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人左光平/被分眾與流行夾擊的「金曲35」
每年的金曲獎是針對前一年的發行作品做評選,近年的分眾流向,讓許多傑出的獨立製作作品能被聽見並浮出檯面,昨晚評審團主席陳子鴻的敘述中也提到,當代其實並不特別存在主流市場。但是這個現象事實上會造成評審團在選出入圍名單與給獎上有相當大的顛簸,標榜「流行音樂」金曲獎的獎項,在各種眼光與期待下,該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今年的評審制度在初審階段做了比較大幅度的調整,原先演唱組五十人左右規模全數聆聽的評選方式,增改爲超過一百位的評審依專業項目分組評選,方式也從過去的給分調整為簡單的是非題,以推薦與否作為選項,讓初審流程能加速進行,也讓更多人接觸到了金曲獎的評審機制,貢獻自己的美學和聆聽標準。而複審(入圍名單)和決審(得獎名單)則維持原規模和方式,同樣承接大評審團的初審結果由二十人左右的評審團續行討論並表決出入圍和得獎名單。
今年的報名件數超過2萬「件」,但是在件數上的文字敘述其實是這樣的,當某一首歌同時報名了作詞、作曲、編曲、年度歌曲的話,會是4「件」。去年的典禮上陳綺貞擔任頒獎人時提到,總共有7742首歌角逐年度歌曲,才是比較接近真正報名曲數的敘述。不過即使是7千多首歌,也著實需要花好幾個月才能真正聽完,苦勞與快速的審美疲勞是我自己過去擔任評審最大的難關。
坦白說,2023年屬實並非唱片大年,整體作品的有效宣傳度也相對沒那麼高,對聽眾來說的特色容易粘糊。而金曲獎正是一個在提醒中提供前瞻角度的獎項,我看到有評審在會後發文提到,已經準備好「被討厭的勇氣」,當然也有人提出自己和得獎結果不一樣的看法。有討論,當然是對作品的知名度更好的事情。我自己綜觀整體名單,想像過程,我覺得金曲獎未來要做的,或說我想像中金曲獎應該達到的作用,應該不是單純整理我們之前聽了什麼,而是能夠透過名單告訴大家之後或許可以多聽聽什麼。
最新文章
-
雀雀/「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歸來仍是少女的初戀結局
2025/04/19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愛物惜福豐收最大的福氣:心滿意足的萬豐醬油
2025/04/14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