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小吃的色彩:王意馨《巷仔口的美食家》
台灣小吃眾多,每個人記憶裡都有香氣撲鼻、令人垂涎的口味愛好。但是,你是否記得這些食物的顏色?
食物設計師王意馨的小吃速寫畫,繽紛色彩直接衝撞了我的眼睛。去年十月,她出版《巷仔口的美食家》,收錄二百多件台灣小吃的速寫畫作和調查筆記。這些作品活潑傳神,透過視覺啟動我大腦裡的味覺聯想。
意馨從小喜歡繪畫。大學念教育系,但上課都在畫圖,畫下每天吃的食物。這些看似遊戲的自我訓練,是她專注食物繪畫的開始,也養成了對於食物形與色的敏銳觀察和記憶。
雙腳帶她遠走異國,食物讓她認識世界。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學習設計,她開始將食物畫融入設計作品。前往南美洲玻利維亞的實習,她忙著畫下前所未見的食物,單是馬鈴薯就認識了三百種!到了葡萄牙,從食物中看到新世界,她不斷的畫,完成以當地食物為主題的繪本書《玩食誌(OUNCE MAGAZINE)》。接著經由朋友介紹,她帶著好奇心旅行、觀察和繪畫食物,陸續完成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美國等主題的《玩食誌》。
疫情封閉世界,意馨回到台灣,卻開啟了新的旅程。《巷仔口的美食家》是她用兩年時間走遍台灣、認識小吃的成果記錄,也是各地朋友推薦的台灣小吃導覽地圖。書的編輯以台灣縣市區分,占篇幅最多是大台北,其次台南市。外婆家在府城,意馨擁有許多充滿親情的台南小吃回憶。大台北是她熟悉的地方,因為幅員廣、人口多,是意馨認為小吃選擇最多元的區域。
意馨使用彩色鉛筆在牛皮紙作畫,必須著力上色並且鮮明用色,畫面才能躍顯在暗棕色的牛皮紙面。這是她作品看來既繽紛又沉穩的原因。使用牛皮紙的習慣,來自一次順手用了裝麵包的牛皮紙袋速寫,畫完後很喜歡這樣的色彩風格,於是牛皮紙成為她旅行速寫的標準配備。
現在用餐流行「相機先吃」,但意馨總是「畫筆先吃」:彩筆當筷子、眼睛代替嘴。一些店家不適合立即作畫,她先觀察食物形色、拍照記錄,吃完再回家補畫。
書裡推薦最多的小吃是肉圓,總數超過十家。環遊台灣吃一圈,意馨認識了好多種肉圓,長相、餡料各異,料理方法也不相同,油浸、煎、炸、蒸都有風味。在她經驗裡,好吃的肉圓在彰化和南投最為密集。意馨自己設計的畫作商品,也有一款印上肉圓的T恤,十分幽默。
意馨著力最深的作品,是用食物、食材填滿整個海島輪廓的台灣全圖。細看這一筆一畫的色彩重疊,凝聚著台灣的天地自然與風俗人情,幸福感油然而生。價錢親民的小吃,食材、製作卻不簡單;感恩台灣的豐饒及包容,孕育如此精彩的常民飲食文化。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