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工作者李擴/寫給下一輪普通生活的書店備忘錄
誠品敦南店地下二樓偌大的藝文空間中,入夜後依然擠滿了人潮。書蟲們急切地在堆滿中外書籍的書架間搜索下一本收藏,書上依照不同折扣貼著各色貼紙。不僅是書,進口文具與唱片CD也是人們尋寶的對象。在各個角落,書店店員與唱片採購正與熟客們聊著喜愛的作家或樂團的動態。
這場景,不是前陣子敦南店的告別活動,而是1999年夏天舉辦的「舊書拍賣會」。
當時也穿著誠品黑色背心在裏頭忙碌工作的我,只是一個大學生打工仔,在敦南地下室感受到的人文氣氛,卻是過了多年也難忘。雖名為拍賣會,商品卻是讓人還沒領到薪水也想掏荷包的好書好物,包括了少見的骨董級印刷品。書店資深員工們身上散發著的豐富知識與文化力,以及服務熱忱,在我看來,才是敦南店做為台北文化地標的道理所在。
耳濡目染下,我們這些年輕員工也努力訓練自己。在如圖書館藏書豐富的二樓書店站櫃時,我很快記下各類書區內容,有時候能在十幾秒內領著客人去找到詢問的書,就是莫大的快樂。2013年與之後五年,在北京的老胡同裡,我開設了一個小型獨立書店Book Design Shop,讓來店的人們感受到店鋪的選品策劃與服務用心,很大部分就是來自誠品工作時所學習到的寶貴課程。
面臨電商衝擊和實體消費習慣改變,大型書店近年來被逼著不斷創新。這陣子誠品敦南店和深圳店相繼結束營業,只證明了一件事:轉型的腳步還得不斷繼續。約莫兩年多前,我這個獨立書店店主,曾因緣際會間在超高層地標建築「上海中心」的地下室,親眼見過那個沒有成為現實的「未來版」誠品。
戲劇化的空間和材質設計、老件家具與向工匠訂製的書架,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商業空間。雖然誠品上海等不到書本和商品的擺放,最終以合作告吹收場,但在其中短暫漫步的過程裡,我能感受到書店員工們已付出的用心和腦力,要讓這裡成為浦東金融區一個獨特的文化社交場所。
2020年,實體零售業再次被徹底翻轉。比起地標型或目的地型書店,我認為未來台灣城市更需要的是便利且適合社交的小店型,連鎖書店才有可能找到存活的新機會。疫情前冬季的一個晚上,我散步到東京中目黑的蔦屋書店,在這個高架車站橋下開設的狹窄店面裡,人們摩肩擦踵地或在閱讀,或在邊喝咖啡邊等友人,耳裡聽著的是交談聲與即興爵士樂。
由於客人在書店裡待的時間都不長,陳列的書籍與生活商品皆是屬於時下流行或由店員進行策展式選品,這間蔦屋書店本身,就是一個人們的文化情報站。電商時代,書店不再需要大到讓人流連忘返,商品的即時性與差異化更加重要。
離開百貨公司樓層、重新回到路面的小型書店,關鍵是出現在人潮密集之處。試想,在與朋友相約燒肉店或逛購物商場之前,先到市民大道橋下出現的網紅書店閒晃、捕捉下現在流行的文化,該是多有意思的城市時光呢。
最新文章
-
雀雀/「假面女郎」:外貌至上主義扭曲當代人心 驚悚韓劇反應容貌焦慮與生存焦慮
2023/09/23 -
樂評人王祖壽/ 樂團「理想混蛋」:他們的交心與共享 照見了成長過程中的自己
2023/09/18 -
2023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分析:尤格藍西莫以及濱口竜介,台灣作品《愛是一把槍》、《五月雪》的影像語言
2023/09/12 -
影評人塗翔文/「快一秒的他」:消失的情人節變身日版 山下敦弘成功的翻拍
2023/09/10 -
資深媒體人麥若愚/風靡27年「京戲啟示錄」2023創拓版 帶傳統文化面向年輕世代
2023/09/09 -
雀雀/Moving 異能:史上最貴韓劇 映照人生道路的寂寞、喧囂的孤獨
2023/09/02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威士忌桶陳新氣象
2023/09/01 -
早安美芝城林柏均╳寶島製造牛寶賢:玩跨界創意,形塑新世代早餐文化
2023/08/31 -
Ying C. 陳穎/滿足「甜味」感官體驗:糖與代糖之爭,你的選擇是什麼?
2023/08/29 -
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2023/08/28 -
張聰/我的西湖醋魚:一道傳統料理的學習綱領和其中秘訣
2023/08/28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跟著周杰倫遊巴黎
2023/08/25 -
雀雀/「女兒大人加個賴」:傳統也前衛、台劇陪伴力價值顯現
2023/08/19 -
地下電影/《之前的我們》:那些很長、很長、很長的談話,隨著攝影機運動所描繪的「因緣」
2023/08/16 -
影評人塗翔文/「之前的我們」:不慍不火,打動人心 散發後勁十足的底蘊
2023/08/15 -
雀雀/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帶關懷力 引領觀眾無痛認識台灣公共議題
2023/08/12 -
雀雀/「惡鬼」:讓「寄生上流」故事奇幻妖魔化 營造韓國百鬼夜行物語現代劇
2023/08/06 -
飲食作家葉怡蘭/法式 Fine Dining 的減法
2023/08/0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