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綻放】社會期待的台灣女性:從日治時期的教育政策說起
2020/03/06
游千慧
致我憂悶苦惱的姐妹們,讓我們昂首闊步,正大光明地解放身體!
你知道台灣「新女性」概念是從19世紀末的日本而來嗎?從明治到大正時期開始,最初「新女性」代表有受過西式教育的女學生,而女孩的就學率明顯升高,要到日本1899年頒布「高等女校令」,明文規定每個縣都須設有公立女子學校,女子教育才開始普及。
推動這項政令的樺山資紀(台灣首任總督,1896年),為了養成適合國家的「賢妻良母」,下了精確的說明,高等女子教育的目的:「在於養成賢妻良母之素養,故需涵養優美高尚之風氣、溫良貞淑之資性,同時須習得中流階級以上生活必須之學術技藝。」在明治維新後,日本致力於與列強平起平坐,因此需提升國民素質,也因這樣的社會風氣,高等女校清楚地意識到階級的重要,比照台灣設立的 「高女」也具有同樣目的。
現代人似乎把過去的女學校看成「新娘+文化學校」。雖然上述的「賢妻良母」為「新女性」受教育的宗旨,但日本女子大學的誕生仍是第一波女性解放運動的搖籃。直到大正時期(1912年)時局再次進入轉變,體育成為重點教學。因江戶時期產婦與新生兒之死亡率偏高,有人認為那是因為女性身體缺乏運動,日本女人穿和服與中國婦女的纏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皆為限制女人的活動範圍。
大正時期的女校除了要女學生鍛鍊強健的體魄,也為了讓女學生與中流階級以上的男人結婚,於是女性需習得一定的學識涵養。身體被鬆綁,穿著海老茶色褲裙的日本女學生騎著腳踏車,那種形象不只是日式洋風的「解放女性」,也為台灣新女性之先驅。(「自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系列講座/整理:編輯部)
女力綻放
最新文章
-
雀雀/暴君的廚師:跳出「免洗追劇文化」 以飲食文化征服全球觀眾
2025/10/11 -
藝術收藏家姚謙/時代之聲:「CITY OF OTHERS」展覽
2025/10/02 -
陳穎Ying C. /無甜點菜單的悖論:是「甜點」的終結,還是「定義」的解放?
2025/10/02 -
雀雀/金鐘入圍劇「聽海湧」:情感煽動力剽悍、演員表現是最大看點
2025/09/2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軸線
2025/09/15 -
雀雀/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平衡敘事 其實是藏得深的高明性平鋪陳
2025/09/13 -
Ying C. 陳穎/從理念到餐桌:當代名廚的「純植物」挑戰
2025/09/10 -
馬欣/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善惡的複雜矛盾深刻呈現
2025/09/08 -
雀雀/我們六個:真實社會事件影視呈現 觸動觀眾反思
2025/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