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欣
作家、影評與樂評人。曾擔任金曲獎、金馬獎、金音獎評審、目前專職寫作,專欄文字散見於各大媒體與藝文平台,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階級病院》。

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恐怖片是國片票房的強心針,且成本門檻低,考驗的更是元素與創意。以「粽邪」系列來講,因第一集的口碑養出了既定的粉絲,而這部也的確融合了異國邪術與台灣宗教民俗的賣點,無論人物設定還是老舊大旅社,都帶給人相當程度的親切感。...

影評人馬欣/《Barbie芭比》:翻玩創意票房拔頭籌 滿足感官饗宴,同時呼應兩性議題
在院線片成績下滑的兩三年後,「芭比」與「奧本海默」兩大強片終於讓市場回血,令人精神一振的是這兩部並非以前好萊塢仰賴的系列片,「芭比」更以創意度在票房上拔得頭籌。...

影評人馬欣/《默殺》:在結構之惡中看到善的光亮
「默殺」的導演柯汶利來自檳城,但之前他就以短片「自由人」獲得金鐘獎,且他所執導的犯罪長片「誤殺」曾賣破五十億票房,以寫實類型來說,導演柯汶利可以說是最被期待的創作者之一,因此這次「默殺」在台北電影節放映期間票房也相當亮眼。...

影評人馬欣/餘韻十足的「烈火焚身」:在棋盤廝殺的國際現實中,如何保有人的完整與尊嚴
曾導過「沙丘」、「異星入境」等名片的導演丹尼維勒納夫,作品向來能將殘酷與詩情融為一體,即便是「烈火焚身」這樣深陷戰火與宗教矛盾的作品,他仍最關注其中人性的複雜面,可以說他是最能提煉生命火候的導演。...

【重啟人生】馬欣/去愛我不能原諒的人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1「如果我們重啟人生」 「你想投胎成大食蟻獸,還是帶著記憶重過一次原來的人生,努力積陰德,好讓下一世順利投胎成人?」日劇《重啟人生》女主角近藤麻美在「死後諮詢處...

影評人馬欣/ 「致蕾絲莉」拍出人心幽微之處:省思瘋狂機會主義 找尋生命中的真實滋味
在所有題材都被翻玩後,電影最珍貴的還是敘事手法能否能拍出人心幽微之處。於是我們看到了電影「日麗」多重角度手法的成功、「媽的多重宇宙」以一嶄新的手法凝視一個平凡母親、「致蕾絲莉」則是以一開場便以蒙太奇手法將蕾絲莉的人生推到中樂透的高點,之後就是面對自己的殘生。...

影評人馬欣/ 「親密」:成長是被格放的現實 有如將鯨魚被放進魚缸的諷刺與醒悟
電影「親密」看似故事簡單,但它的影像語言與表情細節相當飽滿,一對男孩的從小情誼,配著草木能再生、骨折能痊癒,卻反差出情感的無法回返。...

影評人馬欣/「片場風暴」:現實處境的難堪與無力反擊 看著一個人的血是怎麼冷的
這兩年的電影無論來自何國,都傳遞出一種世界風雲變化的氣氛。無論是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的「西線無戰事」,還是受國際矚目的金棕櫚獎片「瘋狂富作用」,抑或是獲威尼斯影展地平線最佳影片的「片場風暴」,都不約而同在講述政治的詭譎,狂人領袖崛起,與貧富拉大的病態。...

影評人馬欣/「神人之家」:求神未果後的人性回甘 看到隱藏在自己小日子的堅強
「神人之家」有著台灣常見的宮廟文化,以及當代的農民生活處境。故事的基底是讓人感到親切的,當導演發現口頭上難以溝通時,他以攝影機視角代替他的「存在」,反而看到了家人的另一面,如過度迷信的父親、碎念但又認命的母親(尤其她上樓的吃力背影,意外顯出扛家的漫長歲月),而導演所心疼的少言哥哥,在冰冷攝影機前更看得出他不斷受挫又不斷爬起的日常。...

馬欣/「詭孩」:孩童視角下的文明暴力
以社區驚悚片來說,香港與北歐都很擅長製造出「壓迫」氣氛,不同片美國的白領郊區噩夢。香港從80年代開始就很會運用狹窄與雜置的生活空間,製造出人心的壓迫感,如「見鬼」、「殭屍」等。而北歐則不同,他們以非常簡潔冷冽的建築風格,反顯出哪裡都逃不出去的白噪音與一片死寂的空白,最傑出的就是「血色入侵」,而最近則是「詭孩」這部挪威片。...

影評人馬欣/「丹尼爾約翰斯頓:魔鬼詩篇」:為何通往地獄的路 常因善意舖成?
在藝術圈,天才與自毀的故事令人惋惜也相對引人好奇。「丹尼爾約翰斯頓:魔鬼詩篇」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雖是拍攝音樂兼繪畫才子的紀錄片,但同時又由他來探照美國社會出了什麼問題。...

馬欣/「永別了,柏林」:搭上歷史的失速列車 見證悲傷唯美的傾城之戀
人是健忘的,因此歷史的影子總揮之不去。對照著我們正變動的時代,「永別了,柏林」這故事既舊且新,故事對焦在1931年的德國,通膨、貧富差距過大、政治大玩意識形態,在那樣浮動社會裡,是如何蠶食鯨吞了人的意志,讓法西斯崛起。新的是導演的手法以靈活剪輯、穿插八釐米美感與分割畫面,讓我們看到當時柏林的人如何搭上歷史的失速列車,且在動盪中何以更加酣醉未醒。...

影評人馬欣/《尋人啟弒》: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繁華幻象中令人刺痛的底層現實
如今的寫實片,雖是韓國制霸市場。但以日本往往能拍出潤物細無聲,但日後卻讓人迴盪不已的寫實電影。如近年「影裡」、「你們的鳥兒會唱歌」訴盡了日本年輕一代在經濟不振的景況下,在虛無的生活中仍想愛的振翅一搏,將青春拍出日暮的幽微,是日本文化的底蘊。...

影評人馬欣/「捍衛戰士:獨行俠」:體驗80年代情懷與巨星魅力 重溫好萊塢最強大的造夢能力
或許因現在的時代讓人感到不確定,讓80年代的情懷持續延燒在影視作品中。而此時湯姆克魯斯的「捍衛戰士:獨行俠」的登場,的確在鼓舞人心。即便是沒有看過1986年「捍衛戰士」的觀眾,也能投入其中,因無論配樂、人物魅力、青春戲與空戰的大場面,都滿足感官上的享受。...

影評人馬欣/發人深省的國片安打之作「一家之主」:沒有眼淚,但更顯鮮活的「母親故事」
這部電影是國片在母親節檔裡的安打之作,雖是年輕導演王希捷的首部長片,但將母親的處境描寫得深刻,且不濫情,比起台灣影視多年來對女性故事習慣狗血悲情的敘事不同。片中看似衣食無缺的中產母親,卻勞心到失去了時間與自我,值得許多人觀後省思。...

影評人馬欣/《咒》:揭開人何以比鬼更恐怖的邪教心魔
恐怖片在台灣市場向來是票房的強心針,但這類型從80年代開始,歐美日締造了多部經典後,恐怖類型就很難跳脫公式,無論民俗、都市傳說、地縛怨念等都已被拍了多次。...

影評人馬欣:非善也非惡,只忠於人性的三位未來性演員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3「當追台劇成為全民運動」 2019到2021這三年被形容是台劇爆發之年,我們一邊跟緊時事話題,一邊好奇台劇熱潮接下來會走向何方。《500輯》邀請三位資深影評人、...

影評人馬欣/「夜路」奧斯卡名導真能駕馭人心的惡之華嗎?
這部電影改編的是1947年的「玉面情魔」,那20年間歐美片特別喜好描述人類心魔的犯罪電影,以綠葉上的昆蟲與拖長的暗巷身影,描繪出人心中的暗影重重與深不可測,如亞蘭德倫飾演的犯罪片「陽光普照」、「雙姝怨」、「驚魂記」等。在沒特效的年代,反而出現了許多值得細品的古典美犯罪作品,但這些作品在改編後反而易流於形式,如「尼羅河上的謀殺案」等。...

影評人馬欣/科技的莊周夢蝶,雖醒來又如何?《駭客任務:復活》
《駭客任務》從1999年開始就預知了元宇宙的產生,這一系列在當時極有創見,融合了港片功夫拳腳加上科技統治的概念,創造了影史上的輝煌一頁。尤其是前作以科技為引,既有娛樂性,又探討了哲學、神學等領域,可謂是人類影史上的經典。...

影評人馬欣/來一場翻玩人生的腦內革命:「心靈遊戲」
日本動漫一向有相當黏著度的客群,雖不是都像「鬼滅之刃」一樣能引起現象級的轟動,但日本動漫吸引的人是其有無限的腦洞可漫遊,讓人近乎忘乎所以,沉浸在多元時空的想像,徹底拋開現實中擾人的地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