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人左光平/被分眾與流行夾擊的「金曲35」
每年的金曲獎是針對前一年的發行作品做評選,近年的分眾流向,讓許多傑出的獨立製作作品能被聽見並浮出檯面,昨晚評審團主席陳子鴻的敘述中也提到,當代其實並不特別存在主流市場。但是這個現象事實上會造成評審團在選出入圍名單與給獎上有相當大的顛簸,標榜「流行音樂」金曲獎的獎項,在各種眼光與期待下,該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今年的評審制度在初審階段做了比較大幅度的調整,原先演唱組五十人左右規模全數聆聽的評選方式,增改爲超過一百位的評審依專業項目分組評選,方式也從過去的給分調整為簡單的是非題,以推薦與否作為選項,讓初審流程能加速進行,也讓更多人接觸到了金曲獎的評審機制,貢獻自己的美學和聆聽標準。而複審(入圍名單)和決審(得獎名單)則維持原規模和方式,同樣承接大評審團的初審結果由二十人左右的評審團續行討論並表決出入圍和得獎名單。
今年的報名件數超過2萬「件」,但是在件數上的文字敘述其實是這樣的,當某一首歌同時報名了作詞、作曲、編曲、年度歌曲的話,會是4「件」。去年的典禮上陳綺貞擔任頒獎人時提到,總共有7742首歌角逐年度歌曲,才是比較接近真正報名曲數的敘述。不過即使是7千多首歌,也著實需要花好幾個月才能真正聽完,苦勞與快速的審美疲勞是我自己過去擔任評審最大的難關。
坦白說,2023年屬實並非唱片大年,整體作品的有效宣傳度也相對沒那麼高,對聽眾來說的特色容易粘糊。而金曲獎正是一個在提醒中提供前瞻角度的獎項,我看到有評審在會後發文提到,已經準備好「被討厭的勇氣」,當然也有人提出自己和得獎結果不一樣的看法。有討論,當然是對作品的知名度更好的事情。我自己綜觀整體名單,想像過程,我覺得金曲獎未來要做的,或說我想像中金曲獎應該達到的作用,應該不是單純整理我們之前聽了什麼,而是能夠透過名單告訴大家之後或許可以多聽聽什麼。
金曲獎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軸線
2025/09/15 -
雀雀/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平衡敘事 其實是藏得深的高明性平鋪陳
2025/09/13 -
Ying C. 陳穎/從理念到餐桌:當代名廚的「純植物」挑戰
2025/09/10 -
馬欣/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善惡的複雜矛盾深刻呈現
2025/09/08 -
雀雀/我們六個:真實社會事件影視呈現 觸動觀眾反思
2025/08/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合時宜的迷戀
2025/08/28 -
雀雀/《書卷一夢》、《錦月如歌》逆天改命戲中戲 打中觀眾的心
2025/08/23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北歐人與自然相處的哲學
2025/08/19 -
潘光中/書卷一夢:穿書題材破壞性創新 為傳統古裝題材注入活力
2025/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