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家姚謙/陳昭宏畫作:瞳孔中對視著的半身剪影,映照我的自問
疫情之末,一邊以「為你好」之名管控、隔離製造動蕩,另一頭以民主之名合法的挑撥煽動,我兩邊的親友們同時都處於不安擺盪地膠著之中;如何讓自己安定下來與世界和平相處,似乎已經是一個永恆的哲學問題。而這個提問也常常在文學、音樂與藝術創作中被藝術家們提出;我特別喜歡陳昭宏先生早期的創作中,從各角度問著自己正處於騷動不安的青春和世界,在那段短短五、六年期間的繪畫,幾乎都是這樣的主題,直到不久進入了照相寫實的潮流而停止。
更多人對陳昭宏理解的是他在八十年代興起的照相寫實浪潮中,他高超多變的繪畫能力。讓大眾幾乎不太知道他青年時期、照相寫實之前的這一段創作。那是一段和後來大家熟知的寫實繪畫極大不一樣的。六十年代「扁平繪畫」創作(當時日本扁平繪畫說詞未興起,早於村上隆、奈良美智三十年),一種傾訴高於表現的一段時期。
我收藏中有他在畫布上只畫了一隻右眼睛,瞳孔中印照著自己的剪影;另一件則描繪了一個大半身的青年男體,水面下的胸腹腔皮囊已經溶解、內臟仍在運作、清晰可見;還有一件最讓我難忘的是在亞紀畫廊見過:一件帶著皇冠的女子,她豐盈身體與塗上艷紅指甲油、美麗腳趾的巨大作品。最近拍場難得出現一張這時期作品:一位女子雙面畫,一邊盛妝迎風妙齡女子,另一邊則是接近於醫學、身體肌肉結構的赤裸之對照。畫中女子同樣有著那個時期他常突顯的標籤:睜得很大的眼睛;這幅女子雙面畫讓我想起了同時期席德進的雙面自畫像,都有著相似的意境和內在意義。
陳昭宏那幾年的作品總是看似平凡技巧的表面下,去誇耀不對稱、不協調的情境與處境;那是戰後西方經濟起飛的歌舞昇平,存在的意義已成為讓嬰兒潮成年時的思辨,我想那時候初入西方世界的藝術家一定也正面臨不斷思考,尋找自己、看待自己的意義、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那是一個很難找到結論,只有透過不停地探索和對照,試著找出可能瞭解自己的方法。
可惜陳昭宏這樣的創作僅短短幾年。這少數幾張的稀有畫作,自三年前曝光後讓我驚為天人,一直努力爭取收藏,因為這個是我一直百思不解的人生考題,而當別人也曾在其中探索時,閱讀起來總有些慰藉之感。我想我們總是不斷地被這個世界的變化所驚嚇,或發出驚嘆、驚訝的反應,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於自己的不把握,所以憤怒、不滿、恐懼總藉著世界的許多事件而表達出來;如何與自己相對處、如何瞭解自己,才有機會瞭解外在的世界。
自我的認同和理解,幾乎是每天都會因應在心中發生的提問;就如同我掛在牆上,陳昭宏那張大的眼睛,瞳孔中對視著的半身剪影是誰?這也是每日早上起身、刷牙、洗臉之中,面對鏡子的我的自問。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海風號甜點列車:一面看海,一面吃甜點的幸福旅程
2025/05/05 -
潘光中/《愛你》:細膩情感和治癒內涵 喚醒你沉睡已久的戀愛細胞
2025/05/03 -
雀雀/歡迎光臨 二代咖啡:咖啡版深夜食堂 韓漫化身台灣輕喜劇
2025/04/26 -
雀雀/「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歸來仍是少女的初戀結局
2025/04/19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愛物惜福豐收最大的福氣:心滿意足的萬豐醬油
2025/04/14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