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驛家麵包屋!有力量的麵包,以經驗累積飽滿成就
驛家麵包屋在嘉義市火車站附近,開業八年。這期間,守望著嘉義文創園區、嘉義美術館興起,同時感受著消費者對於麵包口味喜好的變化。
只要待下來、世界就是你的
店主人羅翊嘉,服役時被派往多明尼加共和國,發現那裡竟有兩家台灣同胞經營的麵包店,因此萌生了學做麵包的念頭。退伍後加入職訓班學得基本技能,再到台北市內湖區的名店Le Gout工作。
「一星期還沒過完就想逃了!」翊嘉說,到Le Gout才知道做麵包有多麼辛苦,當下懷疑選錯行業。店裡師傅勸告他:「只要待下來、世界就是你的」;翊嘉果真待了下來,歷經各種技能的磨練,還經常向老闆購買材料,下班後繼續在店裡練習。五年之後,他回老家創辦驛家麵包屋。
堅持慢慢做就能感受市場轉變
開業後,翊嘉一人主理所有的麵包製作,因為種類繁多、步驟各自不同,他的日常工作就是隨著縝密交錯的工序流程表,不斷的來回反覆。有些產品例如德國酸種麵包,製作過程很長,甚至需要提早一星期培養酵母菌。
帶著信心回家開店,初期並不順利,因為顧客早已習慣傳統台式麵包,覺得歐式麵包太硬、太黑,不合口味。翊嘉堅持到現在,感受到市場漸漸轉變,不但顧客開始接受歐式麵包,甚至西方特定節慶日的傳統甜點,例如法國人的主顯節必備、千層酥外皮加入杏仁奶油餡的國王派;或內餡填滿果乾和堅果、發源自德國的耶誕節甜點史多倫麵包,都已經成為本地消費者喜愛購買的應景食物。
成功的「力量」
麵包基本材料只有麵粉、酵母、鹽、水,卻千變萬化。翊嘉說,做麵包是工藝,做成功卻要依賴靠科學。從培養酵母開始,攪拌、揉和、發酵、塑形、烘烤等過程,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的作用不斷累積力量,最後迸發在麵包烘焙時刻,焦脆外表形成若山若谷的裂紋。橫切開來,麵包體內孔隙排列和形狀,來自氣體力量的流動與穿透。麵包出爐、接觸烤箱外的低溫空氣,表面瞬間爆裂,發出脆裂聲響;即使音量微弱,翊嘉總是能夠聽到其中的力量!
用「力量」判斷麵包製作是否成功,來自Le Gout的工作經驗。「力量」說來抽象,但長時間一個人待在廚房、雙手做出每一個麵包的翊嘉,每當烤箱打開、看到出爐麵包的力量飽滿乍現,就是他的成就感來源。
麵包不能只是好看,還要用口品嘗、用鼻子嗅聞。翊嘉延續Le Gout精神,堅持最好的材料和設備,雖然成本因此墊高,但口感、香氣的提升,都是最直接的回報。麵包製作難度高,但在台灣的市場價格卻落後於花俏的蛋糕;即使如此,翊嘉依舊鍾情於麵包。他相信,重覆一件事、將細節做到最好,就是力量的來源。
最新文章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迎接,餐飲「小」時代
2024/09/16 -
雀雀/大陸古裝偶像劇「度華年」 隱含當代既視感與警世意味
2024/09/14 -
Ying C. 陳穎/麵包產值巨大、商機無限?淺談獨立麵包店的危機與前景
2024/09/12 -
雀雀/戲劇性,是共通的國際語言:許光漢話題韓劇「無路可走:輪盤賭」
2024/09/07 -
潘光中/話題劇《唐朝詭事錄》 打破熱門IP與流量演員迷思
2024/08/31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友善複利在人間:JIAMI呷米
2024/08/25 -
正港分局/雀雀劇評:台劇豪華陣容同樂會 木曜4超玩認真演
2024/08/24 -
飲食作家葉怡蘭/再偏遠也總能尋出一個所在:到處喝咖啡
2024/08/18 -
雀雀劇評/科技來自人性 台劇「Q18」與觀眾一起歷經人生課題
2024/08/17 -
藝術收藏家姚謙/透過肖像畫,閱讀別人也閱讀自己
2024/08/15 -
鬼才之道/塗翔文影評:台灣類型電影 展現成熟樣貌的里程碑之作
2024/08/13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有特色的「城市迎賓列車」 帶給觀光客美好的第一印象
2024/08/12 -
雀雀/追星追到下輩子!「我推的孩子」揭秘演藝圈生態
2024/08/10 -
Ying C. 陳穎/台灣真的需要更多米其林主廚嗎?論基礎訓練與專業認知的重要
2024/08/08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或者安醬:隨遇而安的選擇 將美感美食注入科技生活圈
2024/08/04 -
她的日與夜/雀雀劇評:大人系初戀感 引領跨世代觀眾族群共鳴
2024/08/03 -
袁永興/拍謝少年「噪音公寓」:重溫過往時間軸 搖滾人生繼續邁進
2024/07/30 -
從《巴黎,德州》到《我的完美日常》——論德國名導文溫德斯的追尋旅途
2024/07/2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