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機器人/馬欣影評:寂寥都會美感 那顆不會過時的時代眼淚
此片很小品,但它總有一幕會閃回在你腦海,而它的敘事也節制,像是歲月對待眾生的淡漠,但正因為是如此的手法,反而能呈現回憶的重量,即便當時是鵝毛般的事,但足以成為日後活下去的基石。
因為改編自繪本,畫面雖然有著80年代紐約的風情(誰不記得在911前的紐約風采傲人),但它以現在時興的機器人為引,使得故事看來當代,既有著「雲端情人」裡都市人的寂寞,也讓人思考何謂真情,同時致敬早期名片「綠野仙蹤」(多元成家),與「曼哈頓」中時髦的轉眼是垃圾的寂寥美感,這部動畫片集結了我們許多「時代的眼淚」。
雖然時代的眼淚早不值錢,但片中的敘事手法與配樂有相當渲染力,足以總結出每個人心中共同的眼淚。這故事不同於其他科技題材作品,不辯證真偽,而是悠緩地訴說回憶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當下。即便是失去,卻也是獲得的一種形式。導演Pablo Berger曾說這部有著描述前世情人的密碼,然放在失去的親友、甚至物件上都是可以共鳴的,就是如此有生活感的動畫片。
近年來很少人能將悲喜劇的元素融為一爐,「再見機器人」做到了。因為它描繪出了「時間」這個非常中性的主角,另一主角寂寞的獨居狗狗與它心愛的機器人,一起度過了美好的夏天,卻因為機器的小停擺,兩者必須相隔一漫長的冬季。這分離的時間,導演拍出唯美的必然傷逝,讓觀眾感受到「時間」這隱形主角足以改變任何事的巨大威力,日子照樣得過,但兩者的七零八落卻用各種方式呈現出動漫少有的詩意感,以至於觀眾可以同步體驗「告別」與「獲得」的深刻感動。
沒有科幻炫技,只有質樸的感情本質,在如今重視聲光特效的電影時代,「再見機器人」的古典敘事都是一種時代的眼淚,人與機器人的依存緩步推進,讓後來「物」都能象徵出情感,但沒有任何激情言語,觀眾不是被逼哭的(現在很多影視作品都刻意催淚),而是感到真情就是如此日常而感動。
其中最棒的是結尾,以一首配樂前後呼應,呈現出主角的成長,其後座力有如知名故事「最後一片葉子」,以「物」道盡真情不滅。
最新文章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