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Young2023】領路人吳鷗翔: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必須要有不斷renew自己的準備
出生澎湖、留在澎湖從事設計工作的平湖設計創辦人吳鷗翔,擅長於地方素材的運用。工作之餘的興趣是文化踏查與記錄,並以數位化的方式保存,提供資訊服務。他同時也是澎湖知識服務平台、澎湖文獻資料庫的創辦人。
感性與理性的平衡與遊走
吳鷗翔形容自己在澎湖群島所做的事情「有點像是站在天平的兩端,視覺設計需要大量的感性與創意。另一方面,從事文史數位保存,則需要許多理性思考,基本上我的生活就在天平的兩端遊走。」
身為扎根澎湖從事設計工作的前輩,吳鷗翔當時耳聞有兩位年輕人(楊馥慈、曾宥輯)回到澎湖創辦「離島出走」品牌,專注地方石滬的保存與研究,「那時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我喜歡做地方素材的運用,但石滬並不是容易操作的主題,他們那時一定是下了極大的決心才返鄉澎湖。」後來吳鷗翔也參與品牌工作,為「離島出走」撰寫資訊系統、設計教具與開發商品。
談到「離島出走」共同創辦人楊馥慈、曾宥輯,「他們給我的感覺都是溫暖且堅毅的人,設定了石滬為目標,則勇往直前,不輕言放棄。」吳鷗翔說,年輕人想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經營澎湖石滬,還要讓長輩明白,這需要不斷累積信賴才能做到現在的成績。加上以石滬為主題去做地方創生與商業模式,都是沒有前例,需要足夠的抗壓性。
與其說90後適應能力強,其實是被迫要有這樣的彈性
吳鷗翔認為,90後的青年世代是更有活力、更能夠面對挑戰的一代,他們面對的就是瞬息萬變的時代,人工智慧、世界局勢不斷變化,這一代的青年更有彈性與延展性,與其說適應能力很強,不如說是被迫需要有這樣的彈性。不可能靠一技之長就做一輩子,必須一直要有renew自己的心理準備。
現在是各種社群媒體、新科技更進步的時代,吳鷗翔希望這世代的年輕人更能夠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以「離島出走」來說,「我希望他們能夠解決更多的海洋議題,或是改變大眾對澎湖海洋的一些觀念,畢竟現在有更多的媒體、社群資源,希望能夠善用這樣的優勢與條件,透過影響力,讓澎湖海洋文化的傳承能夠越來越好。」
本文選自500Young特別企劃「致無可取代的我們」
質感媒體《500輯》創刊三年多來,致力營造更有意思的觀點倡議和生活場景,成為當代社會中有價值的存在。在過程中,年輕人開闢新局的創造力總令我們驚喜不斷,匯集創意靈光的時代獎項「500Young」因他們而生,2023年已盛大邁入第二屆。
作為一個展望未來的媒體,期待為環境描繪出如今的青年樣貌。500Young從來不只是單向授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大眾察覺,這群人具備賦予社會全新面貌的飽滿能量,也期待透過領路人的推薦設定,精準描繪跨世代間的相互影響。
最新文章
-
第三屆500Young/麥卡倫以「200 Years Young」迎向未來,攜手500Young發掘創意青年
2024/08/01 -
星巴克義式新品登場 義式肉醬佛卡夏、瑪格麗特薄餅讓人胃口大開
2024/07/31 -
500Young青年論壇/永豐金控副總經理湯曼琪:用你的光與他人相輝映,你就身在更美更亮的光中
2024/07/30 -
500Young青年論壇/邱一中╳何庭安:透過料理、設計創作將故事說到重點上
2024/07/29 -
第三屆500 Young/永豐金控連3年共同主辦 總經理朱士廷:「世代交流」共創美好生活
2024/07/29 -
第三屆500Young/音樂經紀人嚴敏獲「永豐特別獎」 總經理朱士廷期待更多年輕人在世界發光
2024/07/29 -
500Young青年論壇/嚴敏×陳聖文:以自身讓別人發光,透過作品讓台灣土地的各種面向發光
2024/07/27 -
第三屆 500Young/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鼓勵新世代 產業創新、讓世界更美好
2024/07/27 -
第三屆 500Young/ 「科技創新類」黃仁佑自期保持初心、天天努力
2024/07/26 -
第三屆500Young/麥卡倫創心前行獎:用創新心態看未來
2024/07/26 -
第三屆500Young/李耀華引路 誓言把明星帶回大銀幕
2024/07/26 -
第三屆500Young/「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把熱情帶到偏鄉
2024/07/26 -
第三屆500Young/「影壇新活水」得獎者曾敬驊:演戲要享受其中
2024/07/26 -
第三屆 500Young/「藝術永續感」得主陳聖文與領路人吳明益:以作品相遇
2024/07/26 -
第三屆 500Young/「跨域美學家」獎 何庭安:每個人都會有發光與不發光的時候,隨時都要為下次發光做好準備
2024/07/26 -
第三屆500Young/嚴敏勇奪「好音樂推手獎」、「永豐特別獎」 攜手落日飛車躍國際
2024/07/26 -
第三屆500Young/「風味創造師」邱一中:勇敢追夢
2024/07/26 -
第三屆 500Young/頒發「跨域美學家」獎 張基義:設計能以各種型態融入在生活當中
2024/07/2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