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媒體人鄭偉柏:三把關鍵之火,投資人重新正視「戲劇是一門好生意」

2022-03-25 20:53 鄭偉柏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3「當追台劇成為全民運動」

2019到2021這三年被形容是台劇爆發之年,我們一邊跟緊時事話題,一邊好奇台劇熱潮接下來會走向何方。《500輯》邀請三位資深影評人、影視工作者,分享這三年他們心中的三部關鍵台劇、三位關鍵演員、和三個關鍵策略,如本期作者馬欣所言:「不是大熱的選擇,但他們都代表了我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觀看也是一種參與,我們不只看劇,更看見台劇持續向前推進的能量。

《華燈初上》掀起近期台劇新浪潮,不僅推升Netflix付費訂閱戶數、觀眾競猜誰是兇手?影視投資人也重新正視「這是一門好生意」!事實上,台劇爆發非《華燈》單一項目推動所致,台灣影視產業監製/製片人制度建立與日趨成熟,帶動《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神的眼淚》職人及類型戲劇風潮,娛樂話題及吸睛度助力收視與收益產生正向循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電影業造成影視項目及人才板塊移動;優質戲劇搭配OTT成為影視投資最佳避險標的,Netflix、Disney+國際平台豐沛的資金力量及跨國能見度,已成為製作公司強力爭取合作的第一志願。金牌監製、產業板塊移動、串流平台,三把關鍵之火燒出台劇高速發展的雄雄烈焰。

金牌監製、產業板塊移動、串流平台,三把關鍵之火燒出台劇高速發展的雄雄烈焰。圖為《...
金牌監製、產業板塊移動、串流平台,三把關鍵之火燒出台劇高速發展的雄雄烈焰。圖為《華燈初上》劇照。 圖/Netflix、百聿數碼提供

關鍵策略1:監製/製片人制度的確立

走過台灣電影新浪潮作者論的「導演制」時代,「製片人制」成為當代自電影學校教育到影視產業人才育成,備受重視的議題。具備全局觀、募資能力及商業思維的製片人,不僅能助力導演及作品聚合更多資源,同時成為產業鏈重要的關鍵商業樞紐。優秀的資深製片人以敏銳嗅覺開發戲劇題材、以商業語言說服投資人出資、同時推動類型戲劇及匯聚明星演員,達成吸引目光的任務。

瀚草影視創辦人曾瀚賢於2015年攝製以醫護人員為主題的《麻醉風暴》,是近十年來台灣職人劇的濫觴。湯昇榮與林昱伶聯手製作《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經由詳細的田野調查及媒體工作者訪談,呈現新聞從業人員的真實景況,連現實生活中的記者都認可劇中呈現夠專業、再也沒有過往戲劇「演」記者的尷尬感。《與惡》不僅帶動大眾對媒體困境、思覺失調等議題的討論,完結篇高達3.4的收視率更成為公視史上第五高收視戲劇節目,叫好叫座。

明星制度是影視產業重要一環,具知名度的明星不僅具備收視及票房號召力,同時也能增加投資方信心。正當台灣中生代明星即將產生斷層之際,一部部精彩台劇讓各世代優秀演員就定位,張孝全和楊祐寧影視雙棲、外型演技兼俱,吳慷仁與劉冠廷正當紅,林柏宏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肯定後,《火神的眼淚》確立一線男星地位,許瑋甯演技進入成熟期,電影與戲劇連番佳績讓她成為三十世代女星icon,《華燈初上》更讓觀眾看到郭雪芙、江宜蓉的亮眼表現。

關鍵策略2:疫情衝擊電影院造成板塊移動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電影產業,限制飲食、梅花座、密閉空間等措施影響消費者觀影意願,不受時空限制的OTT串流平台順勢承接觀眾。「內容為王」的平台,需要大量具吸睛力戲劇作品,同時也成為優質台劇的成長加速器。《火神的眼淚》在去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播出,不僅於電視台斬獲出色收視率,更為投資該劇的本土串流平台myVideo帶進極高流量及訂戶。

疫情對於電影業產生的不可逆影響不僅於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影視創作人才不再只追求電影最高殿堂,轉進優質戲劇攝製亦成為重要選項,《與惡》導演林君陽、《華燈初上》導演連奕琦、《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皆為優秀電影導演,轉進戲劇成績依然出色,獎項、收視佳績、商業價值,樣樣斬穫。

OTT平台盛行對電影業的衝擊並非全然的降維打擊,但確實影響投資者策略,相較電影投資高風險、高報酬,投資OTT及電視台播出的戲劇在收益預估及風險控管上更有把握。Netflix原創劇集《誰是被害者》在台受關注,同時也在英國、菲律賓、東南亞等多國獲得優異的點擊收視成績,平台高價的版權投資金額,更讓製作公司及投資方提早獲益回收。《華燈初上》製作成本高達2.5億台幣,但獲Netflix以3億元購買全球獨家版權,有充足的銀彈雕琢佳劇又能取得商業利潤,難怪已有國內電視台擬定全新內容策略——未來製作項目不一定在自家電視台播出,賣給國際平台獲利是另一選項。

關鍵策略3:國際平台OTT帶動改變

Netflix、Disney+等國際平台挾龐大資源改變國內影劇生態,對於戲劇內容的在地全球化(logloblization)策略,亦產生項目開發的內容質變。以大稻埕為背景的《雙城故事》可獲墨西哥觀眾迴響、《華燈初上》將條通文化帶至世界190餘國及地區,台劇不僅在無線、有線電視台進入家戶,更乘著OTT的風,飛到昔日未曾想過的境地。

此外,不論是戲劇開拍即宣傳,拉長行銷戰線及增溫聲量,或前期秘而不宣的驚喜式上架,OTT靈活的戲劇行銷策略不時給予觀眾及媒體驚喜,有別傳統線性頻道(linear channel)節目排播模式,一口氣即將戲劇整季集數上架,形成全新追劇(binge-watching)習慣,養大觀眾胃口同時,也加大對於戲劇內容的需求。

國際OTT平台產生的破壞式創新,提供台劇製作新思維及想望,卻也產生演算法及點擊數字影響創作多樣性的隱憂。當製作單位將富爸爸平台列為合作首選而投其所好時,是否導致選材品味漸趨一致、減失原創性,未獲大平台垂青的項目資源更拮据,進而產業M型化,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影評人鄭秉泓:《茶金》、《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三部關鍵劇集,挑戰台劇天花板

影評人馬欣:非善也非惡,只忠於人性的三位未來性演員

最新文章

洪瑞麟的作品透過朦朧的色調與近景的淡水禮拜堂屋頂去對望遠方的觀音山。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在描述劇組遇到武漢封城的故事。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天母萬聖節大遊行,出現一家子扮演電影「腦筋急轉彎」裡的角色,唯妙唯肖。圖/李清志...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影后」。圖/Netflix提供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在熙的男,朋友」劇照。圖/車庫娛樂提供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X!又是星期一」業務部三大巨頭由曾莞婷(左起)、温昇豪、馬力歐飾演。圖/台灣大...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是榮譽、緊箍咒還是詛咒?餐飲評鑑該為結果負責嗎?又該如何負責呢?圖/Ying C...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金士傑(左起)、宋芸樺、蔡嘉茵、鳳小岳主演「人生清理員」。圖/果陀娛樂提供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實踐大學建築系推出新學程「建築職人學士學位學程」,一開始招生就大受歡迎。圖/李清...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長樂曲》官方劇照。圖/摘自微博「長樂曲官微」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紀錄片《一個人收藏》、《Ah Art》時所用的那張封面畫作。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Annan Affotey的繪畫風格讓我感到一絲鬆弛,因為他描繪的總是生活中的朋...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鵝舖子的翡麗鵝胸,肉質厚實、柔嫩多汁。圖/蔡英地提供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多位世界級名廚參賽引爆話題。圖/Netflix提供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法國歷史最悠久的美食品牌Dalloyau破產即將被收購,百年老店如今光環盡褪。圖...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黛咪摩爾在「懼裂」飾演過氣明星,慘遭羞辱。圖/Catchplay提供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黑白大廚》由80位具獨特烹飪見解的「黑湯匙」無名廚師對決20位「白湯匙」菁英主...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北一女光復樓在校友們及建築師的努力下,整修這座老建築,重現昔日的光榮。圖/李清志...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