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年度關鍵字:多重現場╳內容IP╳創新世代】劇場人洪凱西:放膽交給創作新世代形塑未來社會,刻不容緩

2021-12-23 17:35 洪凱西

即將告別2021,回顧這一年,是為了更堅定邁向未來。《500輯》邀請六位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每人提出三個「年度關鍵字」,透過他們眼睛看見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現象,或許你的2022年會因此變得不太一樣。


國家兩廳院在大廣場的造鎮沈浸式演出《神不在的小鎮》。
 圖/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在大廣場的造鎮沈浸式演出《神不在的小鎮》。 圖/兩廳院提供

2021年的前半與後半,我們刷新了解讀世界的速度與方式。台灣表演藝術圈在2020遙望全球的失落,2021迎來全面撞擊,原先的樂觀、日常忙碌與未來計畫,全跌了大跤。這一跤不得不跌,我們正視真實世界的變化速度,深刻感受到全世界進入了科技驅動的世界。這並非突發,疫情只是加速社會各階層的科技熟稔度與接受度。我既樂觀又擔憂:欣喜終於可以見到真正的改變與創新,卻也擔憂著這些創新都要相對大的資本投入。

2021年我們歷經了四個月的劇場關閉期,表演團隊從所有活動一夕間取消的震驚與混亂、在家盤整團隊金流可以撐多久及仰望各種紓困方式,到正視疫情不會消失的新日常,進而找尋自身「表演藝術」的新出路。

#多重現場

若說科技是必然的趨勢,如今正在翻轉的基礎思維是「現場性」。表演藝術演出一向強調的「實體現場」或「肉身現場」,在疫後世界已是顯老的觀念。實體劇場看得到、摸得到、聽得到彼此的與共感,它的存在固然有價值,但並非表演藝術的唯一價值或舞台。我們很難再緊抓自己的經驗套在新世代的生活中。過去不被重視的的虛擬現場,未來隨著社交型VR平台逐漸壯大,各式科技工具與互聯網的完備與普及,前述的「與共感」皆能實現,那麼只會有更多重「現場」出現且同時存在。實體劇場也會受5G、甚至6G的高速傳輸影響,異地共演將更普及,一場演出的實體舞台不再只有一個現場。未來我們將更習慣在虛擬影院、手機螢幕、VR世界裏繼續參與「劇場」演出。

#內容IP

說故事是表演藝術的根。有故事,便有得表演。過去劇場作品的轉換,不外乎發行實體DVD(現在沒有這件事了)、印刷發行劇本。這幾年內容開發IP( 智慧財產權)的OSMU一源多用價值(One source multi-purpose)早已有少數先行者逐漸開啟各種嘗試:早自2014年首演的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多年來四度搬演場場爆滿,已從舞台劇轉化為尖端出版社的漫畫。近年OTT版圖擴張迅速,影視自然往劇場界找原創故事,賣座的演出,其故事必有一定程度的結構與角色磨練。2020年C Musical的《不讀書俱樂部》成為首個台灣原創音樂劇獲得改編拍影集式網劇的機會;今年劇場演員王安琪的獨角戲作品《愛在年老色衰前》描述都會單身女性孤獨與網路約會趣事,已被影視公司相中將延伸拍攝影集。2021年表演藝術人因上不了慣有的舞台,處身在大小螢幕前,激化深刻體驗,急速追趕學習與思考這概念的應用。

#創新世代

《疫後大未來》寫出:「現在全是科技業了。科技與特色化的力量正在改變一切。」表演藝術圈在今年幾個月的閉關體驗中,誕生極有趣的作品:明日和合的《和合快遞》透過線上或實體快遞在指定時間內「送達」藝術創作到參與觀眾的家或手中螢幕;張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龍://ˈdræɡ.ən/追根/龍》利用Instagram限時動態的低科技(low-tech)方式做了場連續多日多場的表演;趙亭婷、謝文毅與吳威翰的VR實驗作品《墟度》有VR的現場表演、肉身現場的觀眾、透過VR觀看現場表演與虛擬場景的整合演出;以及國家兩廳院多個維度包括在大廣場的造鎮沈浸式演出《神不在的小鎮》。要說的不只是作品的獨特性,而是這些奇異的作品,都是新世代創造的原創內容。身為見證類比到數位的六年級生,再怎麼努力學習,充其量就是數位新住民或移民,絕對跟不上內建科技力的數位原住民。科技猛爆性發展,新世代的DNA裡對新科技有直覺,對內容創新有更高的想像,我們能做的是真正、現在、立刻就放膽交給他們形塑未來社會,刻不容緩。不能用舊有的結構,審查限制新世代的可能性,我們需要的是新一輩的創新世代。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連續20年獲得三星殊榮的巴黎Guy Savoy餐廳今年降為二星,引發巨大爭議。圖...

Ying C. 陳穎/當餐飲評鑑也面臨競爭,我們該如何看待評鑑結果?

2023/03/27
「致蕾絲莉」女主角演出精彩,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圖/光年映畫提供

影評人馬欣/ 「致蕾絲莉」拍出人心幽微之處:省思瘋狂機會主義 找尋生命中的真實滋味

2023/03/26
「重啟人生」劇照。 圖/KKTV提供

芮塔/安藤櫻「重啟人生」:過去、現在、未來哪個重要?穿越尋找簡單幸福 看似平淡又後座力足

2023/03/25
來旗遇海味,必點最新鮮的生魚片料理。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共好,也包括珍惜海洋資源 海與陸的情緣「旗遇海味」

2023/03/24
《黑暗榮耀》劇照,圖為宋慧喬演的「文同珢」。 圖/Netflix提供

雀雀/「黑暗榮耀2」劇本卓越 以韓劇必勝公式征服世界

2023/03/18
矢延憲司作品「SHIP’S CAT」。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家李清志/矢延憲司的船貓:在末日的未來,毛小孩帶給倖存人類的療癒

2023/03/17
《媽的多重宇宙》寫下多個影史紀錄,橫掃奧斯卡7項大獎。 圖/路透社

地下電影/2023第95屆奧斯卡的啟示:《媽的多重宇宙》航向新時代,影藝學院擁抱的「破格」、「創新」與「顛覆」

2023/03/14
Thukral & Tagra是具有深厚廣告經驗背景的藝術家,這件作品名叫Kin...

藝術收藏家姚謙/關於這時刻聽他們談著性 藝術家Thukral & Tagra 感受生動寫照之創作力

2023/03/14
「媽的多重宇宙」奧斯卡大獲全勝。圖/美聯社

影評人塗翔文/奧斯卡的本質:「媽的多重宇宙」大獲全勝,人氣才是關鍵

2023/03/13
「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台灣版找回昔日配音主角,引起話...

雀雀/「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一場等了26年的經典籃球賽

2023/03/11
近年,因法菜整體發展的趨於成熟,主菜不再是牛排獨大,其餘肉材終於也能漸領一席之地...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偶爾不想吃牛排

2023/03/10
全道嬿(左)在「浪漫速成班」飾演小菜店老闆娘,與鄭敬淏有不少浪漫對戲。圖/Net...

芮塔/鄭敬淏、全道嬿「浪漫速成班」:愛情喜劇背後探討扭曲教育 大膽轉換懸疑推理畫風

2023/03/04
「親密」在各大影展佳評如潮。圖/摘自IMDb

影評人馬欣/ 「親密」:成長是被格放的現實 有如將鯨魚被放進魚缸的諷刺與醒悟

2023/02/27
Fine dining的持續發展,關鍵或繫在資本與文化資本上。圖/Ying C....

Ying C. 陳穎/去吃Fine dining就是助長剝削?資本與文化資本,續談未來精緻餐飲發展

2023/02/27
《悲情城市》典藏版黑白「出征款」「遙望款」海報。圖|牽猴子提供

悲情城市4K數位重映:33週年溫故知新你必須看過的侯孝賢台灣影史經典

2023/02/25
模擬浮世繪藝術家歌川國芳長卷畫作中的一隻偷書貓。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隻偷書貓:小雕塑作品 窺見藝術的意義

2023/02/20
告五人全新創作專輯「帶你飛」。圖/相信音樂提供

樂評人袁永興/ 告五人「帶你飛」:旋律性、音樂性、傳唱度 攀上新高代表作

2023/02/20
圖/東昊

地下電影/談《日麗》的「背面」與不理解,那是記憶深處的共感經驗

2023/02/1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