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策展人梁浩軒/虛擬體驗的反思:明日你的偶像是機器人嗎?

2020-10-26 12:00 梁浩軒

Netflix上著名英國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探討許多新科技引發...
Netflix上著名英國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探討許多新科技引發的社會議題。 圖/Netflix

重溫一次Netflix上著名英國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其中一集劇情是一對年輕夫妻因為事故而分離,妻子透過網路服務與逝者進行通訊對話——當然不是跟真實的人對話,而是透過大數據分析與統計,將丈夫生前在社群平台及網路上的對話與網路使用習慣記錄下來,透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模擬丈夫的語氣,與妻子再次重逢。不只如此,還可以購買一個全新的人造軀體,一樣導入先前的人工智能後,「真的假人」就活生生的在你面前。劇末,複製人丈夫還是無法擄獲妻子的心,淪為閣樓裡的機器玩偶。

軀殼可複製,情感無法複製,劇中妻子可以設定複製人丈夫任何情感,但這些都是設定而來,不是自然而然的反射動作。有人研發出一套已故藝人鄧麗君的虛擬互動,透過全息投影方式,與觀眾對答如流、也能一起對唱,但這些既不是大數據演算而來,也不是人工智能所推算,而是搭配真實演員幕後演出,像是數位操偶師,透過科技結合娛樂產業,逆轉時空達到新的展現手法。

前陣子採訪國寶藝人——文夏先生,高齡92歲的他,經歷日據時代到日本求學學音樂,回台後譜出許多經典名曲:飄浪之女、媽媽請你也保重、黃昏的故鄉...等。從日本學了夏威夷吉他(烏克麗麗),帶回台灣演出,後來還組了文夏四姊妹樂團,帶著四姊妹四處走唱,隨片登台演出。

透過新科技,文夏老師或許能與30歲的自己同台演出,但當下的情感卻是無法複製的。 ...
透過新科技,文夏老師或許能與30歲的自己同台演出,但當下的情感卻是無法複製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問文夏老師「你當時候紅嗎?」他很有自信地回說,只要有他出現的地方,戲院肯定爆棚。在那個年代,電視裡的歌星從電視裡走出來是大事,無論如何一定要去看。戲院裡,上一場的沒清場,下一場的也沒清場,最後戲院裡座位上有觀眾,座位的椅背上也站著觀眾,走道上也坐滿了,剩下年紀小的就都坐在舞台前,一場原本只能容納三百人的戲院,最後擠進快一千人,都來目睹這位台灣偶像的光采。

眼前的國寶,帶我經歷一段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儘管鼻胃管困擾著他,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卻都清清楚楚地被記錄下來,彷彿活生生的歷史就在眼前。如果有機會將科技導入,這些口述歷史與數據透過人工智能、數位科技,文夏老師就能與30歲的自己同台演出——這不是不可能,依照目前的科技技術都能達到。

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大量導入展演娛樂產業、人工智能結合大數據分析,即時演算的數位寬頻,將讓「假的都能成真」。約翰藍儂再次Get Back、麥可傑克遜重回月球漫步、安迪沃荷再次帶來新的作品、柯比布萊恩用更誇張的姿勢灌籃......但再往下想,這是我們想要的嗎?你期待你的偶像是機器人?還是機器人將成為你的偶像?

娛樂可以重製,情感不能複製;科技當然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但當時當刻台上台下的你與我卻是獨一無二。正如同「黑鏡」中的妻子,畢竟無法複製出一模一樣、富有情感反射的丈夫。

就算30歲的文夏遇見92歲的文夏,也唱不出感情濃郁的「黃昏的故鄉」。我們都知道科技要帶領我們到哪裡去,給我們更多的虛擬體驗,讓我們在數位時空裡耗上大半時間。即便如此,我想我應該不願見到自己的偶像變成機器人,我希望我能站在台下看他們揮汗如雨、唱到噴麥,也不願他唱得音準滿分,卻像個塑膠娃娃一滴汗也沒流。

推薦閱讀

許給未來的設計:「荷蘭設計周」之獻給2020年的虛擬展,現正熱映中

策展人梁浩軒/「文化」讓 New Design 成為了 Good Design

最新文章

人類使用食用色素歷史悠久,但「天然」與「人工」的區別不足以回應日趨複雜、挑戰環伺...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外傷重症中心:黃金救援》劇照。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孟子義(右)、李昀銳在「九重紫」中先婚後愛。圖/愛爾達電視提供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絕美食器。圖/張聰提供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楊紫(左)、李現主演「國色芳華」。圖/LINE TV提供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與可可相同,奶油近年同樣價格狂飆,烘焙業未來發展值得進一步思索。
圖/Ying...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後院」裡看到庇里牛斯牛山的草地景色。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綜觀新一波台灣中菜風尚,可以明確感受到席捲多年的法菜Fine Dining的強大...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話題韓劇《正年》。 圖/Disney+ 提供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周碧初先生的作品「碧雲寺」。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富邦美術館推出日本藝術家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 展覽。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家族計畫」柳承範(中)、裴斗娜(右)。圖/friDay影音提供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魷魚遊戲」第2季全球熱播。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周采詩(左起)、 隋棠、曾沛慈演出影集「太太太厲害」。圖/鹿路電影提供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八零年代末的新店,遠山的輪廓、燦爛的晚霞和倒影在水稻田中的光影,如夢船的存在。圖...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法國名廚杜伊塞特使用本地食材。蛙腿和白鰻,構成一幅秋日池塘逸趣。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朱智勳在「照明商店」中飾演燈具行老闆。圖/Disney+提供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