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育華
專欄作家,寫作者,雜誌編輯,曾任職多本時尚雜誌如《GQ》、《Vogue》、《Marie Claire Maison》;擅寫設計、生活風格、文化與旅行,熱戀物件與雜誌,文章散見各出版媒體;旅居柏林,來往歐亞之間。
許育華/給旅人的備忘錄:如今from global to local才是王道
本文選自《500輯》Issue98「我們的結束與開始」 2023年又迎接許多故事的翻頁,有的眾人共讀、一同追憶感傷,有的私自咀嚼、在心中安靜整頓。文學雜誌《幼獅文藝》與台東音樂基地鐵花村宣告在今...
【最好的10副眼鏡】作家許育華╳VIU Metropolitan:只要一毫米差距,臉的樣子就會不同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3「最好的10副眼鏡」 懂得選戴眼鏡,就能創造截然不同的自己。眼鏡是近/遠視者的必備品,是潮流型人的穿搭配件,是喜愛工藝之人的珍藏逸品,它不只關乎個人品味,也紀錄...
許育華的「2022→2023關鍵字」:樸素過日、離開中心
本文選自《500輯》Issue73「我們的結束與開始」 2022走到尾聲,我們用六個關於結束與開始的故事,告別今年最後一期專題。你或許也曾參與其中,例如在即將熄燈的公館卡夫卡遇見喜歡的音樂,十年...
柏林Yellow Nose Studio:以陶瓷器皿與建築般的家具,分享慢生活風景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8「發現生活裡的工藝」 傳統多以材質對應工法來劃分工藝系譜,然而當生產與需求都隨時代變異,有的工藝往藝術性走去,有的工藝則加入設計思維與製作規格,以品牌之姿販售生...
三間巴黎百貨公司:大人的遊樂場,真正的流行最前線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6「去百貨商場買創意」 受網購和疫情衝擊的百貨業,正慢慢面臨改變:以往著重在零售服務,如今轉向創造消費體驗;過去思考進駐品牌是為了創造商場差異,如今更多是專注自身...
許育華/真實是美,Lemaire讓時尚不專屬某一群人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8「從來就不只是服裝秀」 時裝秀或許離你我有些遙遠,世界上僅少數人有資格親眼見識;不過身處數位時代,時裝秀嚴格說來又不算太遠,打開網路搜尋關鍵字,你依然能擷取一場...
許育華/2021「草間彌生年」:規模最大回顧展《Yayoi Kusama: A Retrospective》,在柏林Gropius Bau美術館
2021是草間彌生年,全球幾個大城市正同時有著這位最成功的在世女藝術家展覽,如倫敦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的《Yayoi Kusama:Infinity Mirror Rooms》,五月中開展,至十月的票已被搶購一空;在紐約,紐約植物園(NYBG)有《KUSAMA:Cosmic Nature》,展期至十月底;柏林的葛羅皮亞斯美術館(Gropius Bau),則有至八月中的《Yayoi Kusama: A Retrospective》。...
許育華/從William Morris、Marimekko到Dries Van Noten,植物是創作人最好的大自然導師
問創作者靈感從何而來,肯定超過一半的設計師與藝術家會說:「靈感從大自然而來」,從日月星辰、山嵐河流、植物花朵,還有生活其中的動物們。...
家的新日常:重新定義「理想」,住家變成多功能避風港
除了台灣,2020年是過去一世紀以來,全世界人類待在家中時間最長的一年;疫情瞬間改變世界,資本主義社會暫停,人們不再飛行,不能泡咖啡館,歐美上班族在家工作,孩子們在家上課⋯⋯家的地位從未曾如此重要過,「避風港」所提供的安全感,比起「窩」的遮風避雨,更顯份量。...
【許育華的戀物集】德國國慶日的蚤市盛會
之於復古老物愛好者,德國國慶日是一年一度的大日子;這一天,柏林會有特別的大型舊貨市場登場,之於這個有使用二手物件文化、週末有跳蚤市集的城市,國慶日蚤市大拜拜除了讓人雀躍,也反映了柏林的波希米亞性格;而我的國慶日傳統,便是多準備一點現金上市集尋寶。...
【許育華的戀物集】回顧英國設計大師Terence Conran傳奇
9月12日,英國設計大師Terence Conran以88歲高齡過世,國際各新聞媒體紛紛快訊報導,同鄉英國雜誌們如《Wallpaper》、《Monocle》也在第一時間大篇幅重溫Conran的豐功偉業,《Monocle》總編輯Tyler Brûlé 隔天在自己的廣播節目中,請來賓們分享每個人的Conran經驗,彷彿談論一位老友。...
【許育華的戀物集】後疫情時代巴黎買洗手乳記
在巴黎這個創造美妙香水的國度,洗手乳與清潔液成了貨架上的新明星,餐飲空間也用此展現品味;巴黎果然是巴黎,在消毒到手乾指粗、漸起疲憊的新常態,幾次用餐前的洗手,我體驗到不同的、舒服講究的手感與氣味,幾次香味試用,也是縈繞難忘。...
作家許育華/日常的永續練習:每一次你花的錢都在為想要的世界投票
「Sustainable永續性」這個詞與觀念已經流行了好多年,在疫情持續的今日,它不再是口號,不再只限於環境,更是集體的、各方面都得往永續發展的急迫積極實踐。...
【許育華的戀物集】包浩斯博物館裡尋找日用品的設計迷
包浩斯學校創立最初宗旨,是設計以人性為出發點,讓藝術與日常自然融合,是生產實用好看、功能與外型兼備,價格又能為大眾所負擔的好東西。在這裡,我找到了幾件簡單又不平凡的日用品,在削皮器、剪刀、醬油壺之間,感受包浩斯美學。...
【許育華的戀物集】啟發蘋果的設計宗師:Dieter Rams
設計迷對Dieter Rams這個名字不陌生,今年88歲的他創造、見證著超過半世紀的當代設計美學;若你是初次聽說,我會從蘋果電腦、蘋果手機為你拉起對Rams先生的親切感。...
【許育華的戀物集】戀物者與柏林的斷捨離
疫情期間,社交生活減少也不旅行,待在家時間多了很多,許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大量「整理」,是執行斷捨離的最佳時機。我一直思考斷捨離的真諦,風靡全球的斷捨離教主近藤麻理惠說,決定要不要丟掉一件東西時,用拿在手裡「是否怦然心動」為準則;我拜讀近藤麻理惠大作,Netflix上她的節目也一口氣看完,怦然心動很詩意,英文用「spark joy」也浪漫,但我終究無法帥氣放手,究竟是我太固執或這浪漫咒語在我身上起不了化學變化?...
【許育華的戀物集】後疫情時代暫止旅行癮良藥:旅遊書
「後疫情時代」是什麼樣子?時間得拉得更遠,幾年後看得清才能定義;「新常態」又是如何?人類正緩慢摸索且適應中。本是旅遊旺季的現在,我想起最初的長途旅行──我會帶一大瓶礦泉水上飛機,確保十幾個小時不會渴著,也看過女乘客們,提著裝滿保養品的硬殼化妝箱,像是要來場機上美容;2001年911事件後,安檢嚴格,超過100cc的液體不能隨身攜帶,提前好幾個小時報到是必要⋯⋯當時的new normal已是今日的理所當然,我們也忘記曾覺得有多麻煩。...
【城市魅力】巴黎的古典與摩登,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細節,一定要再去
新冠肺炎蔓延下的這段期間總想著旅行,我最想馬上飛去的城市,一定不是沒去過的地方,因為我在那裡沒有創造屬於自己的回憶,陌生之境是他人為你構築的夢,所以答案一定是巴黎,去懷念的地方散步、跟朋友們在熟悉的店上喝咖啡聊天。...
【許育華的戀物集】屬於夏天的西班牙草鞋:Espadrille
Espadrille,指的是棕色草繩編成鞋底,鞋身是布料的便鞋;最基本款,是平底、不分左右、薄薄的棉布或帆布,簡單地像是件棉T恤;據說源自西班牙與法國交界的巴斯克區,也有一說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區,在老照片裡,看得到西班牙掛的畫家達利與畢卡索都曾穿著這類便鞋;不過無論出自哪裡,它在歐洲都成了日用品般的基本配件,市集攤子上也買得到。...
【許育華的戀物集】經典咖啡館椅:NO.14
剛搬到柏林的時候,用了10歐元在跳蚤市場買了張圓背木椅,它有著流暢曲線,椅座編織完整,質地因為歲月痕跡顯得很有味道,就像是老咖啡館場景裡的道具;在我眼裡,它舊得很漂亮,雖是家中價錢最便宜的一件家具,卻無損它的價值,承載著初到新城市的記憶。這張蚤市戰利品的原型,是家具品牌Thonet的「No.14」;1859年,由Michael Thonet以蒸氣曲木技術(Steam Bending)製作而成,這個革命性發明大大縮短家具製造時間、降低成本,家具也更輕巧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