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陳宜慧

當代藝術像是一場各自表述的演出,透過不同媒介、創作類型、訴說的角度,會體現出截然不同的思辨。臺北市立美術館TFAM年度個展,透過徵集、評審出國內優秀藝術創作者提案,自8月9日至11月16日於北美館3樓展覽室,展出由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4位藝術家個展。從立體雕塑、錄像、裝置到書法,交錯的媒材與敘事,讓觀者從不同創作視角中,感受解讀各種深刻議題的另一種面向。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 TFAM年度個展」於8月9日至11月16日在北美館3樓展覽室展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 TFAM年度個展」於8月9日至11月16日在北美館3樓展覽室展出。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

聚焦個人記憶、創傷與政治敘事。《時差書寫》以參與式影片方式和全女性劇組,關注原住民酷兒和女性在身分、性別及暴力議題下的失語經驗;《#迎靈者》則以開源協作的精神,邀集各國參與者分享親友經歷政治暴力的故事,並由作家、研究者為其創建社群帳號,以第一人稱同理發言,讓這些受壓迫的創傷被聆聽,構築如承載其靈魂與意志的數位記憶。

從一首放置在桌面上的詩作為開端,李紫彤表示「這兩個計畫皆涉及政治暴力與性暴力的事件,去描繪這些痛苦時,是踩在一個灰色的地帶,但也力求失真的嗓音,永遠都無法真正的道地。」透過個人的想像與描述以及田野筆記,藝術家將個人梳理的族群問題,放入影片之中。此外,也藉由一個像是《#迎靈者》墓碑的裝置,向亡魂致意。整個展覽中,建正了來自世界各地相同架構下的類似壓迫。在這個U字形的動線穿梭中,最後繞回時,不妨靠近展櫃細看,將能更貼近藝術家內心裡的呢喃。

李紫彤《 時差書寫》,2021年版本,實驗紀錄片、 參與式影片。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 時差書寫》,2021年版本,實驗紀錄片、 參與式影片。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迎靈者》(局部),2025,參與式計畫,聲動動畫、寫手寫作日常素材、社群媒體。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迎靈者》(局部),2025,參與式計畫,聲動動畫、寫手寫作日常素材、社群媒體。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紫彤個展「力求失真的嗓音」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個展「雙鉤廓填」

此展名取自書畫技法中「先勾輪廓、再行填墨」的古典工序,藉此回應對社會表象的描摹,以及對內部荒謬的省思與填補。「臨摹」應該有很多的可能性,藝術家特別聚焦於此,牆上以多幅街頭上常見的文字,如倉庫、禁止廣告等詞彙,這是藝術家在台東教書時,無意中看見的各種手寫字,用google map定位,並臨摹到不同媒介之上,再放入個人收藏的裱框之中。對照牆上61件的作品,即有61個QR code,便能直接看到實際的手寫字。

此外,因台灣鐵皮屋相當常見,因此藝術家在《鐵皮書寫計畫》中,便以工地外圍鐵皮常以油漆手寫工程資訊的景象中,觀察其既人工又機械化的矛盾書寫趣味。同時也透過不同作品邀大眾進行現場文字模擬,與互動式錄像,與參與式書寫計畫,讓觀者藉此探索書法傳統與當代書寫的關係和表現樣貌。

柯良志《今不同璧》,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今不同璧》,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鐵皮書寫計畫》,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鐵皮書寫計畫》,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Particle》,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Particle》,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集字聖教序》,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集字聖教序》,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個展「未完成之作」

彭弘智認為,有些天才型的藝術家英年早逝,於是他想著如果可以用靈媒或是觀落陰的方式,就可以跟他們溝通看看有什麼未完成的作品。

因此,展場之初,必須先走過一道機械裝置,建構出象徵另一個世界的通道,讓觀者想像進入現實與彼岸的中介狀態,藉以思考逝者與作品之間的精神續航。他探究臺灣劇場界三位已逝開拓者田啟元、陳明才、周逸昌的影響,也探問創作者的未竟之志與精神延續。同時亦透過靈媒、觀落陰的媒介,與已故的劇作家共同合作,再藉由表演團體的演繹,完成電影式的影像內容。

彭弘智,《會飛的牆》,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會飛的牆》,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開光的吊燈》,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開光的吊燈》,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未完成之作》,2025,影片。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未完成之作》,2025,影片。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個展「未完成之作」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彭弘智個展「未完成之作」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個展「不發音字母—翻閱165頁厚度」

藝術家徐瑞謙向來擅以鐵件充滿變動性的特質,隨著敲打、切割、燒烤、打磨、焊接等不同狀態,體現出創作的樣子。此展他以一貫探索材料與物件的潛力,將物件比擬為單字,透過切削、燒熔、堆疊與散落等動作所留下的痕跡,使之轉化為可閱讀的切片,讓觀者得以透過目光的凝視,聚焦形體、光影與彼此的距離。這也如同閱讀時翻轉書頁的動作,在語句未竟與延續之中感知思緒的生成,開啟對物質不同的認知方式,並體現出生活中人與物交會之際,潛藏的未明意識。

徐瑞謙《空格》,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空格》,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暗面》(局部),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暗面》(局部),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生活筆記》(局部),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生活筆記》(局部),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靜物》,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徐瑞謙《靜物》,202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

日期:2025年8月9日—11月16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最新文章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 TFAM年度個展」於8月9日至11月16日在北美館3樓...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左)藝術家周邊,印花T恤、(右)OKI在...

專訪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以螢光塗鴉疊出熱愛的霓虹

2025/08/07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用自拍影像與AI生成對話,以幽默拆解數位時代...

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伊日藝術計劃登場!一探AI語言與性別身份圖景

2025/08/07
香港導演杜琪峯來台參加在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的電影首映。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杜氏電影風格獨具 杜琪峯:現在拍片變自私 不再以票房作為創作依據

2025/08/06
《左撇子女孩》的故事從蔡淑臻飾演的媽媽帶領兩個女兒從鄉下搬到台北開始。 圖/光年...

《左撇子女孩》入選多倫多影展、台灣10/31上映!真實呈現台灣夜市人生

2025/08/06
凹與山  Our Shame,左為主唱暨製作人小凹,右為鼓手 Isan。

 ...

凹與山新專輯《Hidden Album》集歐亞聲音藝術家一揭被隱藏的聲音敘事

2025/08/05
《關不掉的耳朵》主視覺由何佳興操刀設計。 圖/雲門舞集提供

雲門舞集鄭宗龍《關不掉的耳朵》10月首演!邀大師杜篤之以聲音穿透舞作

2025/08/05
以日本動漫視覺造型發展出個人藝術語彙的日本藝術家松浦浩之,於即日起至9月27日於...

松浦浩之個展誠品畫廊展出!新作「鳥獸GIGA」亮相、經典雕塑重製再現

2025/08/04
台語金曲樂團百合花慶祝《萬事美妙》專輯發行周年,宣布舉辦「你敢有鼻著怪味」全台小...

台語樂團百合花「你敢有鼻著怪味」全台小巡迴9月開唱!「怪味」MV上架

2025/08/0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