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三講/「沉鬱的藝術 留得枯荷聽雨聲:杜甫、李商隱」
有別於上週李白的瀟灑、王維的清新,這週畫風一轉,杜甫、李商隱的詩則是走反映時代、憂國憂民,再穿插抑鬱挫折的創作路線。楊澤趣味地從星座切入,金牛座的李白,感官性強,走浪子型的路線,勇往直前、瀟灑不回頭;而杜甫則是對世界有期待、有理想、純粹性較高,關照內心型的水瓶座空靈派文學青年。
杜甫崇拜李白已不是新聞,不僅經常跟著李白寫同樣的主題,字裡行間更充滿對李白這位老大哥的崇拜、迷戀之情。有趣的是,兩個人雖然作詩的風格迥異,一個外放、一個內觀,但詩句意境都非常有畫面感、電影感。
而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經歷多年顛沛流離之後,杜甫的創作也轉向反映社會現實,且能量豐沛,《詠懷古蹟五首》、《秋興八首》都是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以古鑑今,不只是純粹的對句,而是展現了對時代命運的感嘆。
而李商隱以情愛為主體的詩作常表現撲朔迷離婉轉的感情,易被人視為有豐富情愛體驗,但實際上經過後人研究,其實並未有太多確切的史料記錄。楊澤也再次用了音樂來比喻,如果說杜甫是貝多芬,李商隱就是蕭邦,前者展現了外放的絕妙技巧,後者的意境則幽微、含蓄卻極為深刻。
楊澤表示,「抒情詩要寫得好,就是要經過洗禮、看破紅塵,才不會執著於色相,才能看見眾生平等、智慧,這才寫得出來。」抒情詩表面上讓人沈溺在某個情緒中,但實際上這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種,多讀書、讀詩,等到了人生的某個階段就會懂了,「人生會教你懂」。
最新文章
-
【週三讀書會】劉克襄:用雙腳探訪四方的自然系作家
2023/05/30 -
【週三讀書會】張潔平:直視深淵,重拾面對困境的內在思考
2023/05/05 -
2023地球解方永續設計行動年會!將完成第一本永續教科書、Go Action展開365天永續行動
2023/04/27 -
地球解方 永續設計行動年會4月21日台北松菸登場!
2023/04/17 -
【週三讀書會】廖鴻基:轉身面向海洋,學習包容的力量
2023/03/23 -
【週三讀書會】鍾永豐:書局啟蒙了我 帶我回到土地和家鄉
2023/03/17 -
第四屆中央書局讀書會 七領讀人導讀加體驗 讓書立體化
2023/02/17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最終第六講/「如歌的行板—瘂弦、商禽」
2022/11/03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五講/「回憶的藝術 層深思苦/吳夢窗、周夢蝶」
2022/10/27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四講/「人生如戲 戲如夢/古詩十九首、晏小山」
2022/10/20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三講/「沉鬱的藝術 留得枯荷聽雨聲:杜甫、李商隱」
2022/10/13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二講/「去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王維、李白」
2022/10/06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一講/「痛點與斷點 爆點與定點」
2022/09/29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六講/明喻與暗喻、事物的核心: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2022/09/22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五講/小說與作曲的異同-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2022/09/15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四講/福斯特《窗外有藍天》
2022/09/08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三講/《包法利夫人》
2022/09/01 -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二講/《基督山恩仇記》
2022/08/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