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關鍵字:多重現場╳內容IP╳創新世代】劇場人洪凱西:放膽交給創作新世代形塑未來社會,刻不容緩
即將告別2021,回顧這一年,是為了更堅定邁向未來。《500輯》邀請六位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每人提出三個「年度關鍵字」,透過他們眼睛看見已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現象,或許你的2022年會因此變得不太一樣。
2021年的前半與後半,我們刷新了解讀世界的速度與方式。台灣表演藝術圈在2020遙望全球的失落,2021迎來全面撞擊,原先的樂觀、日常忙碌與未來計畫,全跌了大跤。這一跤不得不跌,我們正視真實世界的變化速度,深刻感受到全世界進入了科技驅動的世界。這並非突發,疫情只是加速社會各階層的科技熟稔度與接受度。我既樂觀又擔憂:欣喜終於可以見到真正的改變與創新,卻也擔憂著這些創新都要相對大的資本投入。
2021年我們歷經了四個月的劇場關閉期,表演團隊從所有活動一夕間取消的震驚與混亂、在家盤整團隊金流可以撐多久及仰望各種紓困方式,到正視疫情不會消失的新日常,進而找尋自身「表演藝術」的新出路。
#多重現場
若說科技是必然的趨勢,如今正在翻轉的基礎思維是「現場性」。表演藝術演出一向強調的「實體現場」或「肉身現場」,在疫後世界已是顯老的觀念。實體劇場看得到、摸得到、聽得到彼此的與共感,它的存在固然有價值,但並非表演藝術的唯一價值或舞台。我們很難再緊抓自己的經驗套在新世代的生活中。過去不被重視的的虛擬現場,未來隨著社交型VR平台逐漸壯大,各式科技工具與互聯網的完備與普及,前述的「與共感」皆能實現,那麼只會有更多重「現場」出現且同時存在。實體劇場也會受5G、甚至6G的高速傳輸影響,異地共演將更普及,一場演出的實體舞台不再只有一個現場。未來我們將更習慣在虛擬影院、手機螢幕、VR世界裏繼續參與「劇場」演出。
#內容IP
說故事是表演藝術的根。有故事,便有得表演。過去劇場作品的轉換,不外乎發行實體DVD(現在沒有這件事了)、印刷發行劇本。這幾年內容開發IP( 智慧財產權)的OSMU一源多用價值(One source multi-purpose)早已有少數先行者逐漸開啟各種嘗試:早自2014年首演的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多年來四度搬演場場爆滿,已從舞台劇轉化為尖端出版社的漫畫。近年OTT版圖擴張迅速,影視自然往劇場界找原創故事,賣座的演出,其故事必有一定程度的結構與角色磨練。2020年C Musical的《不讀書俱樂部》成為首個台灣原創音樂劇獲得改編拍影集式網劇的機會;今年劇場演員王安琪的獨角戲作品《愛在年老色衰前》描述都會單身女性孤獨與網路約會趣事,已被影視公司相中將延伸拍攝影集。2021年表演藝術人因上不了慣有的舞台,處身在大小螢幕前,激化深刻體驗,急速追趕學習與思考這概念的應用。
#創新世代
《疫後大未來》寫出:「現在全是科技業了。科技與特色化的力量正在改變一切。」表演藝術圈在今年幾個月的閉關體驗中,誕生極有趣的作品:明日和合的《和合快遞》透過線上或實體快遞在指定時間內「送達」藝術創作到參與觀眾的家或手中螢幕;張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龍://ˈdræɡ.ən/追根/龍》利用Instagram限時動態的低科技(low-tech)方式做了場連續多日多場的表演;趙亭婷、謝文毅與吳威翰的VR實驗作品《墟度》有VR的現場表演、肉身現場的觀眾、透過VR觀看現場表演與虛擬場景的整合演出;以及國家兩廳院多個維度包括在大廣場的造鎮沈浸式演出《神不在的小鎮》。要說的不只是作品的獨特性,而是這些奇異的作品,都是新世代創造的原創內容。身為見證類比到數位的六年級生,再怎麼努力學習,充其量就是數位新住民或移民,絕對跟不上內建科技力的數位原住民。科技猛爆性發展,新世代的DNA裡對新科技有直覺,對內容創新有更高的想像,我們能做的是真正、現在、立刻就放膽交給他們形塑未來社會,刻不容緩。不能用舊有的結構,審查限制新世代的可能性,我們需要的是新一輩的創新世代。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樂評人左光平/你怎麼想像現在的金曲獎:「為什麼金曲獎都有這麼多不認識的人?」隱含了音樂選擇方式的推進
2022/07/03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守護香草的天然芬芳:退休人生的香草味
2022/07/01藝術收藏家姚謙/煙雨對照人心「暮雲麥樹」:看不清楚遠方,亦不能亂了自己行腳
2022/06/28影評人馬欣/《尋人啟弒》: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繁華幻象中令人刺痛的底層現實
2022/06/26飲食作家葉怡蘭/自由不羈、熱鬧多端:一路進化的「台味義大利麵」
2022/06/24地下電影/《嬰兒轉運站》:偷窺之後的真實,是枝裕和的不法之徒揭示了「家庭」意象
2022/06/23美食作家陳慶華/絕妙的饗宴: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最大遺珠 非「他」莫屬
2022/06/23陳穎Ying C. /有了3D印表機之後,我們還需要甜點師嗎?
2022/06/21樂評人王祖壽/學生樂團登大人的蛻變與衝撞:你喜歡怎樣的「理想混蛋」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地下電影X方郁婷、李沐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重點就在括號裡X郭文頤、王渝屏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一頁華爾滋X朱軒洋、陳姸霏
2022/06/20雀雀/百無禁忌《良辰吉時》:串流擁抱各類作品 打開台灣影劇的可能性
2022/06/1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觀看基隆的方式:「水路」服務更浪漫
2022/06/17旅日作家張維中/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等待某種奇蹟的場域
2022/06/14影評人塗翔文/電影「必勝球探」:「節制」風格卻熱血感動 用影像傳達對籃球的滿懷熱愛
2022/06/12雀雀/《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不只是喜劇,也是拍給台灣醫護的一封情書
2022/06/11創意人李擴╱元宇宙裡的市集 虛擬新消費時代商機無限
2022/06/1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