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一頁華爾滋X朱軒洋、陳姸霏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9「保持純粹,新演員就位」
當我們談論新演員,我們試著不只用一種標準——不僅以年齡和資歷為依據,而更在乎是什麼醞釀了那些「嶄新氣息」——它也許與年齡脫不了關係,但它也可能歸因於創作能量的改變和積累,或是卸下種種外在身份的、純粹是創作者(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與惺惺相惜。
本期專題從多元角度認識台灣演員,透過多位人物訪談、連線對談、日常生活跟拍,以及三位影評評論和三位導演第一人稱説故事視角,去挖掘、去看見不同演員的「新」,感受演員們「成為自己」與「角色扮演」的不同魅力,以及背後熱衷於表演、取材於生活,在平穩中不斷突破的追求。
在尚未累積太多作品,被觀眾看見、被獎項肯定之前,一個演員的潛力要從哪些細微之處發現?是擁有定義、深化角色的加乘能力?是氣質的難以歸類與不可取代性?是經歷多變角色皆能靈活演繹的包容力?此篇借重影評的眼睛,窺看這個時代演員的多元特質,看那些在近年台灣影劇作品中、他們偏愛的潛力演員,正為台灣影視帶來什麼驚喜與期待。
定義、影響角色靈魂的能力,窺看銀幕魅力
若論及台灣影視圈,隨著近年來本土電影、劇集前仆後繼持續問世,多數人或許會察覺到,新生代的演員始終不見「斷層」的存在,這些年輕的面孔,一再為我們的故事注入嶄新的氣象。無可否認,演藝人員的外在條件固然重要,但非絕對,從沒沒無聞破繭而出,到一次又一次透過各種角色所呈現的蛻變與成長,才是演員無可取代的價值。而「新」,是無法重來的一段時期,純粹而充滿生命力;一名值得寄予厚望的新演員,不只其銀幕魅力,更重要在於他們散發出的延展性與可塑性,看他在詮釋的過程中,是企圖定義角色,抑或被角色定義——
朱軒洋:不著痕跡的表演者
初識朱軒洋,在三年前一部被譽為台灣籃球電影的天花板《下半場》,他飾演一名熱血追夢的青少年,木訥寡言又有些一意孤行,加上運動員般的體格,成功創造出與兄弟之間亦敵亦友的瑜亮情結,成為相當耀眼的一片綠葉。而後,驚人的是公視旗艦劇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撐起了十集故事中最難詮釋的角色之一,同時集男子氣概與浪漫敏感於一身,亟欲證明自己,也渴望獲得肯定,不落俗套駕馭了一件紫色格紋亮面襯衫,兼具陰鬱氣息與大而化之的性格,不但勁歌熱舞難不倒他,對鏡梳頭的畫面廣受讚譽,更被與張國榮、梁朝偉在王家衛電影展現的明星光環相提並論。
現年23歲的他興趣廣泛,主修竟是服裝設計,命定般走上演員一途,自然生動塑造每一個角色,近期最受矚目的作品莫屬職人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他所飾演的林山君,既是池王爺的乩身,平時也熱衷下廚,與蔡淑臻大談一段百無禁忌的姊弟戀,時而笨拙時而羞澀,時而霸道時而溫柔,情緒掌握極其出色,成功創造出鄉下大男孩渾然天成的人物魅力。
可以見得,總說評價一名演員,不能只就單部電影,而縱觀他至今演出的作品,更會訝異這位年輕表演者如何在角色之間穿梭、切換,並放入部分的自我,相互影響,相互成長,而這樣的延展性,即使在資深演員身上也相當罕見。
陳姸霏:濯清漣而不妖的少女
電影《無聲》裡,名為貝貝的女孩在夜晚的游泳池練習憋氣,臉上漾起的笑容,清新脫俗,天真爛漫,彷彿地獄中綻放的花朵,打從這一刻起,觀眾真正認識了「陳姸霏」三個字,甚至戲稱其為怪物新人。
開朗活潑的外型,古靈精怪的大眼,隱隱散發一股濯清漣而不妖的靈氣,置身看似聽障孩童遠離塵囂的樂土裡彷彿再自然不過的景緻,然而此片樂土,包裹了一層糖衣,底下大片冰山就從她的遭遇開始產生裂痕。不能言語的時候,陳姸霏透過眼神與肢體手語傳遞情緒、感染觀眾,將我們瞬間拉入遭遇性侵與霸凌的聾啞孩童困境,層次井然演繹了這個角色應有的內在矛盾與外在衝突,令人相當驚艷。同期的演出作品還包括導演許承傑的《孤味》,首部長片便創下兩億票房的佳績,其中年紀最小、資歷最淺的莫屬陳姸霏,在陳淑芳、謝盈萱、丁寧等多位前輩環伺的陣容裡,仍不見她流露絲毫膽怯或遲疑,將小孫女活潑討喜的一面展現地恰如其分。
對比上述兩部作品中的精采表現,第57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無疑是實至名歸,在《池塘怪談》、《良辰吉時》後,不但期待她未來的打磨和蛻變,也期待這不簡單的新血為台灣影壇注入的能量以及生命力。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樂評人王祖壽/ 樂團「理想混蛋」:他們的交心與共享 照見了成長過程中的自己
2023/09/18 -
2023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分析:尤格藍西莫以及濱口竜介,台灣作品《愛是一把槍》、《五月雪》的影像語言
2023/09/12 -
影評人塗翔文/「快一秒的他」:消失的情人節變身日版 山下敦弘成功的翻拍
2023/09/10 -
資深媒體人麥若愚/風靡27年「京戲啟示錄」2023創拓版 帶傳統文化面向年輕世代
2023/09/09 -
雀雀/Moving 異能:史上最貴韓劇 映照人生道路的寂寞、喧囂的孤獨
2023/09/02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威士忌桶陳新氣象
2023/09/01 -
早安美芝城林柏均╳寶島製造牛寶賢:玩跨界創意,形塑新世代早餐文化
2023/08/31 -
Ying C. 陳穎/滿足「甜味」感官體驗:糖與代糖之爭,你的選擇是什麼?
2023/08/29 -
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2023/08/28 -
張聰/我的西湖醋魚:一道傳統料理的學習綱領和其中秘訣
2023/08/28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跟著周杰倫遊巴黎
2023/08/25 -
雀雀/「女兒大人加個賴」:傳統也前衛、台劇陪伴力價值顯現
2023/08/19 -
地下電影/《之前的我們》:那些很長、很長、很長的談話,隨著攝影機運動所描繪的「因緣」
2023/08/16 -
影評人塗翔文/「之前的我們」:不慍不火,打動人心 散發後勁十足的底蘊
2023/08/15 -
雀雀/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帶關懷力 引領觀眾無痛認識台灣公共議題
2023/08/12 -
雀雀/「惡鬼」:讓「寄生上流」故事奇幻妖魔化 營造韓國百鬼夜行物語現代劇
2023/08/06 -
飲食作家葉怡蘭/法式 Fine Dining 的減法
2023/08/04 -
影評人馬欣/《Barbie芭比》:翻玩創意票房拔頭籌 滿足感官饗宴,同時呼應兩性議題
2023/07/3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