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家姚謙/《窗外》六十周年版本:畫中的林青霞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困惑;關於入老後的世界快速變化,和自我再定義重新思考,終於透過一趟較長、較遠的旅行之後,得到稍微緩和返回家中。家中信箱收到一本舊作再版;是瓊瑤女士〈窗外〉的六十周年版本。這似乎像是一齣舞台劇的轉場,雖然仍在原地但是四周已是重新換上的時空;對入老年如我來說,這本書的出現像似來自往日的一封信,一切如舊除了封面換了更觸景傷懷的一張照片。那是〈窗外〉小說翻拍電影的一張經典劇照,未滿二十歲的林青霞雙手撐著膠原蛋白滿滿的臉、張著滿是渴望與好奇大眼眺望著微高的遠方,一張的清新之照。
事實上我沒看過〈窗外〉這部電影,因為當時風氣師生戀題材被禁映。原著我在十歲未到的早熟少年時偷偷又迷惑地讀完。林青霞是在第二部電影〈雲飄飄〉上映後才成名,成名後才又被翻出她在處女作〈窗外〉的劇照。看到這張照片時我已經是正式進入青春期的衝動又多愁的少年了;對於當時才高中剛畢業穿著著中學服的林青霞,那清新模樣絕對是無法抵抗,就算今天重看還是會念念不忘;這張照片絕對是許多少男的傳家式「心水照」!
收到這本書另外讓我想起,兩年前收藏的一件邱炯炯先生的畫作,就是以這張照片為基礎,並且以自己的繪畫敘述所完成的一幅畫作。徹徹底底的與我有著完全不同的凝視。邱炯炯除了是一位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家,繪畫能力極為有天分,同時他也長年致力於電影創作。他的電影作品跟他的繪畫,有極大的相關與他童年祖父川劇丑角的啟蒙有著極大的關係。
透過創作藝術的交流,是一種透過外在的物相所引發的各自不同的觸動,例如時間的差異、經歷的差異等所各自不同的延伸,讓一個subject有了豐富的的層次,也對照出時間的意義。當然也促成了作者與閱讀者雙方對於存在的價值有了更明確的的思考。即使是一張照片,像是隻字片語的線索,引出了一篇文章,甚至宏大的論述。
所以在邱炯炯畫中的林青霞,沿著他的畫筆描述了朦朧的大眼直視著前方像似看電影般的專注,胸前一盤零食,同時撐臉之左手拿著一隻待啃食的小烤雞,形成了另外一種趣味,也反應了屬於邱氏之幽默,這樣的幽默經常都是隱藏著感傷的內核,如同瓊瑤女士的小說〈窗外〉;那段苦戀卻在輕描淡寫的少女清亮的眼神眺望中,投以了日後念念不忘的迴響。在邱炯炯許多的繪畫創作都有著這樣看似直白如段子的冷幽默的表述,在其表相下還有很多細節可供瀏覽,例如此畫中已經把窗繪出,窗內的女主角成了窗外閱讀者的凝視目標;我看著、看著自己也進入了這一個時光凝視循環裡。
而邱炯炯的畫作和他的電影一樣,常常借用了時光所製造出來的虛虛實實的畫面、似乎有憑有據卻又一廂情願的屬於私人隱密的欲望、癖好的自溺,看似卑微卻又理直氣壯的存在過自己的意念之間。那過盡千帆的靈魂滄桑,卻仍然似一少年般的多感,總是值得再三閱讀。
而〈窗外〉已經又是另一個世界了。
最新文章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