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姆雷特》模糊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唐氏症演員歌頌生命的強大與美麗
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作品,他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既被演繹過無數次,其知名度也讓它其中的精神或者寓意出現在各種不同創作之中,「To be or not to be?」這句對於生命叩問的對白更是耳熟能詳,所以為什麼秘魯劇作家切拉・德・法拉利Chela De Ferrari(後稱切拉)要選擇改編《哈姆雷特》,並且找來八位唐氏症患者作為演員呢?
那句「To be or not to be?」好像就是貫穿一切的解答。
唐氏症演員發展獨特敘事,賦予《哈姆雷特》新的可能,
切拉被問到為何會如此呈現《哈姆雷特》,她表示一直對莎士比亞的作品充滿興趣。每次考慮下一個節目製作時,《哈姆雷特》總是會浮現在腦海中。「然而,我總因為同一個原因而猶豫——找不到適合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直到海梅.克魯茲出現。他曾在我們劇院擔任前台工作人員,但他的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演員。這個節目之所以能誕生,正是因為像他這樣的演員,能為莎士比亞語言中的深層意涵賦予新的可能性,《嗨姆雷特》便是這份初衷的結晶。」
切拉分享了這部作品幕後的誕生過程,一般的戲劇排練時間需要兩到三個月,而《嗨姆雷特》卻花了一年。「這是因為我的節奏與演員的節奏都比一般人慢,加上項目本身的特殊性。我們需要更長的探索、研究和創作過程。這部戲將莎士比亞的文本與演員的生命經驗編織在一起,我們自由地使用哈姆雷特的文本,將其場景、台詞、獨白和角色,來與他們的興趣、訴求、經歷、現實和思考連結。」
而隨著《嗨姆雷特》的完成、公開與巡演,八位唐氏症患者確實在莎士比亞的文本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敘事。一方面,他們利用劇本的台詞作為凝聚力量的工具。在這過程,切拉也見證了他人生命在淬煉之後蛻變的時刻,演員之一的齊梅娜(Ximena)在一天早晨,突然打斷練習,對著全體成員坦露了她的存在焦慮,並逐步用語言表達:「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每天早晨醒來,我都會問自己,我是誰。我有兩個生命:一個想成為典型神經型人(neurotypical),另一個想擁抱唐氏症。」
當切拉試圖問演員們「為什麼做戲劇?」他們的回答讓她感到困惑,「因為我想出名。」回頭看,切拉明白了他們真正的意思是:「因為我想成為其中一員。」「因為我希望被看見。」「因為我想存在。」後來,他們再次問了這個問題,演員們的回答是:「為了替我們這樣的人發聲。」「為了說出我的想法。」
淡化悲劇的灰暗色調,讓演出輕盈流動
在開頭,觀眾首先迎來一場「誕生」的短片,伴隨著新生,還有鮮血與臍帶,看起來刺目而驚人,但這正是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開場,無分你我,我們都是以這種方式在這個世界登場,這也是《嗨姆雷特》的核心。
演員們在舞台上述說著由於對於死亡的恐懼,我們選擇轉向擁抱生命的各種苦痛,包含精神的受傷、身體的磨練,你我不都是如此?當唐氏症演員以自己生命在我們面前實證著命運的殘酷,並發自內心地述說《哈姆雷特》其中各種人生恆常的苦澀與悲哀,他們堅定而貫穿舞台的眼神與述說,變得熠熠生光,這正是《嗨姆雷特》帶來的轉化。
改編既不嚴謹,可也正因此其中的悲劇色彩被淡化,在灰色調中參入了更多色彩,甚至多了更多自由的空間,尤其是透過演員各自充滿性格的詮釋,讓《嗨姆雷特》變得輕盈而流動。兩廳院也準備了「輕鬆自在場」邀請各式各樣的觀眾入場,讓所有人得以自由自在地融入在這場演出當中,這裡歡迎你成為任何人,沒有限制、沒有規定、沒有框架,在這裡我們可以卸下生命賦予的沉重,隨著演員們深刻的自白,深入命運的幽谷,聽他們誠摯地表露心聲、展露愛與期待,又像在暗夜中接住了落下的流星。
打破界線,在戲劇裡共享情感並擁抱自我
「To be or not to be?」既是生存與毀滅,也是對每位觀眾的探問,你要加入嗎?你要成為一體嗎?《嗨姆雷特》模糊了人與人的邊界,在這裡我們可以是共同體,分享著對生命的疑惑、憂愁與快樂,可以一起大笑、一起落淚,我們參與了演員們的生命經歷,看著他們以自己的一生為基底燃燒與綻放出的光與熱,或許刺眼、或許溫暖、或許奪目到難以忘懷,在這趟旅程中,若你想要,也可以成為演出的一部分。
我們所有人共享著「出生」這件事,即使有著各自相異的遭遇,卻都有著能共情與共鳴的情感,《嗨姆雷特》並非要強化那些悲劇的負面情感,而是要讓人們歌頌與慶祝我們各自在與命運搏鬥時,為自己奮鬥的那份強大與堅韌。
「To be or not to be?」既然我們都選擇了生存,那台上台下的你我即是一體。
2025TIFA 秘魯廣場劇團《嗨姆雷特》𝟱.𝟭𝟲 - 𝟱.𝟭𝟴 國家戲劇院
最新文章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
2025清明連假全台16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