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驛家麵包屋!有力量的麵包,以經驗累積飽滿成就
驛家麵包屋在嘉義市火車站附近,開業八年。這期間,守望著嘉義文創園區、嘉義美術館興起,同時感受著消費者對於麵包口味喜好的變化。
只要待下來、世界就是你的
店主人羅翊嘉,服役時被派往多明尼加共和國,發現那裡竟有兩家台灣同胞經營的麵包店,因此萌生了學做麵包的念頭。退伍後加入職訓班學得基本技能,再到台北市內湖區的名店Le Gout工作。
「一星期還沒過完就想逃了!」翊嘉說,到Le Gout才知道做麵包有多麼辛苦,當下懷疑選錯行業。店裡師傅勸告他:「只要待下來、世界就是你的」;翊嘉果真待了下來,歷經各種技能的磨練,還經常向老闆購買材料,下班後繼續在店裡練習。五年之後,他回老家創辦驛家麵包屋。
堅持慢慢做就能感受市場轉變
開業後,翊嘉一人主理所有的麵包製作,因為種類繁多、步驟各自不同,他的日常工作就是隨著縝密交錯的工序流程表,不斷的來回反覆。有些產品例如德國酸種麵包,製作過程很長,甚至需要提早一星期培養酵母菌。
帶著信心回家開店,初期並不順利,因為顧客早已習慣傳統台式麵包,覺得歐式麵包太硬、太黑,不合口味。翊嘉堅持到現在,感受到市場漸漸轉變,不但顧客開始接受歐式麵包,甚至西方特定節慶日的傳統甜點,例如法國人的主顯節必備、千層酥外皮加入杏仁奶油餡的國王派;或內餡填滿果乾和堅果、發源自德國的耶誕節甜點史多倫麵包,都已經成為本地消費者喜愛購買的應景食物。
成功的「力量」
麵包基本材料只有麵粉、酵母、鹽、水,卻千變萬化。翊嘉說,做麵包是工藝,做成功卻要依賴靠科學。從培養酵母開始,攪拌、揉和、發酵、塑形、烘烤等過程,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作用不斷累積力量,最後迸發在麵包烘焙時刻,焦脆外表形成若山若谷的裂紋。橫切開來,麵包體內孔隙排列和形狀,來自氣體力量的流動與穿透。麵包出爐、接觸烤箱外的低溫空氣,表面瞬間爆裂,發出脆裂聲響;即使音量微弱,翊嘉總是能夠聽到其中的力量!
用「力量」判斷麵包製作是否成功,來自Le Gout的工作經驗。「力量」說來抽象,但長時間一個人待在廚房、雙手做出每一個麵包的翊嘉,每當烤箱打開、看到出爐麵包的力量飽滿乍現,就是他的成就感來源。
麵包不能只是好看,還要用口品嘗、用鼻子嗅聞。翊嘉延續Le Gout精神,堅持最好的材料和設備,雖然成本因此墊高,但口感、香氣的提升,都是最直接的回報。麵包製作難度高,但在台灣的市場價格卻落後於花俏的蛋糕;即使如此,翊嘉依舊鍾情於麵包。他相信,重覆一件事、將細節做到最好,就是力量的來源。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