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藝術收藏家姚謙/偉大和細膩:害羞內向的藝術家,用一輩子慢慢描述心中唯一主題「海洋」

2022/01/04 姚謙

一直喜歡讀別人的遊記,這幾年更是特別關注自然山川的旅行文章;前兩天讀了一位攝影師在北極、格陵蘭、冰島的旅遊文章,不禁想起前年的一趟北極旅行。對於大自然的力量,只有身在其中面對時,才能深刻的感覺到它的偉大和細膩。在他人的文章、音樂、藝術作品裡也多有這樣的描寫,好的作品除了讓閱讀者有親臨其境感之外,更能借景感應到作者的內心波動,而自我對照這則是創作者與閱讀者最可貴的部分;在我的藝術收藏作品中就有一件這樣的作品。

RICHARD EURICH作品「洪水」。圖/姚謙提供
RICHARD EURICH作品「洪水」。圖/姚謙提供

他是英格蘭畫家RICHARD EURICH,這位二十世紀初出生於英國中部的藝術家,自幼習畫,26歲時就因出眾的繪畫天分就有了首次個展。「paint what you love and damn all fashions that come and go 一定要畫你所愛、不要跟隨潮流。」他一生守住來自老師Christopher Wood的忠告,一輩子幾乎絕大部分畫作都是跟「海洋」有關的主題,也呼應了他曾說過透納所描述的海洋,是英國必須延續下來的精神。

而活在二十世紀,在經歷過一、二次世界大戰並且參加了WAAC, 英國戰地藝術家聯盟,於是在敦克爾克海上戰役的描述,更使他的創作被全英國所關注。在年輕時描寫的海洋是壯闊、雄偉,海上各種戰船在瀟灑行駛;而隨著年紀漸長關於海洋的描述,在戰後有了很大變化,如果不是描寫風雲萬變的海洋,就是畫出依著海洋的港口城鎮狀態,他一輩子不厭倦地描述。也許成名得早使他用了更多時間,去歸隱入平凡生活的修煉。

我收藏這件「洪水」則以海洋的上空看這港口在大自然變換之際;描述著1953年歐洲大水作者的記憶,這場災難讓藝術家有了不同的書寫海洋的角度。海洋不再是被征服的大自然,而是共存的敬畏對象;他以近兩年時間畫了這件作品: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港口,黑壓壓的雲和止不住波濤洶湧的港口,港邊各種圍觀的人群以及避難湧入港口的大船、小船和軍艦、救急的直升機等,面臨大難來臨時的各種狀態。

這是一件多視角仔細描述故事情節的作品,這也是藝術家一直以來的最明顯標誌;除了細細畫出海洋波紋、顏色等大自然中戲劇性的變化所呈現出的暗湧與明潮外,畫中圍觀大水過百人的姿態各異也都詳細畫出,仔細到可以看出一瞬之間人群各種不同或驚惶或好奇的反應。EURICH喜歡用宏觀的視野和細節敘事的描述去完成作品,這是別的藝術家所沒有的,我覺得這是描述自然世界的最好的方式:偉大和細膩。

有的藝術作品閱讀是一種概括的感想,有的則像章回小說,逐著畫面的一寸一寸,隨著故事一個一個呈現,最終完成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RICHARD EURICH就有這樣少數藝術家才有的能量。我很幸運的收藏到這件作品;收藏它之前是各方蒐集資料,並且看的大量他的作品檔案,對於這位害羞內向的藝術家,用一輩子的時間慢慢地描述心中唯一的主題「海洋」,心生感動。而逐一在網路上搜尋他的作品時看到,越近晚年的作品,越是充滿著平靜但開闊的抒情之感,這是我嚮往的一種情懷。

期待疫情後能再去英國,一定要在各美術館更仔細地看看他其它的原作。

姚謙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2020/07/01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2020/08/12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2020/12/31

最新文章

每周一觀賞HBO原創影集「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全新集數。圖/HBO Max提供

雀雀/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史蒂芬金式惡夢的溯源美學精品

2025/11/08
「乖狗狗」被讚是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欣/「乖狗狗」:散發伊藤潤二漫畫魅力的恐怖電影

2025/11/03
《妳和其餘的一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妳和其餘的一切》:愛恨昇華閨蜜情 以兩性視角看女性美麗與哀愁

2025/11/01
可頌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糕點實驗場。韓國便有專門店販售各種可頌糕點,包括融合日式飯...

陳穎Ying C. /致敬或褻瀆?可頌之戰:「創新」的門票為何?

2025/10/27
青農謝震山介紹犬香薷的培育條件。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泥土的芬芳、天人的和諧:犬香薷

2025/10/27
國際卡司齊聚Netflix「回魂計」。圖/Netflix提供

雀雀/舒淇、李心潔「回魂計」:誰是真正的詐騙受害者?

2025/10/25
此趟鎌倉行所食餐廳,從規模到形式皆極精巧,卻皆展現飽滿的在地與創作性,既有Fin...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悠食鎌倉:Fine Dining新風範

2025/10/19
「因為常玉」是一次多角度的去細讀常玉的分享與交流。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因為常玉:不只閱讀常玉,也閱讀我們的時代

2025/10/16
「暴君的廚師」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暴君的廚師:跳出「免洗追劇文化」 以飲食文化征服全球觀眾

2025/10/1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