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李漢強meets高田唯:探索「那一點點」差異

2025/10/04 採訪/李漢強、文字整理/胡士恩

《500輯》邀請旅日藝術家李漢強擔任訪者,採訪設計師高田唯,起源於兩人同樣從日常中取材,卻走向不同的創作途徑:李漢強透過藝術創作與視覺編輯,採集城市文化的切片;高田唯則以平面設計和造型研究,轉化細微觀察。本文提供兩種視角,在兩種觀點之間,發現思考生活的契機。

「在高田唯的工作室,兩個小時下來,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異乎尋常的謙遜」。日本設計圈常見那種「資歷一上來就有點架子」的模式,我也見過。但高田桑對我們這種後輩,非常地溫柔。與其說低姿態,是他把自己往後退,讓素材、場景先被看到。作品上也一樣,他刻意把意義晚一點再到,讓形式跟手感站在前面。所以那種「沒講什麼道理、但看起來很酷」並不是空洞。我覺得他身上有兩層「空」在呼應:造型上的空與態度上的空。讓別人和時間可以走進來的一塊留白。」 ——藝術家李漢強 寫於9.22訪談後

李漢強|1982年生於台北,旅日藝術家,東京造型大學碩士畢業。以手工重新建構超市傳單、雜誌、CD等日常媒體,探勘快速消費下的異樣與記憶斷層。2014年得到日本「1_WALL」平面藝術大獎,獲選Tatler Gen.T 2025。
李漢強|1982年生於台北,旅日藝術家,東京造型大學碩士畢業。以手工重新建構超市傳單、雜誌、CD等日常媒體,探勘快速消費下的異樣與記憶斷層。2014年得到日本「1_WALL」平面藝術大獎,獲選Tatler Gen.T 2025。

李漢強:大環境一直在變,但你說自己對設計的熱情沒有改變,還是以「年輕人」的心態在做事。你有沒有維持熱情的訣竅?

高田唯:我從小就喜歡觀察他人與自己的不同,維持設計的熱情跟「充滿好奇心」有很大的關係。我的好奇心包含透過看書、看其他人的設計,在長期累積觀察之後,我只是選擇使用「設計」這個方式來表現我自己。

我覺得自己最大才能(才華)應該是擁有強烈的「好奇心」,特別在這個時代,與外國交流已經是很平凡的事情,發現世界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總是讓我感到興奮。現代年輕人幾乎一開始就直接用電腦、平板創作,我就會想「他們的感覺是什麼?」我們這一代從手繪到操作電腦,跟著時代一起成長,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在這樣的環境裡,手指滑動就能操控,他們創作出來的設計我一點也不會否定,反而想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

李漢強:同時,你會有不安嗎?

高田唯:當然會。不過就算感到不安也沒有什麼用吧。我會觀察後再去思考「自己要怎麼解釋,怎麼轉化成設計」。

李漢強:能否談談不同國家之間感受到的差異?比如說德國?

高田唯:德國,或者歐洲,那裡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美」無所不在。不管是建築樣式、字體設計、產品設計,全部都很洗鍊;但我同時也喜歡中國、台灣、日本的「混亂感」,當然,並不是說歐洲沒有「混亂」。我們正處於能輕鬆享受各種文化的時代,我甚至有過當天來回台灣的經驗。我跟大家一樣身處於網路時代的洪流裡,我會把當中那些混亂的東西(雖然只是一些片段),在心裡留下「這裡很有意思」的印象,累積起來、直到某個時候靈光乍現。我覺得人越是移動、越是去經歷,靈感就越能冒出來。

所謂「風格」或者「高田風格」這樣的認知,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有,但我自己並沒有特別去意識。也許曾有過那樣的時期,但現在已經不是了。現在更像是——和偶然遇見的人一起,把當時想像到的有趣東西做出來,這樣就好。像是浮在浪上的感覺,一邊隨著浪搖晃,一邊不被打翻,如果有人在那時候出現,就一起做點什麼。例如,曾經因看到台灣的報紙徵才廣告覺得非常震驚喜歡,後續發表了受此影響的作品,以及受泰國事物啟發而創作的作品,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交付於浪潮」,但同時自己培養出來的審美觀、覺得有趣的觀點,還是存在的。

高田唯|1980年生於東京,平面設計師,東京造形大學教授。畢業於桑澤設計研究所。2006年創辦Allright Graphics,︎2007年創辦活版印刷工房Allright Printing,目前以東京為據點從事平面設計工作與藝術活動。
高田唯|1980年生於東京,平面設計師,東京造形大學教授。畢業於桑澤設計研究所。2006年創辦Allright Graphics,︎2007年創辦活版印刷工房Allright Printing,目前以東京為據點從事平面設計工作與藝術活動。

李漢強:你平常是怎麼樣去累積點子的?

高田唯:我當然有看社群,日本的社會與政治狀況,中國、台灣、韓國的情況也會看,設計界現在大致上的氛圍也會關注,同時思考自己現在的位置。透過手機接收的資訊是壓倒性地多。疫情之後,即使不見面也能溝通,於是變成比較輕量的交流,獲得的資訊可能相對地廉價。但我會抱持懷疑去看,不會全盤接受。除了最主要來自手機社群媒體上的消息,同時由於在大學教書的關係,我也常常觀察現代年輕人們正在思考些什麼,以及他們如何表達想法。從學生身上可以觀察到年輕人對於這個時代的不同觀點,同時我偶爾也會意外地從學生們獲得許多關於現代社會的某些「提示」。

李漢強:最近有沒有學生給你具體的啟發呢?

高田唯:曾有一位學生告訴我,「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應該怎麼辦,因為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真煩惱。」這個時候我才知道,近年日本社會所強調的「多元」,對年輕人來說是這樣令人感到迷惘的狀態。我非常驚訝。大人眼中看似對於年輕人更有包容的「多元」竟然讓他們如此煩惱。現在日本提倡的多元社會與過去不同,少了所謂的「正確」而讓一切的選擇變多了,漸層的灰色地帶太廣泛,以致於年輕人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狀態跟我們年輕的時代很不同,總有指標性的明星設計師,我們只要去學習、去模仿,就是正解。可是現在就算在網路上,有名設計師是一回事,但也有很多不知名的人在做很厲害的設計。所以大家都陷入大混亂,不知道該追隨誰、也不知道該搜尋什麼才好。

李漢強:你怎麼回應呢?

高田唯:我會說:「沒錯,就是這樣。」強烈地附和。雖然大人覺得提倡多樣性是好事,出發點是善意,但聽到學生能這樣把煩惱說出來,我覺得那很了不起。因為大部分孩子其實不會把煩惱講出來。能夠表達、求助,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特質。所以我會跟他說:「這樣的你,其實已經很好了。」

我常常會跟學生說:「遇到困難就盡量去困惑,困惑了就要好好說出來。」能夠把「困惑」說出口,本身可能就是一件很新鮮的事。因為沒有不困惑的人。所謂的「困惑」其實就是自己心中正在抱持著課題。那麼為了去解決它,你應該去思考要怎麼做。這樣的過程本身是必要的,因為疑問與困惑,就是你對世界的問題意識。接著,你要先自己去嘗試如何解決,這本身就能成為你工作的目的。

我覺得煩惱一點都不是壞事。反而應該為能夠察覺煩惱而鼓掌。因為設計其實就是在「找問題」,設計並不是一開始就只有「解決問題」,能發現「這裡有問題」是很棒的一件事。我很高興能從學生身上聽到這些煩惱,我喜歡把自己既有的觀念推翻,獲得刺激。

李漢強:除了視覺以外,對於觸覺、嗅覺、味覺這些東西,你也會去感受嗎?

高田唯:我對味覺非常感興趣,喜歡吃東西,光是啤酒就能分出好多種。現在不是有很多不同的精釀啤酒嗎?偏酸、偏苦,厚度、氣泡的強弱、酒精濃度的高低⋯⋯種類非常多,我很喜歡去探索「那一點點的不同」。其實這是我去海外的目的之一,比起關心「那個國家的設計怎麼樣」,我更在意的是「要吃什麼」。

李漢強:最近你有推薦的食物嗎?

高田唯:我很享受喝酒配個下酒菜,最近特別喜歡精釀啤酒,還有威士忌。像剛剛提到光是精釀啤酒就有各種選擇,而下酒菜的話特別喜歡搭配一些鹹口味的海產醃漬物,例如烏魚子,我超喜歡烏魚子!

李漢強:台灣的烏魚子非常出色,我們通常就直接切片吃,但日本人好像很少這樣做。

高田唯:我兩種都喜歡,尤其把它像起司一樣磨成粉灑在義大麵上;我也喜歡咖啡,每天自己磨豆子沖泡,身邊有不少講究的朋友開咖啡店,嚴格到我都覺得「哇,已經到我搞不懂的程度了」。現在不是流行淺焙嗎?淺焙能把豆子的特質完全展現出來,才發現原來咖啡可以這麼豐富。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去鑽研就會變得好玩。我很享受生活中存在的微小差異。每件事情都是這樣,只要做到一個極致,就愈來愈可以分辨出就算只有一毫米的不同,這跟人生經驗有非常緊密的連結,大概就是所謂「大人」的狀態吧。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42「迷惘,是好事——高田唯」

帶上留白的企劃,抵達東京與設計師高田唯相遇。

對偶然懷抱好奇,對現況充滿疑問,使我們都渴望對未知世界的新景色,盡可能做出觸動人心的表達。本期專題試圖靠近高田唯的本質與現況,同時在北京、日本、台灣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身上,看見不「標準」卻迷人的動機、試錯、混沌和想望。設計因而存在各種生活場景,在細微的差異中帶來真正的樂趣。

◎攝影:鄭弘敬

◎責任編輯:胡士恩

Issue142

創造相遇——造訪高田唯工作室與近況

創造相遇——造訪高田唯工作室與近況

2025/10/03
保留不經意的細縫——用直覺欣賞,高田唯5件作品

保留不經意的細縫——用直覺欣賞,高田唯5件作品

2025/10/04

最新文章

保留不經意的細縫——用直覺欣賞,高田唯5件作品

2025/10/04

李漢強meets高田唯:探索「那一點點」差異

2025/10/04

創造相遇——造訪高田唯工作室與近況

2025/10/03
睽違24年來台個展!國際矚目當代藝術家季大純「五夜山河水」10/4起誠品畫廊登場...

季大純睽違24年來台!誠品畫廊個展「五夜山河水」呈現近20年創作心路

2025/10/03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展場一隅。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集16組建築師與藝術家一展跨域對話

2025/10/02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首部劇情長片《幻之光》上映30週年,誠品電影院獨家企劃「光影...

是枝裕和創作30週年!誠品電影院10/4起特別獻映《幻之光》等5部經典之作

2025/10/02
謝德慶作品,Fall 3_One Year Performance 1981-1...

洪建全基金會贊助 謝德慶首次完整回顧展在紐約Dia Beacon登場

2025/10/01
陳澄波最愛的寫生地點之一嘉義公園。公園內設有九處陳澄波畫架,讓觀眾可以從藝術家視...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