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藝術收藏家姚謙/「Present Time當下」:時時提醒身為「人」的重要座右銘

2022/04/04 姚謙

與大部分的人很相近,一開始主觀以為藝術就是繪畫為上,所以對藝術的認識經常是從平面繪畫展開;雕塑雖然同時間地存在在我的藝術閱讀裡,但是往往對於我的打動經常不及於平面繪畫。我常想這個問題,因為在我身邊有少數幾位朋友更容易從雕塑作品中得到閱讀上的滿足與共鳴;直到遇到Antony Gormley的作品之後才有所改變,並且在多年後,開始在自己的收藏裡增加了立體作品這方面內容。

作品名為「Present Time當下」。圖/姚謙提供
作品名為「Present Time當下」。圖/姚謙提供

因為朋友推薦一個宣稱錯過絕對可惜的展覽,叫做「土地」。那個展覽是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中國近代史國家博物館」裡展出,我到了現場其實先是一愣,這和我以為的藝術展是完全不一樣的,既沒有拐彎抹角的設計鋪陳,也沒有明暗起伏的燈光指引,就是一段展覽引言之後,走到展場區大門前止步,門內就是展品,僅一件,我無法跨前一步,因為門內已站滿不計其數的陶捏小人像,密集的鋪滿整個展覽大廳,一點空隙也沒留,在如陽光的金黃等光之下,如無聲的喧囂轟轟迎面而來,當下我只覺震撼,在閱讀完離開之後才緩緩的感受。

這21萬小泥塑人都是在廣州東北方,象山村的村民在作者Antony Gormley指導下捏烘出來的,群聚在一個地方呈現,聚集成一種「人的土地」,生命與土地的關係,人與自然界的關係,甚至小至其中,我俯身近看一個個非專業技術手捏而成,各個粗略卻不統一的人形泥塑無一相同,他們也都各自一個獨立生命與姿態去對應著與天地間而存在。

有許多感想和不能停止的延伸感想,都是在我閱讀完這個作品之後才不停地從我腦子裡浮現;關於這位藝術家他這麼一個大規模裝置,他給我的不是一個美術形式的表達,他企圖引起我去思考許多事,關於人、關於環境、關於存在的意義。

一直到多年之後,在國外許多展覽中看到Antony Gormley作品,經過一番找尋資料延伸閱讀,才把這位雕塑大師與多年前震撼了我的觀念裝置藝術家給銜接上聯想。Antony Gormley大家習以雕塑藝術家稱呼他,事實上他用雕塑的人像做為手段,更想要的是提出一個概念,也許是肯定的結論、也許是疑問句。然而,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有其困難性的,我也是在收了他的小型雕塑之後,經過深刻思考才下足勇氣,收藏了一件大型雕塑,目前放在我的花園之中。

收藏常常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提問與挑戰的行為,我收藏的Antony這件作品叫做「Present Time當下」,是由兩個人型拼合而成,在下方者拘謹站直,而上方者伸展四肢。在一個文檔上看到Antony曾短短說明了創作動機,他其實是非常東方哲學思考,「拘謹而禮、伸展而開闊」的思考,是他在做這件作品時所想的事情。

這件作品另外兩件在英國及義大利的美術館,曾經有一件被藝術家外借在牛津大學校區最核心的小山丘中央,一度也成為許多人拍照打卡之地。我很幸運地得到五件中的一件,只是沒想到從得到作品到裝置在家裡面,需要那麼大的工程設計才能完成;這也是我之所以覺得有一些小小驕傲的原因,因為我克服了。

面向當下永遠都是挺直腰,謹慎地、挺身而立,但不忘開放思考,也是時時提醒我身為人的一個重要座右銘。

姚謙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2020/07/01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2020/08/12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2020/12/31

最新文章

李一桐(左)與劉宇寧主演「書卷一夢」。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

潘光中/書卷一夢:穿書題材破壞性創新 為傳統古裝題材注入活力

2025/08/16
「一念菩提」劇照。圖/好威映像提供

塗翔文/「一念菩提」:直擊世界另一個角落的掙扎與苦難

2025/08/11
豆奏會主人阿寶介紹羅山有機村,以及豐富的生態環保特產。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和土地立約:豆奏會

2025/08/10
《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圖/Netflix

雀雀/《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摸索愛情的各種酸甜與翻車 貼近戀愛真相成長劇

2025/08/09
法國美食的全球王者地位雖面臨挑戰,但每年到訪的旅客中,仍有近半是為此而來。圖/Y...

Ying C. 陳穎/王座的焦慮:法國美食帝國的黃昏或黎明?

2025/08/06
修杰楷在「小娘惹之翡翠山」飾演開明的父親。圖/TVBS提供

雀雀/新加坡劇《小娘惹之翡翠山》通俗影像故事將娘惹文化帶出國際

2025/08/02
《長安的荔枝》劇照。圖/擷自微博/長安的荔枝官微

潘光中/《長安的荔枝》:以小見大、映照現實,呈現歷史題材的精神厚度與人文關懷

2025/07/26
《魷魚遊戲3》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熔爐》導演 在《魷魚遊戲3》結局釋放作者精神

2025/07/21
告五人新專輯「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圖/摘自臉書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