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梁浩軒/虛擬體驗的反思:明日你的偶像是機器人嗎?
重溫一次Netflix上著名英國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其中一集劇情是一對年輕夫妻因為事故而分離,妻子透過網路服務與逝者進行通訊對話——當然不是跟真實的人對話,而是透過大數據分析與統計,將丈夫生前在社群平台及網路上的對話與網路使用習慣記錄下來,透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模擬丈夫的語氣,與妻子再次重逢。不只如此,還可以購買一個全新的人造軀體,一樣導入先前的人工智能後,「真的假人」就活生生的在你面前。劇末,複製人丈夫還是無法擄獲妻子的心,淪為閣樓裡的機器玩偶。
軀殼可複製,情感無法複製,劇中妻子可以設定複製人丈夫任何情感,但這些都是設定而來,不是自然而然的反射動作。有人研發出一套已故藝人鄧麗君的虛擬互動,透過全息投影方式,與觀眾對答如流、也能一起對唱,但這些既不是大數據演算而來,也不是人工智能所推算,而是搭配真實演員幕後演出,像是數位操偶師,透過科技結合娛樂產業,逆轉時空達到新的展現手法。
前陣子採訪國寶藝人——文夏先生,高齡92歲的他,經歷日據時代到日本求學學音樂,回台後譜出許多經典名曲:飄浪之女、媽媽請你也保重、黃昏的故鄉...等。從日本學了夏威夷吉他(烏克麗麗),帶回台灣演出,後來還組了文夏四姊妹樂團,帶著四姊妹四處走唱,隨片登台演出。
問文夏老師「你當時候紅嗎?」他很有自信地回說,只要有他出現的地方,戲院肯定爆棚。在那個年代,電視裡的歌星從電視裡走出來是大事,無論如何一定要去看。戲院裡,上一場的沒清場,下一場的也沒清場,最後戲院裡座位上有觀眾,座位的椅背上也站著觀眾,走道上也坐滿了,剩下年紀小的就都坐在舞台前,一場原本只能容納三百人的戲院,最後擠進快一千人,都來目睹這位台灣偶像的光采。
眼前的國寶,帶我經歷一段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儘管鼻胃管困擾著他,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卻都清清楚楚地被記錄下來,彷彿活生生的歷史就在眼前。如果有機會將科技導入,這些口述歷史與數據透過人工智能、數位科技,文夏老師就能與30歲的自己同台演出——這不是不可能,依照目前的科技技術都能達到。
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大量導入展演娛樂產業、人工智能結合大數據分析,即時演算的數位寬頻,將讓「假的都能成真」。約翰藍儂再次Get Back、麥可傑克遜重回月球漫步、安迪沃荷再次帶來新的作品、柯比布萊恩用更誇張的姿勢灌籃......但再往下想,這是我們想要的嗎?你期待你的偶像是機器人?還是機器人將成為你的偶像?
娛樂可以重製,情感不能複製;科技當然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但當時當刻台上台下的你與我卻是獨一無二。正如同「黑鏡」中的妻子,畢竟無法複製出一模一樣、富有情感反射的丈夫。
就算30歲的文夏遇見92歲的文夏,也唱不出感情濃郁的「黃昏的故鄉」。我們都知道科技要帶領我們到哪裡去,給我們更多的虛擬體驗,讓我們在數位時空裡耗上大半時間。即便如此,我想我應該不願見到自己的偶像變成機器人,我希望我能站在台下看他們揮汗如雨、唱到噴麥,也不願他唱得音準滿分,卻像個塑膠娃娃一滴汗也沒流。
最新文章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