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2024 X-site計畫《林木林》亮相!以25座樹柱構築城市裡的森林

2024/05/10 陳宜慧

如何把森林體感放進城市裡?全新登場的2024 X-site計畫首獎作品「林木林」,於5月11日至7月2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戶外廣場亮相。此作由跨領域團隊「感想工作室」從繁茂枝葉相互疊襯的想像之中汲取靈感,把森林的恆常意象與細碎光影轉化為動態建築空間,透過作品《林木林》,邀請大眾一同遊走於這片透過類比自然所幻化而出的森林。

跨領域團隊「感想工作室」從繁茂枝葉相互疊襯的想像之中汲取靈感,將森林的恆常意象與細碎光影轉化為動態建築空間《林木林》。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跨領域團隊「感想工作室」從繁茂枝葉相互疊襯的想像之中汲取靈感,將森林的恆常意象與細碎光影轉化為動態建築空間《林木林》。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以類比手法擷取漫步林中體感記憶

由跨領域團隊「感想工作室」(office one senses, OOS)所打造的作品《林木林》(Analogue Forest),基地由階梯劃分成三段高度遞進的平台,同時也是訪客步行至美術館主入口的必經之地。團隊透過類比的手法,擷取漫步林中的體感記憶與空間經驗,為夏日如織的遊人創造出舒適、流動、開放的自由建築。

整體作品由25座不時微動的樹柱,以及一片幾近無重量的黑色網布屋頂所構成,創造出大面積的遮蔭,同時也創造出一個多向的異質性場域,不只允許風、光、水進入內部空間,訪客在這座「森林」中亦能深入漫遊,或穿越或停留。柱體將隨著風力、雨水甚至人群的觸碰等外力,而產生微小的搖擺與轉向,伴隨著光影於通透針織網布中游移的過程,呈現出層次多變的移動風貌。

《林木林》坐落於北美館前的戶外廣場,環境主要以青色的蛇紋岩板鋪就而成,被周邊繁雜的交通網絡與人造景觀所圍繞,並夾雜著零星的自然。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木林》坐落於北美館前的戶外廣場,環境主要以青色的蛇紋岩板鋪就而成,被周邊繁雜的交通網絡與人造景觀所圍繞,並夾雜著零星的自然。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木林》內部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木林》內部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木林》內部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木林》內部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將廣場化為作為一座臨時森林

在設計建構上,團隊為了固定幾乎沒有重量的頂棚,整體建築的量體大都集中在各個以「自由站立」(free standing)置放的無基礎柱體上。而單元本體則由木頭的直交集成材(CLT),以強化螺栓與五金組件接合而成,至於趨近中心的單元則隨著高度與重量的增加而漸趨恆定。

同時,作為整體空間核心的中央柱體,則伴隨向四面降下的棚帳,串聯成相互牽動與平衡的柱網結構系統。在類比森林的同時,也擬合了以秩序理性為底的基本(fundamental)之建造經驗與建構語彙。「感想工作室」表示:「這座(美術館)廣場作為城市中一處蒸騰浮動的空白,我們決定為人們帶來一座臨時的森林,它矗立在離土的迷惘之中,並化為了一種未知——進入這座森林的人們從城市的脈絡中脫離,樹柱的搖擺之間,是探索的起點亦是歸處。」

《林木林》由25座不時微動的樹柱,以及一片幾近無重量的黑色網布屋頂所構成。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木林》由25座不時微動的樹柱,以及一片幾近無重量的黑色網布屋頂所構成。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團隊透過類比的手法,擷取漫步林中的體感記憶與空間經驗。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團隊透過類比的手法,擷取漫步林中的體感記憶與空間經驗。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本屆X-site計畫更以北美館館藏作品——郭雪湖《圓山附近》為靈感,推出公眾系列活動《森華計畫》。以畫作為軸心、共學走讀為起點,邀請三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從視覺表現、聲音創作和身體感知等藝術視角,拓展《林木林》類比森林的概念。透過《森學-橋的另一邊是木》現地踏查的自然養分、《森寫-借鏡之地》夜光油墨書寫的視覺符號化、《森響-聲林記憶》呈現的聲音抽象重組,以及《森講-我是一棵移動的樹》講座所探討的森林共感之中,重返自身與自然間的多維連結。

團隊透過樹柱創造了一個多向的異質性場域,不只允許風、光、水進入內部空間,也邀請訪客進入這座「森林」漫遊。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團隊透過樹柱創造了一個多向的異質性場域,不只允許風、光、水進入內部空間,也邀請訪客進入這座「森林」漫遊。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感想工作室」團隊合影。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感想工作室」團隊合影。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團隊「感想工作室」簡介

感想工作室成員為鄭皓鍾、邱元甫、張博允、陳思安、黃郁慈,現居於歐洲、日本與臺灣各地,在X-site的創作過程中他們跨時區、跨文化,將建築、設計與藝術跨域結合,從想像抑或自身的感知出發,思考、理解並進一步探求空間/經驗的可能性。

「2024 X-site:林木林」

展期:2024/05/11-2024/07/21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相關公眾系列活動請洽:http://www.tfam.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2025/06/20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2021/07/04
【優人物】打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新氣象 不走傳統路的藝術家 王俊傑

【優人物】打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新氣象 不走傳統路的藝術家 王俊傑

2022/09/18

最新文章

「接海之島」展區示意圖。透過時間、空間與觀點的交錯,引領觀者思索社會結構與文化記...

2025臺灣文博會「水風景」8月登場!4大主題館一展水文化多元想像

2025/07/02
徠卡百年特別版!4款經典機型向徠卡I型相機深情致敬。圖|徠卡

徠卡百年特別版!4款經典機型向徠卡I型相機深情致敬

2025/07/01
2025台灣設計展首次移師彰化,10月10日正式登場!今年以主題「彰化行」打開百...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永真急制操刀主視覺、三大展區10/10登場

2025/07/01
國家鐵道博物館7月31日第一階段開館,亮點空間搶先看! 圖/文化部提供

「國家鐵道博物館」7/31首波開館!6大古蹟建築修復空間、8個展覽亮相

2025/06/30
影后舒淇。圖/Bottega Veneta提供

Bottega Veneta無Logo美學 以工藝為載具 Intrecciato低調邁向50周年紀

2025/06/27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9月5日至11月16日開展。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公布!馮宇以馬祖人的手感受島民生命力

2025/06/25
圖/好感空間展提供

「2025好感空間展」7/3-7/6大臺南會展中心登場!以6大展區探索理想生活

2025/06/24
五月天怪獸和阿信日前把握巡演空檔,現身「MAYDAYLAND台北限定特展」為歌迷...

五月天大巨蛋演唱會登場在即,怪獸、阿信親自導覽「MAYDAYLAND台北限定特展」

2025/06/20
華康字型設計論壇《言嶼之間》。圖|華康字型提供

感受島嶼的多元語氣:華康《言嶼之間》論壇 探索字型中的詩意對話

2025/06/20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