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藝術收藏家姚謙/跨過了時空界限的相互影響:「信號」,一次冷眼的微笑

2022/10/19 姚謙

曾經聽不只一個朋友這麼形容過:收藏的人都有點孩子氣。

一開始我並不是太懂這個說法,後來算想明白了;的確是,收藏好像是人天生的一部分,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小時候收藏過郵票,大一點之後喜歡上電影便開始儲存看過的電影票,再大一點就收藏藝術了,彷彿收藏是對應著自己看過、想過、做過後的一個實體句點。

徐震作品「信號」。圖/姚謙提供
徐震作品「信號」。圖/姚謙提供

我身邊有許多好收藏的朋友,都因為自己成長原因,跟自己性格、閱讀、愛好各有不同的收藏愛好,特別是幾位藝術收藏者,他們在藝術世界裡各有執著進行著,呈現出收藏品與自己人生的各自有趣之對照。熟悉了觀察各自在收藏過程中的那份痴意,的確都是帶些孩子氣的生活。

而藝術從作者所生之作品與收藏者之間,彷彿就是一種對照般的遊戲,跨過了時空界限的相互影響,而我自問自己收藏到底是為什麼,答案也似乎帶有一點點孩子時執著於一種遊戲的情感了。

說起了遊戲,前不久藝術家徐震玩了一個遊戲「信號」,他邀請了也許是藝術家、收藏者或藝術圈從業者,一起玩一個概念遊戲,他想辦一次持續不斷、不被地域、時間限制的線上個展。徐震是一位以觀念創作聞名的當代藝術家,他的作品不限於繪畫、雕塑、裝置等媒材,曾經他有個作品,是創造一間超市,而商店裡的商品都是空的,空飲料瓶、空餅乾盒等,非常有趣又接近於真實人群的精神描寫深刻的作品。另一件作品,他曾經用許多彩顏色拼湊出一個巨大雕像,而隨著地基的搖晃,這座神像輕微地蠕動,對應著從小知道的一句成語:「泥菩薩過河」,看這件展品時不禁莞爾。

而這回作品「信號」,用了他很少利用的繪畫這個方式,徐震居然畫了許多白底灰、綠色長20公分寛10公分的小油畫作品,陸續分別交給與藝術相關的人收藏,請收畫者在他個人的社交平台上展示作品。因為社交平台是個不打烊,而且在虛擬空間,沒有地點與時間的限制,在他有意的陸續不斷的送出作品之時、網路上也不停的發出、轉送「信號」,累積成了一時的流量;這不也是對當下時代衡量價值判斷的新迷信,一次面帶冷眼微笑的對照嗎?

特別是今天部分政客與媒體人,無下限的把自身醜聞當流量工具去操作時,不正是流量換算金錢的誘惑所致?

這件小畫作掛在我牆上的樣子,並且註解了一句:一個永不消失的電波。也是我自己在參加這個作品遊戲,也是一次實體世界與虛擬空間的對照,在藝術創作與收藏者看著多變又荒謬的當下之間也一次有趣的遊戲。

姚謙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作詞人姚謙談藝術收藏:關於音樂、關於繪畫

2020/07/01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作詞人姚謙/談張愛玲:創作養分,與那一幅劉野珍愛的肖像畫

2020/08/12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音樂人姚謙:讀小說不是為了找人生答案,是放下自己

2020/12/31

最新文章

大班樓主理人葉一南(左)與已故作家、美食評論家蔡瀾先生(右)交情甚篤。圖/葉一南...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我們與惡的距離II」劇照。圖/CATCHPLAY+ 提供

雀雀/台灣感性《我們與惡的距離II》為「最美的風景」升級

2025/06/21
排隊問題是參觀世博會的一大試煉。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我剛從「世博地獄」回來

2025/06/16
真人版「馴龍高手」劇照。圖/UIP提供

塗翔文/「馴龍高手」:真人版情感力量全面升級 喚起大人世界共鳴

2025/06/16
《無赦之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無赦之仇》角頭修羅道 韓國影劇呈現地獄朝鮮樣貌

2025/06/14
你會在避難包中放入自己喜歡的零食點心嗎?又是哪些呢?圖/Ying C. 陳穎提供

陳穎Ying C. /戰爭與日常:避難包中的能量與慰藉

2025/06/13
鄭宜農。圖/邊走邊聽有限公司提供

樂評人左光平/鄭宜農 以音樂畫記人生圓缺

2025/06/09
莫子儀醉戲演得太逼真。圖/逆光電影提供   ※ 提醒您: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

雀雀/台劇《喝酒吧!笨蛋》:故事和特調、調劑生命的滋味

2025/06/0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