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左光平/「ASMR」的觸發:不會離開的阿妹時代
距離現在的時間,最接近的張惠妹正式專輯是「偷故事的人」,而這個概念在最近的「ASMR」演唱會裡,一直是我這幾天在場內當觀眾的時候,常常浮出腦海的幾個字。我在死忠妹迷的眼裡看見一種找尋,在新加入的歌迷們臉上看見驚喜。
這個驚喜廣義來說,或許包含硬體上的頂級規格,包含聲音上的全場環繞,包含來自世界各地願意為了天后體驗隔離的音樂家們,當然也包含阿妹與主創團隊的品味和能力。以張惠妹的作品量來說,難的是到底要怎麼照顧到這些作品,再者是被選出來的作品在舞台上的表達,怎麼歸還並安放這些被偷走的故事。顯然這次,打算一首一首來。
相較以往組曲式的編排,這次比較傾向「精選輯」式的演唱,大部分的歌都是完整呈現。很多歌原汁原味,前奏一下眾人歡呼。而有才華的音樂人眾多,這次選擇合作的Martin Tang是在音樂律動和姿態上相當有「Pose」的音樂人,這個特色讓很多原本某些歌收錄在專輯時比較柔和的線條,在舞台上隨著燈光和視覺的加入而變得立體。
事實上張惠妹的演唱會怎麼做都可以,也很容易找到主題成立,但這次的選歌上似乎擺脫了樂迷的「許願模式」,而是挑了一些之前從來(或是幾乎)沒唱過的歌,有些人第一句就感動不已,有些人聽到副歌恍然大悟,當然也有因此當作新歌來聽的年輕樂迷,在期待之外更增加了一些黏著度。而她橫跨的時代與定義,其實也總有源源不絕的新樂迷加入。
阿妹在台上緩緩道來那些抒情作品的同時,我也在想,這個時代對創作和作品相對是比較嚴厲的,我們要面對不太從眾的隨選與自選,但又要在明明顯而易見的人設中求真求自我。近年成功的歌手常常需要搬出人生體驗,需要在創作上揭開傷痛,需要散發共感,對未來不見得只能期待。但是張惠妹就是那種,她開口唱的,就是她的人,我也從沒覺得她需要特別強調什麼,演唱會上更是。
「ASMR」說的是感官造成的反應,我想那些觸發,或許是來自我們一直以來,被她偷走的那些故事。
最新文章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