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成就更好的我們】「體壇推手」中信連11年獲獎,為台灣運動員夢想助攻
去年夏天在日本舉辦的「2020東京奧運」賽事,相信對於許多人來說應該很難忘,因為台灣計有10個運動項目、28名選手進入奧運各項競賽前八強,最終強勇奪二金四銀六銅的佳績,而奧運選手之外,台灣還有許多體育健將持續努力著,希望有機會在賽事上為國爭光,同時也成就自己的榮光。選手們的成就,除了歸功於自身的天賦、熱情、日以繼夜的苦練,以及選手家人、教練等後勤團隊的支持與指導,隱身在掌聲背後資助或推廣的體育推手亦功不可沒。
為了開創體壇競爭力,號召更多力量來支持表現優秀的台灣體育選手,使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盡情發揮爭取佳績,教育部體育署自98年起辦理「體育推手獎」表揚活動,向長期奉獻台灣體育發展的企業團體及個人表達謝意。「體育推手獎」獎項分為「贊助類」、「推展類」及「特別類」三類,其中「贊助類」及「推展類」又分為金、銀、銅三等級與贊助類長期贊助獎,分別以贊助金額或推展年資做為評審標準,而「特別類」則以具有特殊具體事蹟或有重大貢獻為表揚條件。
企業組織運動隊伍或賽事,不僅有助於台灣體育運動的提升,也是企業正向的展現,近幾年來,共襄盛舉的企業愈來愈多。 以近年(2021年)「體育推手獎」來看,總收件數達105件,共計有51個團體與個人獲獎,而獲獎單位中的中信金控,力挺棒球、高爾夫及籃球運動,旗下兩家子公司囊括四項大獎,分別是中國信託銀行獲得「贊助類-金質獎」、「贊助類-長期贊助獎」及「推展類-銅質獎」,以及台灣人壽獲得「贊助類-金質獎」。
中信金控行政長高人傑表示,中國信託長期挹注資源深耕體壇,期盼成就選手夢想,培育更多台灣之光,另結合體育及公益,除了高爾夫及棒球選手是中國信託推動公益的夥伴,去年再新添新北中信特攻職業籃球隊,希望透過熱血賽事與年輕族群對話,傳遞反毒理念。
中國信託銀行是全台首家支持五級棒球的企業,除了長期贊助去年勇奪中華職棒32年總冠軍的中信兄弟棒球隊,以及台中成棒隊,另推動「愛接棒計畫」資助26支青少棒及少棒球隊,更連續七年力挺中信盃黑豹旗,並於系列活動導入「社會投資報酬制度」(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獲英國「國際社會價值協會」(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 SVI)認證,每投入1元可創造12.49元社會價值。
為拓展公益影響力,中國信託銀行每年舉辦「閱讀全壘打 夢想象前行」活動,結合棒球推廣閱讀;而台灣人壽則透過贊助台中成棒隊,支持高齡公益計畫,例如「不老棒球」即不定期舉辦交流賽,促進銀髮族的健康。 另,高爾夫也是中國信託銀行推展體育公益重點,去年克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舉辦「中國信託邀請賽」,為台灣首場女子職業高球比洞賽,並刷新女子台巡獎金最高紀錄。
最新文章
樂評人左光平/「水逆」:在變化中找進化 鄭宜農的奮力破繭
2022/05/22文化觀察者于國華/真正的「原味」,是生命原本的味道
2022/05/20旅日作家張維中/與疫情共存的日本國內之旅:生活依舊,旅行繼續
2022/05/17樂評人袁永興/舒米恩「詠歌者」 :阿美族語的吟唱,行進猶如穿越於山林,柳暗花明又見溪谷清泉
2022/05/15創意人李擴╱旋鈕轉動一切:「21世紀的Walkman」iPod成了懷舊對象,難忘實體觸感回饋
2022/05/13影評人塗翔文/「你好,李煥英」:讓觀眾笑淚交織不敗元素 靠 「精準安排」恰到好處
2022/05/08雀雀/《來吧!營業中》:「不完美」的樸實親切感、藝人接地氣 疫情下的一場台綜及時雨
2022/05/07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陽明山「草山小鎮」OLD TOWN 喚醒兒時美軍眷村回憶
2022/05/06美食作家陳慶華/疫情下嚴酷考驗:封控是一記重拳,上海餐飲業從高處墜落
2022/05/05旅日作家張維中/踏進別人的家:日本家宅的生活切片 透露著日常起居真實模樣
2022/05/04韓劇「我的出走日記」:那些不足掛齒的煩惱,刻畫「厭世」的現代人日常
2022/05/04樂評人王祖壽/這個世界,《我記得》:疫情讓人焦慮疲憊,一個聲音、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 找到心靈出口
2022/05/01芮塔/韓劇「三十九」: 向最真誠的友誼致敬!生命重質不重量 珍惜所有、活在當下
2022/04/30葉怡蘭/燒肉千秋:燒肉之魅,在於一餐中品嚐多樣產地、部位、型態、調味
2022/04/29地下電影/《南國啟示錄》:窺探東南亞三大城市,檳城、清邁與河內的百種姿態
2022/04/29陳穎Ying C./你和追蹤者們「互動」了嗎:思考「社群經營」目的,在眾聲喧嘩中走出自己的路
2022/04/27影評人馬欣/發人深省的國片安打之作「一家之主」:沒有眼淚,但更顯鮮活的「母親故事」
2022/04/25藝術收藏家姚謙/收藏是種緣分: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暫時代為保管的一種緣分
2022/04/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