
作品以花造型為出發,運用鐵條與LED燈條製造出一朵巨大線性結構的花朵意象,透過重疊與漸變來表現虛實的畫面,表現鹽水在過去繁華與現在沒落中相互交疊的狀態;藉由水倒映出完整花的樣子,就像月津港在不同時代依水而生,在各自的文化脈絡上創造全新的月津港樣貌。
作品A5|凝
創作者|曾瑋、王瑞亨、徐子若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黑眼睛》
尋常又熟悉的交通錐,是交通改道與匯流/分合人群的簡易做法,由於其高度可視及排列彈性,總能創造出新的道路界線。因氣候導致邊界內退的月津港,成為內港後不再是交通樞紐,曾經的貿易要地,因淤積而衰敝。泥沙所改寫的土地輪廓,也同樣成為了新的邊界。
於是我們用三角錐做為錨定物,標示出原本海岸線的地理位置。用平常的規格物件;交錯的高度配置,透露著某種介於真實與幻象間的流轉不定。三角錐架在輕巧穩固的鐵件上並透出光,創造出光的偏折,與倒置物件中冒出的水邊植物呼應。在清淨從容的水岸邊,利用反差物體的並列創造奇幻行走經驗。在時間間隙中,人們穿越在高度不同的單元內,彷彿異遊在歷史之間,早已無法辨識新、舊邊界的固定距離。而暗夜時,MIRAGE如同信號一般,提醒著不要習慣黑暗。
作品A6|又一個月圓
創作團隊|森岡厚次&京都藝術大學
關於光的作品創作,從10年前的月津港的水域開始。像是播下的種子,多年下來已經茁壯成長,順著藤蔓,幾乎可以觸碰到月亮,離夢想越來越近。來自日本的森岡厚次被季節性的蝴蝶-青斑蝶,深深吸引。飛越台灣和日本之間海域的蝴蝶,像是每一年的約定,隨著時間的變化、流動。因為月亮而相會的蝴蝶,帶來春天的氣息。
作品A7|光之樹影
創作者|陳泓文
融合光與自然,將樹木變成一幅動態的光影畫作。在這個作品中,樹木不僅是自然的象徵,更是光線的載體,每一片樹葉和每一根枝條都被燈光染上不同的色彩,呈現出如夢似幻的視覺效果。隨著光線的變化,樹影彷彿在夜空中舞動,與風的節奏、時間的流動交織成一場視覺與感官的奇幻之旅。在夜晚,這些樹木似乎變成了光的舞者,帶領觀眾進入一個不一樣的夢幻世界,感受光與自然交匯的奇妙瞬間。
作品A8|緩緩
創作者|王振瑋
曾幾何時月津港水岸因環境優化的更替後,遺忘了柳樹如詩篇般微風輕拂形塑的幽雅路徑和水波中倒映下的月光和水瀑。作品以一種仿生重塑的方式,試著提醒、回顧和重溫歷史的片段。運用光,帶著大家重返光景。
作品A9|泡泡
創作者|王俊淵、楊閔棣
「炁ㄑㄧˋ」是道家所謂的生命最根本元素,它是永恆不滅的,以光的形式浮游於宇宙之間,若降臨在地球上,它將以泡泡的方式飄盪在地球的每個角落,或在雲間、或在水裡……。每個泡泡都孕育著生命並寄託於萬物載體,當載體隕落時,炁將帶著生命記憶化作宇宙泡泡,帶入光的年輪進入下一段生命之旅。
作品A10|月亮的表情:)
創作團隊|都市藝術工作室
在夜空下,凝視月光的變幻,感受時間的流動。在河面上,倒映的下弦月漸漸沉入夜空,而新月的光芒即將悄然展開。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夜晚,月光依舊悄然照亮著回家的路。那微弱的光芒,是指引,亦是希望。它提醒我們,即使在迷失的時刻,也總會有一絲光亮為指引前行,帶來安慰,帶來力量,讓我們在黑暗中依然能夠尋找到方向:)
作品A11|一抹勻月光
創作團隊|森屾創作
皎潔的明月高掛空中,散發著令人著迷的光芒,當月光勾勒成一道細長且勻稱的曲線,緩緩的順著橋緣而下,輕輕碰觸著水岸並順勢而上,最後幻化成鹽水月津這奇幻水域的入口,邀請大家一同進入並感受各種光影變化所帶來的感官體驗。
作品A12|光核(必看亮點作品)
創作團隊|有用主張UxU studio
年輪是樹木隨著時間從核心向外推移積累而成,年輪的外擴代表不斷地變化與累積,而核心則象徵穩定與持續;成長不僅僅是時間的推移,每一個生命的經驗亦內心的探索與強化。一片森林始於一顆種子,一個物群亦使於一個生命的誕生。 作品《光核 Light Core》以光建構如核心般的球體,如種子般從天而降準備落地深根,亦如奇幻電影的場景彷彿未知的生物造訪;許多事物的成果,常是起始於一個極微小的開始,進而激起無限的漣漪,如同月津港燈節一般。作品希冀傳遞一個意念:「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遷、未來有多少挑戰,都要如年輪的核心般,永保初心。」
作品A13|無盡光輪(必看亮點作品)
創作團隊|有用主張UxU studio
年輪是樹木生⻑時形成的環形紋路,每一個圈都代表著時間、記憶與歷程的堆疊與積累。作品《無盡光輪Infinity Light Circles》轉化年輪的意象與概念、結合幾何學運算以及錯視原理,以光的線條建構出無限的迴圈,由內而外的每一個圈層,都象徵著一個個生命的起始,循環不息充滿無盡的能量。 每一年的月津港燈節,都是一次全新的集體經驗,年復一年地疊加,好比年輪般不停的發展與連結。而年輪又如同星系般不停地擴展,在月津港交織著藝術、環境和社會的種種互動,希冀未來從在地連結至國際,引入更多的創意注入與參與。
作品A14|光聚(必看亮點作品)
創作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
那些光,帶著我們一起回來。 月津港孕育了文化的能量,粼粼的波光串連起生命的相遇,來自不同時間向度的藝術團隊年年在此注入了能量,持續的積累共築了我們這個世代對於鹽水這塊土地的共感記憶。在作品《光聚》中運用了竹、鐵、LED燈具構築了穿透性的水面裝置,隨著不同的視角而逐漸相互交錯的線條在空間中連結在一起,生命裡緩慢運行的過程中彼此在不同的向度各自精采,也在光的牽引之下再次相約在同一片水域,交織的記憶隨著時間流動與擴張,幻化成了點點波光,在空間中展現各種樣態。
作品A15|光的終點:黑洞
創作者|全榮一
黑洞以超越想像的巨大力量,將歷史與當代匯聚成一道光芒。這道光芒與河面的倒影交融,化為一體,分流同行。這顛覆我們常識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的中心通往既充滿危險又滿懷希望的未來。由承載東方歷史的傳統韓紙與展現當代人類科技的燈光構成的黑洞,或許能帶領我們通向那未知的領域。這個連光芒都能吞噬的黑洞,那神秘的魔力始終令人無比著迷。
作品A16|光軌
創作團隊|凡京設計
光軌,是一種長時間曝光攝影技術下的產物,記錄光源的運動軌跡,猶如樹木的年輪,記錄下了樹木在成長中經歷的生態與環境變化,象徵著時間的流逝與變遷。此作品旨在以光的流動捕捉月津港的人文脈絡,而作品就像一張相片,讓來訪者透過位移與作品中的光線流動產生對話。
作品A17|花火城邦
創作團隊|先驗物件PRIOR object
靈感源自鹽水的蜂炮儀式,蜂炮作為祈求神明保佑的象徵,不僅僅是民間信仰的一部分,也蘊含著強烈的集體意識與能量交換。紅光四射的視覺效果彷彿是蜂炮爆發瞬間,象徵人們向天祈願的過程,帶有強烈的儀式感與力量。三角形的結構形象,承載著對於神秘學與未知科技的形體想像。水的存在反射了光與火,透過蜂炮的形式與天地互動,讓觀者感受到如蜂炮儀式的瞬間神聖氛圍。作品試圖將傳統儀式與科幻感融合,讓觀者在體驗蜂炮儀式的同時,感受到傳統信仰背後的神聖性與力量。
作品A18|光的瞬間造就記憶的偶然
創作者|羅禾淋
這是一件探討真實時間與虛擬時間重疊的作品,透過多維度的時間體驗,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在這個數位時代,時間不再僅僅是一個線性、無法逆轉的概念,它也可以在虛擬空間中被改寫、被重塑。
人們可以同時處在多個時間軸上,真實的現在與數位創造的虛擬時間並行存在。虛擬的時間維度與現實的時間軸同步或錯位運行,創造出一種錯綜複雜的時間交疊。這種交疊讓觀者不僅面臨一種難以辨別的時空體驗,更使得人們對於「何為真實時間」與「何為虛擬時間」的界定產生模糊與困惑。而真實與虛擬的疊合,產生出一種記憶的偶然,正是人們如何重新透過場域,分辨真實虛擬,過去現在之間的關係。
作品A19|連續的圓-直到足以承載
創作團隊|先驗物件PRIOR object
圓管椅以「時間堆疊」為核心,表達了人類生活與工業進程的交錯與累積。椅子的圓管形狀象徵著時間的循環。這些圓管橫向排列,彷彿代表著時間軸上的不同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承載著不同的記憶與痕跡,如時間的堆疊。椅子採用未經多餘加工的金屬圓管,保留了材料的原始質感,單一材料的排列來展現出結構的多層次性,也在這樣的設計強調了椅子在空間中的穩固性與材料的純粹性。
作品A20|像與影的呢喃
創作者|周柏慶×何昆瀚
在這幅作品中,以光源在水波紋中的碎化與重複為靈感,捕捉幾何形狀在流動中的變化與節奏。光線透過波紋的折射與疊加,生成層層堆疊的幾何輪廓,宛如在空間中輕聲呢喃,通過重複的節奏構築出多樣的話語結構。
這些形狀模仿著波紋的不規則起伏,展現出光影交織中的動態隨機性,如同一場曖昧的對話,在無聲中述說著流動的詩意。在穩定與變化之間取得平衡,營造出靜謐而深邃的氛圍,讓觀者在微妙的光影律動中,感受浮光片刻的靜謐與深邃。
作品A21|光-輪月
創作團隊|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透過水幕投影、雷射與聲響裝置,呈現光與影的交替以及月的變化。作品分為三個段落:新月初現、月影流轉、圓月重生。光在夜晚的湖面上成像代表了光與暗的共存,月的光芒在黑暗中流動、變化,從倒影到重生,象徵港口的蛻變歷程。
作品運用水幕、雷射與投影技術,展現月相變化與港口歷史的交織。低頻的聲響設計不只作為聽覺元素,更轉化為實體的震動,讓觀眾能夠透過身體地感受潮汐與月相共振、新舊交替的律動。「輪」象徵著月亮的圓缺變化和時間的流轉,暗喻港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循環的演變。
作品A22|海之城
創作團隊|凡京設計
滿月之後的某一天,一年一次,珊瑚會遵循自古以來神秘的約定,全都在同一夜產卵。這一夜,海底出現璀璨無比的星空,人類成為熱帶小魚,從日落、到月升,穿梭於珊瑚礁建構的城市有機體中,參與珊瑚的盛大慶典。當月亮再次升起,世界恢復平靜,月光下,生命悄悄滋長。
作品A23|浸漬的( )線Multimmersion
創作者|張方禹
這是藝術家張方禹長期持續的藝術實踐計畫,始於2017年夏天。以線性延續、多重複合的光媒材,於空間中反複劃線,再塑自然地貌。邀請體驗者進入其中,探索人的身體感知與變動環境之間的動態關係。創作者在2025年月津港燈節的版本將光線的量體減化至由上而下墜落的狀態,藉由光與水折射、反射的物理特性,讓聚合的光束被水面介質解構成光譜,而光線映照在如鏡子般的水面,亦可創造如無限延伸至水底,有如恆常浸漬於其間的線。
作品A24|風催葉
創作者|蔡宜婷
染上自然色彩的葉片記錄著時間的足跡,展現四季的流轉——從新芽初綻到生機繁盛,直至凋零,生命在這自然的循環中綿延不息。自然之中,風與葉之間存在著細膩的互動,葉隨風而動,描摹著風的形態,在陽光、流水與微風的輝映下,與自然環境相依相融。隨著時間的流動,無限重複著生命的輪迴,詮釋著流動中的恆常。
作品A25|時光數樹
創作團隊|都市藝術工作室
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木見證四季更替的變遷:從春花綻放到夏日繁盛,再到秋冬的果實,周而復始。即便在寒冬,春天的萌芽也悄然重生。這件作品是與在地居民共同創作,透過植物學家黃嘉隆老師的細心導覽,我們一起來探索鹽水月津港公園的獨特生態。從葉片到果實,從一株植物到生態,我們重新認識陪伴在河畔的植栽,感受自然的脈動。在夜晚,光影交織,將鹽水月津港公園的神秘生態呈現於眼前,帶領我們細數每一片在月津港公園的葉片,讓片片落葉在夜裡發光。
【月津超新星:展區代號船屋+B區水域作品,共8+14=22件】
點燈時間|17:30至22:30
此區為徵件作品,是大專校院及新秀藝術家的實驗場域,更有全國唯一以水上船屋展現空間裝置、平面、新媒體及表演藝術等各類藝術型態的作品,2025以《前望的回顧 nostalgia》為徵選主題,共入選14件水域作品及8件船屋作品,為月津港燈節開創具多元實驗性的交流舞台。
作品船1|ORANGE橘色
創作者|柯幸均
《ORANGE橘色》是一個在實體和概念上都浮動的空間——在此和觀眾一起探索人類與AI之間的感知界線。這裡的每個物件、系統設置和影像內容,都暗示著「類比世界」(如燈光、熱能),與「數位訊號」(如密碼、電腦)之間的微妙關係。在這裡,你可以在任意時刻按下快門按鍵,將眼前的畫面變成一把數位金鑰,讓它帶你進入《ORANGE橘色》的思緒。或許,你會發現他正細細品味著一部電影呢。
作品船2|故香
創作者|雨港都都
故鄉,是時間性的存在,是記憶裡最深刻的狀態。我們僅唯一方式能共同憑弔:以文字想像拽出類似經歷卻截然不同於個體的回望。
作品期藉各式字句,結合偶遇的魔幻體驗,連結出獨一無二回顧;無論信或不信,信箱都是接納並回應各種「時間性的產物」論調的所在。故鄉是時間性的存在;而故香,則是對故舊事物香氣的盛舉共襄。
作品船3|夢境、願望、河流
創作者|吳修銘
河流是生命的源頭,串起地方過去的夢境與未來的想望。作品將河 流視為一座活生生的「聲音檔案館」,蒐集來自水底、田野、甚至日常生活的多重聲響。透過演算法的運算,作品將來自河流與周遭環境的各種聲音元素進行解構與重組,創造出一個充滿未知與變化的聽覺宇宙。觀眾可向裝置吹氣進行互動,共同譜寫一段獨特的聽覺 旅程。
作品船4|就讓思念跨越心河
創作者|賴揚名
前往心河,位於內心深處,水面漂泊著情感與記憶,試著拼湊,組成曾有過的悲傷、喜悅,與生而為人的多變感受,寂靜中細數的是繁星、是石頭的碎塊、數不盡又放不下的牽掛,散落水面,懸於一線,漫步河水,跨越心河!
作品船5|一個舞者的房間 — 在河岸・當下的戀舊
創作者|顏可茵
透過舞者過往與現今在鹽水的錄像、鏡片的反射及觀眾拍照的互動,作品結合靜態與動態視,探索當下回顧行為的感受,呈現了時間流動、感知模糊及未來記憶的創造。在動態演出中,展區被喻為回望子宮的意象,透過重複身體記憶達到反思,並延展至與人群接觸的舞蹈演出,這樣的能量彷彿如河流般循環不息。
作品船6|地獄籤詩
創作者|海闊拉帝、姚瑞中
「地獄籤詩」動力機械裝置乃戲仿傳統廟宇裡擺設的仙女籤紙機,加上自製的3D列印地獄怪獸模型、地獄造景和聲光效果,按下按鈕觸發後聲光會作動及牛頭馬面會進入鬼頭中搬出籤詩;籤詩共有十款,分別由十款不同內容的印章蓋章於白錢上,內容以地獄十殿各殿閻王口吻告誡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暗示如俗諺般所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之詼諧揶揄情境。
作品船7|山洞深處 正在低鳴
創作者|黃湘、劉建明、王柏元
記憶中如同山洞的聲響,是藝術家對父親的最後回溯。以聲響音效及模糊的視覺錄像,重新組合過往的回憶在這座山洞之中,山洞中無限回聲,潮濕的水氣,反覆的撞擊,引導觀者回顧擱置的記憶。按下那通無法說出口的電話吧。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和你說。
作品船8|暗光鳥𤆬路
創作者|周韋廷、陳勁廷
在文明崩潰的遺跡中,船屋化為後人類世的生態廢墟。我們將跟著暗光鳥於水岸邊行走,觀看著自然在過去痕跡上重生。在這片沉靜的廢墟中,感受自然的再生與人類痕跡的痕跡,同時深入反思當下行為對未來的深遠影響。透過這場未來的回望,探索過去的記憶與當下的微妙關聯。
作品B1|水中煙火Fireworks
創作者|雜波ZAP
當煙火綻放,這一刻,我們一起慶祝。煙火雖然短暫,卻在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動。每一次的綻放,都是慶祝的象徵,爆炸的光芒與震耳欲聾的轟響,將記憶深深刻畫在身心之中。本作品將台灣街頭常見的招牌燈具與祭典中貫徹雲霄的大鼓相融合,創造出全新的視覺與聽覺體驗。觀眾可透過互動,成為煙火的創造者,親手用節奏召喚水面上的煙火秀,照亮自己,並將光芒延伸,照耀周圍的一切。
作品B2|田嬰
創作團隊|楊宜臻、蘇玉蘭、黃政頤
在遙遠的新世界,廣大的河流貫穿了地表,水路成為人類主要通行方式,在某一個地區,有一對男女戀人被迫分隔兩地,兩人為了保持不中斷的聯繫,男孩運用自家的鐵料、生活器具打造的機械蜻蜓,讓蜻蜓載著物資以及思念,飛翔在廣大的河面上,照亮黑夜寧靜的世界,而蜻蜓點水的漣漪,正在一點一點傳遞著即將到來的愛人,也讓這廣大的新世界擁有一絲溫暖的故事。
作品B3|忽聞海上有仙山
創作團隊|劉震緯、楊中平
四百年前我們就進入了世界的舞臺,但是逐漸地被世界遺忘,近年來,臺灣似乎又帶給世人「忽聞海上有仙山」的驚艷。島嶼上豐富的生態及尖端的科技,成為屏障我們的護國神山。串聯排列的大武壠魚笱是美麗的山脈,竹條宛延的飄帶是圍繞臺灣府的城牆,四周豎立的竹籤是建城的刺竹,覆蓋在魚笱上的金屬碟片是科技的產品。文化傳統及科技發展在這裡將過去和未來都接續在一起了。
作品B4|900MHz
創作者|林芸均、林俊遑、陳懿、陳苡瑄、黃紀虹、蔡承嶧、戴婕茵
還記得用BB call的年代嗎?那時人手一台Call機,以900MHz頻率聯繫彼此,螢幕上的數字僅能傳遞簡單訊息,也創造出特有的傳訊文化。如今人與人的聯繫變得更便捷,卻少了當初的珍貴。我們希望能透過此作品帶您回到1990年代,重拾數字傳情的溫馨回憶。螢幕上的數字閃爍著,邀請您透過有趣的諧音密碼,重溫傳訊的感動。
作品B5|來日綺窗前(互動作品)
創作者|鄭子芸、林子妍
夜空之下,昔日窗景懸於光陰的長河,我們或是經過、或是駐足,如我們每次行於街道巷弄之中的匆匆一瞥。鐵窗守著家的邊界,工整又堅定的線條,沉默的與生活搭配,等待著誰的歸來、訴說著誰的曾經。窗間過馬,時光飛逝,城鎮燈火溶進搖曳河水中,流經一面面窗台下,像是路過的你我,或是時間歲月之類。
作品B6|靜海基地
創作者|曾韓生+許宥棠、黃少宏、洪小芸、余俊億、陳昊辰
「休士頓,這裡是靜海基地,『鷹』已降落」這是1969年7月20號,阿波羅11號太空人阿姆斯壯駕駛鷹號成功登入月球時,與控制中心的第一句話。靜海基地是人類探索月球的一大步,如同過往的鹽水一帶,繁榮的水路為地區帶來的無限探索,在取月為名的南部第一大港,儘管已不復曾經的風華樣貌,仍然無法抹去歷史留下來的印證,如同穿越歷史的太空船,回望歷史,尋找與發現鹽水的新樣貌。
作品B7|追「光」(互動作品)
創作者|崔芳瑜、黃浩旻
追光,在黑暗中,我們向著光亮前進,「光」代表著希望與安全。追光,我們懷念、追憶,並嘗試找回那曾經令人感動的微「光」。以回憶中的點點星光以及人造光源的使用議題開展,藉由互動裝置讓觀者在參與的過程中開啟對話與思考,探索我們對於光的追尋。
互動說明:握住望遠鏡筒手把,慢慢轉動,在微光中探索。
作品B8|繁花中的養分
創作者|黃子晏
當今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性別印象依然存在,有時我也會被這些印象困住,認為陽剛的外表是相對有力量的。作為一個生理女性,渴望成為社會認同的「獨立」個體。回溯自身經歷,受到質疑產生的不自信,加速了自我提升的進度條。透過燈光裝置,呈現每一個令人不安、不穩定的時刻,探索如何與這種狀態共存,將其轉化為自我成長的養分,經歷的挫折越多也就越美麗盛開。
作品B9|我在我落地前接住了我(互動作品)
創作者|張久保、吳鈺棠、陳柏村
碩大的手接住了渺小受困的自我,放到寧靜的彼岸,獨自看著月亮沉思,默默承受一切黑暗,直到那些裂縫足以穿透陽光,除去枷鎖。以每根手指不同的角度來呈現細膩掙扎的思緒,它的破碎與拼湊,是將一片片撿起治癒、完整自我的過程,讓看似隨時都會掉落的立方體,裝載著搖搖欲墜的自己,它的透明是來自於想被理解又怕會崩解的自己,牽引著鎖鏈的另一端,不是別人,而是過去、現在到未來一直存在的自我,受困還是釋放,皆由自己來決定。
互動說明:跟此裝置藝術互動拍照發IG限時動態
作品B10|溯光·未至之地 Beyond the Known
創作者|馬慕恩、蕭灑、張子宣、蔣昕哲
以台灣街頭廣告招牌為調查對象,探索日常瑣事之物如何擾動空間訊息,並隱喻日常生活向數位與虛擬化轉向的趨勢。透過抹除實體招牌資訊,使主體之中的日常物消逝的進程,形成與日常的衝突與思考。這種實驗性街景模擬,映襯出我們處於一個轉向後人類世,面對過去與未來的矛盾心境。
作品B11|書頁幻境
創作者|謝欣穎 Hsieh Hsin-Ying
當踏上《書頁幻境》的故事之路,心中的想像隨之綻放,開啟一段奇幻旅程。作品由三個篇章組成——過去、當下與未來,象徵回憶、無畏與前行的展望。隨著故事展開,星光點亮每一段旅程,讓人沉浸於細膩的情感與視覺之中。透過謝欣穎的作品,探索內心深處真實的美好,感受勇氣的延續,引領人們穿梭於無邊無際的夢想之地。
作品B12|BLOSSOM
創作者|Sumeet Rohilla
「Blossom」特別強調春天的新鮮、綻放的能量,讓人想起過去的珍貴記憶(nostalgia)。黃昏降臨時,樹林閃爍著絢麗的燈光,每個燈光都圍繞著樹幹,形成發光的光環。這些光芒四射的光環,有柔和的黃色、柔和的藍色和柔和的粉紅色,象徵著春天花朵的精緻和鮮豔的色彩。該裝置模仿了大自然的逐漸覺醒,每一棵樹都像徵著春天帶來的更新和活力,就像童年春天在大自然的花朵中度過的美好回憶一樣。
作品B13|懷舊膨脹
創作者|大D、小嫩豬
這是一件互動式雕塑,以充氣的偉人雕像為主體,站立於一個台式賽博龐克風格的平台上。平台結合霓虹燈光與科技元素,象徵台灣科技業的發展,前端則呈現蔣中正紀念堂的造型,反映威權時期的象徵。當觀眾鼓掌,雕像會隨之膨脹,表達出懷舊情感的力量——越多人懷念,威權象徵越強大;無人懷念時,雕像則乾癟無力。此作品諷刺了對威權時代的浪漫懷舊,指出對過去的錯誤憧憬忽略了當時的壓迫與不公。
作品B14|人民方尖碑
創作團隊|壹畝工作室 IMU
以塑膠椅象徵台灣人的集體記憶。作品呈現未來賽博龐克城市中,在極端貧富差距下,人民以塑膠椅堆疊方尖碑,紀念過往。作品分為兩部分:「方尖碑」與地面祭壇「The Grid」。透過塑膠椅的堆疊與拔除,展現台灣人深植於意識中的民族精神。「The Grid」結合台灣花磚圖騰、螢光塗料和電子網格線條,傳達出未來科技感與傳統圖騰間的矛盾之美。這些方尖碑成為不屈的紀念碑,象徵集體力量與共同記憶的祭壇。
【公19口袋公園,展區代號D,共1件作品】
點燈時間|17:30至23:00
作品D1|榮光幻花
創作團隊|宜東文化、共工藝
取用臺灣常見的姑婆芋、蕉葉、蒲公英、野花造型,利用金屬轉譯呈現植物堅韌的生命力,透過薄板營造輕盈、流動、韻律的視覺效果。作品融合街道家具功能,邀請民眾駐足停留,與作品近距離接觸,同時讓觀者在大型作品下,感受自身縮小並被葉脈庇護的情境。作品光影如同能量在身旁流動的效果,更與水面的波光倒影,相互照映,產生多層次的觀賞變化。
【巷弄燈區,展區代號C,共17件作品】
點燈時間|17:30至22:00
2025月津港燈節
日期|2025年1月18日到2月16日
地點|台南鹽水月津港親水公園
燈區|藝術燈區、月津新星燈區、巷弄燈區、公19口袋公園燈區
點燈時間|藝術燈區、公19口袋公園17:30至23:00、月津新星燈區17:30至22:30、巷弄燈區17:30至22:00
最新文章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