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塗翔文/「小美人魚」:幻覺的模糊美感
迪士尼為慶祝100周年,推出「小美人魚」真人版其來有自。除了近年本就陸續推動經典動畫真人化,更重要的是1989年版「小美人魚」為當年已走下坡的迪士尼動畫帶來「文藝復興」,因此這部作品意義不比尋常。也因此它的真人版備受注目,重點不只是女主角由黑人女星荷莉貝利出飾的政治正確爭議,回歸電影美學的本質來看,應該還是將它「真人化」適切與否的關鍵問題。
「小美人魚」其實是二度改編,原典來自大家最熟悉的安徒生童話,而1989年動畫版,先是削去了本來故事中強大的悲劇性,放大浪漫與詼諧的元素;然後又引入歌舞片類型的靈魂,透過亞倫孟肯、霍華艾許曼接近完美的詞曲,賦予全新生命。此番2023年的真人版,基本上從故事到歌曲都照本宣科,不敢鬆動舊典,幾乎是橫向移植。
一切都不敢更動原版太多,再配合厲害的動畫技術、恰如其分的選角,加上「芝加哥」導演勞勃馬歇爾的入主,基本上新版的「小美人魚」結果應該成功才是,但看來看去還是遠不如舊版動畫。最大問題出在本質上的落差,它本身就是童話故事,又包裹歌舞類型的外衣,偏偏這兩者都是需要強大「幻覺」的一種創作,真人化將一切趨向寫實,似乎不是最適切呈現的美學型式。
美人魚的身體變化、與魔鬼交換靈魂,其實都是很殘酷的命題,動畫讓一切模糊化,但真人版就不同了。海洋生物與色調的擬真度確實很精緻,但它整體偏暗不如動畫光鮮明亮,看來不夠可愛;烏蘇拉從動畫裡的嫉妒反派,變成巨大黑暗的邪惡怪物,而且還有權力鬥爭,這些都偏離了童話故事裡的單純性。連王子跟艾瑞兒船上訴愛的經典橋段,即使同一首歌曲,真實呈現後的節奏也沒有動畫版的俏皮討喜。整體來說,真人版力求寫實,卻削弱了30多年前動畫版那股天真浪漫的幻覺魔法,這似乎是「該不該」做的大哉問,而非做得「好不好」的緣故。
迪士尼一路改編經典動畫真人化,其實並不算成功。「美女與野獸」和「阿拉丁」只能說不功不過;「獅子王」讓動物全都擬真說話,頓失原典魅力。如今「小美人魚」因女主角膚色再引發爭議,事實上她的表現並不差,所以應該深究的是除了商業考量之外,這一系列的改編到底有沒有必要?是否真的有所突破?這似乎才是迪士尼最該傷腦筋的關鍵。
塗翔文
最新文章
-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
雀雀/台灣感性《我們與惡的距離II》為「最美的風景」升級
2025/06/21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我剛從「世博地獄」回來
2025/06/16 -
塗翔文/「馴龍高手」:真人版情感力量全面升級 喚起大人世界共鳴
2025/06/16 -
雀雀/《無赦之仇》角頭修羅道 韓國影劇呈現地獄朝鮮樣貌
2025/06/14 -
陳穎Ying C. /戰爭與日常:避難包中的能量與慰藉
2025/06/13 -
樂評人左光平/鄭宜農 以音樂畫記人生圓缺
2025/06/09 -
雀雀/台劇《喝酒吧!笨蛋》:故事和特調、調劑生命的滋味
2025/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