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與靜物10X10企劃!Still life with its motion
5oo Mook Vol. 3《Moving the Still》為題,於2024年10月正式發刊!這一期第一篇章〈Chapter 1|Stillscape_〉,我們邀請各有擅長的10位攝影師,請他們拍攝「靜物」、同時回答關於靜物的3個問題。這個看似簡單的企劃,從討論的過程到最終的成品,都極其有趣。
什麼是「靜物」?
我們向攝影師提出的需求是「白背景靜物」,這是業內每位攝影師,無論拍攝物件或人物的基本課題,定義方向時,還有點擔心,會不會最後得到10張棚內拍攝的商品照。其實有點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攝影師們在思考「白背景」時,10個人有10種不同的定義,我們一律回答「只要求白背景,至於什麼是白背景,可以依照你們各自的想像,這是你們的創作,只要你認為它是白背景,它就是!」我們相信,當想像的維度越開放,發展出來的樣貌就會越有趣。
甚至在討論「被拍攝的靜物」時,也有人問「只能拍一件嗎?還是可以多件?」因為一個物件和多個物件之間產生的關係,又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攝影師們交稿的作品,如同5oo Mook Vol. 3所見,排版時故意抽離文字,讓大家先一口氣閱讀10張影像,最後再對照每位攝影師的詮釋。有些作品乍看之下沒有邏輯,搭配文字後,卻能浮現另一種回甘的況味。這裡也依循5oo Mook的作法,一反網路文章的圖文排版邏輯,先讓大家把照片看完,最後再上文字。當然如果有機會入手5oo Mook,翻看書頁、閱讀這10張被設計師重新排列的照片,必定又會有另一番不一樣的感受。
以下讓大家參考,當時向攝影師邀稿時的文字需求:
需求1:5oo Mook想邀請10位攝影師,各自以「白背景拍攝靜物」(如果想要更多線索,也可以打電話給我)
需求2:請回答下面3個問題:
Q:拍攝這張照片的當下情境為何?
Q:透過這張照片想傳遞什麼的概念?
Q:「Still life」的定義?
01 羅柏麟 BO-LIN Lo|萬物皆有其意
在東部的某座小山上所拍攝,金屬材質的相機在炙熱的天氣下運作得發燙,強烈的光線照射在這些物件上,好像回到我在同個太陽下看見並撿到它們的當下。
物件是從旅行中未經安排的臨時行程(在東邊的海岸參與朋友的帆船練習)在海灘上撿拾的漂流物:不知名的魚骨頭、貝類、植物、纖維、乾燥的藻類或珊瑚、竹片、木頭、樹皮和枝幹、塑膠瓶罐的局部、釣魚線等。這些沒人要的東西,經過海水的長時間的浸製與陽光的曝曬,形成一種難以言喻的痕跡與美感。撿是為了拍攝,但評斷標準是個人喜好,看似沒有特別意義,但視線與物件交會時,又有什麼莫名的意義快要產生。
試想所有東西,無論是有機物或無機物,它們都曾被誰使用、或生長在某處,歷經一段不可考的過去。從陸地上落海、又或從海中浮起,直到被浪拍打上岸、被陽光曝曬,然後被我撿到,即使不談物件之間的交會,概率幾乎趨近於零,因為拍攝才將一切串連。
構圖是隨意的,不想有刻意的敘事,若想看圖說故事去解釋,那就好比推理,也都只是看的人的想像與釋譯。
也許也可以這麼說:我只是在無意義間尋求意義,或是萬物皆有其意。
喜歡把Still Life直譯成中文,有點詩意的想像,「仍然生活著」或者「持續存在著」。用攝影視角破壞了看似原封不動的東西,它們變成影像繼續存在著。
(編按:因為柏麟的作品太像從舊照片裡挑選的作品,但邀稿之初,柏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想法和回饋,他交稿時忍不住問他,他說是特別拍的,為了交這個作業,在夏天的烈日下曬了幾小時才完成,因為太感人,必須特別寫出來。)
02 連思博 EGG|放鬆看得更全面
拍下一只戴在手上2-3年的戒指,紀念一個6月剛完成的階段性任務,這張照片彷彿也說著:生活平平淡淡的,就算有了這份重量,「舒服的度過」是想要一直維持的基本要求,過程中會上升也可能會下降,但沒關係都好!記得高中畫靜物時老師曾說「當在畫靜物的時候,要瞇著眼睛看!這樣才能判斷光影在畫面上的感覺,有時候太刻意的觀察,會影響自己判斷光影的正確性,放鬆得看,會看得更加全面!」
03 康志豪 Kris Kang|不要停止接受新事物
在一團亂的工作室,隨手拿起物件堆疊出像盆栽的構造,這就像網路社群時代,每個人都想盡辦法,把自己生活好的壞的各種面向,呈現在社群頁面、在群眾的視野中供人觀賞,有如盆栽。不是想批判,而是這種「分享」行為的公私領域界定、人設、消費等,複雜網路生存守則,已經重新定義現代生活,想用一種中性的觀看方式,表現這樣的現代性。對我來說「Still Life」是,不要停止接受新事物、不要停止消費、也不要躲避它帶來的各種好處與壞處。
04 林科呈 James Lin|攝影是一門封存的藝術
對我來說攝影,是一種封存,我用封存的方法,封存被封存的物件/罐頭。「拍攝」這件事跟罐頭很像,把當下切割下來,讓未來的自己品味翻閱,而物件的本身(鯖魚罐頭),這是我在颱風夜吃的那一頓晚餐,我可以透過味道,回溯無數次那一晚的餐食,影像就像味道,都能快速讓人翻開過去。「Still life」是無生命、靜止,甚至沒有流動;是瞬間,亦是不再改變。
05 王思予 Emma SY Wang|白背景中的時間流動
拍照的靈感來自生活中,所有以白色為背景定格的瞬間。在工作中,拍攝白背景時,主體之外的其他任何細微的瑕疵,都會被放大檢視,修掉或除去。我希望捕捉白背景布,因時間、人留下的皺褶,用它的光影和質地,傳達時間的線性流動。「Still Life」字面意思是不變的無生命靜物,但在攝影中它代表經過精心安排過的有生命的主題。我想透過捕捉不可重複的皺褶,表達靜謐中的流逝。
06 劉千鈺 Cyu Liu|生活的記憶來自微小的差異堆疊而成
這是一個陽光很強的熱天,如果要將我在巴黎感受到的事物,變成一張靜物畫,那就必須包含陽光、樹影、水果和白酒!於是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這些零碎巴黎印象的集合。後來發現,天啊!長得也太像小時候學畫要臨摹的靜物畫了吧,小時候還想說有什麼靜物會被這樣擺?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我非常喜歡觀察陽光和植物,陽光雖然相對於我們擁有的時間,是一種恆常的存在,但每天都能讓眼前所見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所堆疊構成的生活記憶,就是 Still life吧!
07 黃奕凱 HuangYiKai|自然融入生活中的Still Life
為新家從東京購入的壁鐘,切角造型在午後,恰好吻合家中陽光照射進來的角度,這份懸掛時沒有計算過的巧合,特別想用照片紀錄下來。木鐘儘管靜止不動,卻承載著流動的時間,在這裡也伴隨變幻的光線,其多切角的實木邊框,在不同的角度觀看時,木頭折射的光澤,也各不相同,有時展現自然的木紋,有時則因為陽光的照射,呈現金色的光芒。我認為這很契合「Still Life」這個詞彙的含義:靜物看似靜止,卻以某種型態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08 陳詠華 Chen Yung Hua|生活中,某一刻濃縮的寧靜與提示
我把平時拍攝花卉的紙張攤開,紙膠在牆上緊抓紙張的四肢。堆疊方圓不一的香皂時,一邊思考它們的排列組合,一邊讓皂體透過手的溫度、讓油脂的痕跡留在紙上,彷彿短暫卻持久的留下一些記憶。我喜歡在洗澡時,使用隨當下心情或喜好,選擇不同顏色、形狀的香皂,於是我決定透過這樣的視角,記錄下近期使用的肥皂。對我來說,洗滌是某種儀式,除盡身體多餘油脂外,也隨著那泡沫若夢撫過肉身,帶去當下的煩悶與疲憊。隨著日常的使用肥皂逐漸改變形體,逐漸消融,成為了日常,成為了時間流逝的痕跡。
09 簡子鑫 |攝影是從當下,切割一張過去的瞬間
在青森的喫茶店,桌上的冰開水在窗光下晶瑩透亮,近看好似一座湖泊,短暫的帶我離開喧囂的生活。羅丹說:「這世界並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太習慣生活裡的人事物,總是懊悔過去,擔憂未來,而變得對生活或活著無感,忽略其實只要用心觀察和體會當下,美也會無所不在。Still為靜止的,Life為生命,雖然最早是源於歐洲繪畫的傳統,泛指對於靜物的描繪,但我覺得其一詞更能呼應攝影的本質,像是從當下的現實裡,切割出一張過去的瞬間,每個被拍下的畫面都是靜止的生命。
10 林佑任 自然中一切有其存在的原因
在空無⼀⼈的海邊發現⼀片⻄瓜⽪,彷彿⼀艘在海洋中的⼩船,是誰留下的不重要,微妙的巧合讓它成為了⼀艘船。⼈們總是追尋著某種可以帶他們通往「成功」的載體,但常常在沒有想清楚⾃⼰想去哪裡的情況下,匆匆忙忙地跳上了某艘船,沒發現那只是⼀個被利⽤完、被⼈遺棄在沙灘上的⻄瓜⽪。想要⽤這張有點可愛有點詼諧的⻄瓜⽪來呈現,我們常常被表⾯的狀態模糊了的認知。我不喜歡擺弄光線和物體的狀態,每⼀件事情都有它存在和產⽣的邏輯,模仿或組合不同符號,去追尋某種美感令⼈厭倦。在⼤⾃然中⼀切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去理解並將其捕捉,才是我想要拍的樣貌。
500 Mook Vol.03 Contens 目錄
Chapter 1|Stillscape_
現實的表象不止於日常
10位攝影師、10張攝影創作,定義當代的StillLife
王思予、林佑任、 林科呈 、康志豪 Kris Kang 、 連思博 、 陳詠華 Yung Hua Chen 、黃奕凱、 劉千鈺 、簡子鑫、羅柏麟 BOLIN 柏麟
Chapter 2|A New Kind
關於一種新的_石頭故事
➢ 石的變態_王聰威 x Raito Low
➢ 石の上にも三年_川村洋一
➢ 岩石、泉水與身體的對話空間_Peter Zumthor
Chapter 3|The Flow with Movement
CHANEL風格律動,移動、擴展和互動
➢ 以時尚之名,改變女性的運動風景
➢ 香奈兒腕錶暨珠寶部總裁Frédéric Grangié _創意,因自由而生
➢ 運動風格與設計關鍵字
Chapter 4|Passage of time
軌跡,在意志與偶然之間,持續運動和生長,直到沒有
➢ 未來藝術世代的探照燈,CHANEL Culture Fund
➢ 藝術對談: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劉祺豐、阮鳳儀、王希文
➢ 從硬邊際的中介,走出一條詩意路徑_William Kentridge
➢ 未來圖書館_藝術家Katie Paterson
➢ 重建巴黎大皇宮_建築師Chatillon Architectes
➢ 法國運動時尚演變史_巴黎時尚博物館Musée Galliera
Chapter 5|Visible & Invisible
➢ 「生物主義」未來藝術_藝術家 Aljoscha
➢ 矛盾並存,才是這世界本來的面貌 瑞士藝術家 Zimoun
➢ 小石與光束 日本當代設計團隊 we+
《𝟱𝟬𝟬𝗠𝗼𝗼𝗸》𝗩𝗢𝗟.𝟬𝟯
編輯總監|林佳育
專題主編|張翔、詹筱苹
作者編輯|郭慧、李擴、何桂育、高綺韓、陳宜慧、杜綺文
視覺設計|盧翊軒、見本生物、劉書堯、陳宸麒、本地遙控𝗟𝗼𝗰𝗮𝗹 𝗥𝗲𝗺𝗼𝘁𝗲
雜誌出版|𝟱𝟬𝟬輯
最新文章
-
「2024台灣設計週」12/7 松菸登場!集34組國內外團隊創意開啟AI之門
2024/12/06 -
攝影師許安榮iPhone視角的董陽孜!透過鏡頭傳遞書法家對文字的熱愛
2024/12/06 -
佐藤大睽違8年再訪台!勤美術館開幕首展攜手nendo百件設計登場
2024/12/04 -
Apple Vision Pro 12/17台灣上市!實體店預約享30分鐘全新視覺與操作體驗
2024/12/03 -
CHANEL/龔書章:透過最細緻的工藝 呈現文化的本質
2024/11/29 -
CHANEL/葉忠宜:簡約與高調衝突之下美感,是一種和諧與寧靜
2024/11/29 -
CHANEL/走進淬煉時代美學的空間維度,許瑋甯、昆凌、陳柏霖、桂綸鎂分享喜愛的設計
2024/11/29 -
CHANEL/時間就是最好的創作!專訪香奈兒腕表創意工作室總監Arnaud Chastaingt
2024/11/29 -
CHANEL/如藝術品般的珠寶創作5大符碼,定錨香奈兒風格
2024/11/29 -
CHANEL/香奈兒台北101腕錶暨高級珠寶旗艦店,探索5大藝術觀點
2024/11/29 -
CHANEL/香奈兒台北101腕表暨高級珠寶旗艦店開幕!乘載香奈兒風格語彙的藝術殿堂
2024/11/29 -
能量與力學的詩意展演:messagingleaving、雜波ZAP於東京DESIGNTIDE TOKYO展出《迴路》系列新作
2024/11/28 -
2024 App Store大賞!45個年度最強App+遊戲都在這
2024/11/26 -
東京建築女子/一睹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小案子!小丘上的笠間之家
2024/11/23 -
2024Openbook好書獎攜手白輻射影像 與台灣三大風格攝影師協力跨刀響應
2024/11/20 -
江詩丹頓/「藝術大師」Métiers d’Art 系列 手上的微型美術館
2024/11/20 -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Les Cabinotiers系列 再現日內瓦十八世紀工匠精神
2024/11/20 -
創意,以最純粹的方式呈現—香奈兒腕表暨高級珠寶總裁Frédéric Grangié專訪
2024/11/1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