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偉專欄】台灣時裝,與台北時裝週(下)
在〈台灣時裝,與台北時裝週(上)〉一文中,我們談了時裝週的意義,以及國際時裝週現況。鏡頭轉回國內,我們接著要提問:台灣需要時裝週嗎?或許,還應該先問更高一層次的問題:舉辦時裝週,圖的是什麼?
在分享個人看法前,我想先簡單描繪目前時裝、設計師品牌以及男裝成衣市場概況,供讀者參考我的視角。
首先,台灣並不以「服裝文化」聞名。除了鄰近的中港、日韓,鮮有海外服飾代理或經銷商特地來台挖掘在地品牌。相對於歐美及日本展會,台灣選貨店可能會特別參加佛羅倫斯的 PITTI、東京的 JUMBLE SHOW 等去發掘還未被引進國內的優秀品牌,因為該地充沛的服裝底蘊是令人嚮往的、而且具有十足商業價值。
對外並不以服裝聞名,對內,本土服裝品牌也尚未得到臺灣消費者普遍的認同。
台灣的服裝文化是什麼?
多數讀者應該都知道,台灣曾經是成衣代工大國,若你手上還保留有 80、90 年代的 POLO RALPH LARUEN、TOMMY HILFIGER 等美國大眾品牌衣物,許多都是 MADE IN TAIWAN,更不用講早期高品質的 NIKE 球鞋,到現在還被全世界的球鞋玩家珍藏、懷念。而到了今日,台灣的科技布料產業在全球也有一席之地,許多國際運動品牌均採用台灣廠商出品的機能紗線製做吸濕排汗快乾的衣物產品。
但只有代工、只有原料資源,尚不足以成就服裝文化。
也正因為過去的代工思維,以勞力、技術賺取微薄毛利成為主流價值,台灣沒有歷史悠久的指標性服裝品牌。我們曾輸出品質精良的產品,支持國外品牌成長,但並沒有花費心力培養屬於台灣的品牌時裝。
直到近年,台灣的設計能量開始湧現,雖然尚未成為主流,但也吸引到小眾族群把目光重新投向國內。台灣品牌不再是買不起日本歐美的替代品,設計、工藝、品質都足以說服消費者,惟品牌形象,仍需要靠時間堆疊,累積出口碑。
本屆台北時裝週除了走秀,也有靜態展示,並且還有複合品牌的主題展示,內容均在水準之上,品牌與主辦單位非常用心,也將豐沛的設計能量展現在參觀者面前。
台灣的時裝週參觀者是誰?
這一次的時裝週,因為全球肺炎疫情,主辦單位安排了視訊直播,將走秀、以及設計師介紹作品的畫面推送至各國採購人員,這也是今年國際多數時裝展會的做法;而對國內,則更像是一場 B2C 展演,也像是服裝從業人員的同樂會,所有感興趣的人皆可到場參觀,近距離與設計師交流、欣賞未上市的新作。
若從「商展」的角度來看,本次台北時裝週的成果可能會是個問號,但我更傾向用「品牌行銷」的角度來看,對象正是台灣的時裝消費者,而效果我給予很正面的評價。
近年台灣已養成看展文化,各種主題展覽一檔接一檔在台北華山、松菸等文創園區連番登場,策展團隊也成為文創產業顯學,無論是原創主題,或是國外授權移植展出,只要策劃得當,往往場場爆滿,大眾對於「出門看展」已不感到陌生。而這個時間點,台北時裝週以更像是 B2C 的展覽形式舉辦,可以讓客群量體更大,對於品牌的推廣確實有實質助益。
認識進而支持本地服裝品牌
品牌本身也夠爭氣,從服裝本質的設計可看性、用料/做工講究、到展出的執行度,每一組卯足全力的團隊,都讓我感動不已,而這樣的心意,也一定能夠傳遞給所有前來參與的觀眾。
好,那我們再問自己一次:台灣需要時裝週嗎?舉辦時裝週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最大的用意,就是「讓台灣人認識正用心經營的本地品牌」,惟有自己國內市場支持,設計師與品牌才能夠成長茁壯;當「時裝」在台灣內化成為一種文化時,品牌進軍國際時更能驕傲地說出自己來自台灣,而屆時,台灣的時裝文化也才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服飾經銷商來台採購國內品牌的設計作品。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