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李亞倫X蘇微希:用漫畫留下一些什麼,也是一種使命感

2022-08-12 19:27 許文貞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3「台漫上癮症」

拜網路便利、IP改編、獨立出版熱潮之賜,漫畫家自由發揮空間變大,多元題材如雨後春筍般降生,讓其跨出同溫層,能見度變高,逐漸發展出不同於日漫、歐漫的台漫輪廓。

本期《500輯》與曾任漫畫線記者、金漫獎評審的江家華合作,介紹近年來在海內外表現亮眼的台灣漫畫家、漫畫、再看從幕後推手視角看產業變化,何以支撐台漫如今成長至此。或許你會發現原來漫畫早不像過往,而是能打開眼界、重新反思、甚至讓人讀到欲罷不能的大人讀物。

李亞倫和蘇微希,兩位台灣漫畫產業的中生代幕後推手,從出版社和同人場,一同回顧台漫面對紙媒沒落的衝擊,如何花了十年從低谷緩慢爬起,絕地求生,如今百花齊放,走出台漫新時代風貌。

蘇微希(左),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理事長,國際動漫交流活動「開拓動漫祭」執行長,多...
蘇微希(左),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理事長,國際動漫交流活動「開拓動漫祭」執行長,多次擔任國內外、國家動漫政策諮詢顧問。李亞倫(右),漫畫產業資歷23年,曾任大然出版社版權室室長等,現為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專注台灣原創漫畫領域。 圖/吳致碩攝影

500輯:兩位閱讀的第一本台灣漫畫是?跟日漫的差異?

李亞倫(以下簡稱李):我最早看的台漫應該是劉興欽的《阿三哥與大嬸婆》還有《烏龍院》,但對《九命人》記得最清楚,漫畫裡的世界很吸引人,造型都很潮。當時家中有漫畫的人不多,我剛好有一個大我六歲的哥哥,他買了很多漫畫,日漫多半是在出租店看,會買回家的反而是台漫。

蘇微希(以下簡稱蘇):我讀的第一本台漫應該是洪義男的《彩虹山的寶藏》,應該是在1975到1980年間,小學的時候看的。漫畫人物是台灣原住民,主角是位部落小英雄,還有會說話的小動物朋友,大家合作一起對抗壞人。那時候很難意識到是台漫還是日漫,因為審查制度,讓所有日漫人物都得改成華人名字,所以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日本漫畫,對我來說就是「漫畫」。

500輯:兩位是如何開始投入台灣漫畫產業?當時又曾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李:蓋亞做漫畫最初的契機是漫畫家AKRU投了行政院新聞局劇情漫畫獎,得獎後規定要商業出版,她找上了熟識的蓋亞編輯部,那是2009年的作品《柯普雷的翅膀》。那時我還沒進蓋亞,在原動力文化做日本漫畫的代理出版。蓋亞文化社長告訴我,他想做想做這樣的漫畫,正25開,賣240元,首刷印量就接近五位數,我心想説也太勇敢了,直接跟他說「這應該會很慘吧?」,當時市面上台灣漫畫非常少,有做也是32開小小本的,沒想到這本一發中的,滿厲害的。

後來蓋亞正式開始投入出版台漫,是因為中研院在2009年出版了《CCC創作集》(以下簡稱《CCC》)。原本在同人場找人參與創作,出了前四期,計畫預算用完,希望可以轉往商業發行,找了幾家出版社談都不成功,就找到蓋亞。

《CCC》是季刊,作品累積比較慢,加上製作成本高昂,從商業出版角度來想並不實際,也難怪多數出版社不願意接手。當時我們會接下這個工作,除了是因為《柯普雷的翅膀》成功,再加上蓋亞一直以來就是以台灣本土的作品為主力,也想從中挖掘台灣漫畫家。在台灣的紙本市場,要付稿費、印單行本,必須賣個幾萬本才可能回本,能達到這樣條件的台灣漫畫很少,所以當時才沒有出版社想做。

李亞倫談起投入台灣漫畫的契機,與蓋亞文化社長有直接關聯。「蓋亞一直以來就是以台灣...
李亞倫談起投入台灣漫畫的契機,與蓋亞文化社長有直接關聯。「蓋亞一直以來就是以台灣本土的作品為主力,也想從中挖掘台灣漫畫家。」 圖/吳致碩攝影

蘇:我剛入行時受大然出版社創辦人呂墩建影響很深,呂先生在1980年為了培育本土漫畫創辦《小咪漫畫週刊》,設立「小咪漫畫新人獎」,他一直認為必須要有雜誌作為本土作品的平台、有比賽,才能讓大家願意出來畫畫。

一開始也是想做漫畫雜誌,但是2000年後網路普及,大眾的金錢、時間和注意力又被影音市場瓜分,紙媒開始往下走,銷量遇到瓶頸,才決定辦開拓(同人活動)來提升,想辦一個介於同人場跟國際書展中間的活動。

早期同人創作者其實是原創、二創都畫,他們一方面替喜歡的漫畫畫二創,另一方面也有自己想畫的東西,假設場內有300攤,大約有200攤的作者每年會出一本原創作品。只是因為二創作品容易引起共鳴,比較好賣,發展比較活躍。

開拓在2011年開始辦「Comic Nova」這個專屬原創的活動,是因為想畫原創的人在「二創賣比較好」的同人生態中缺少發揮空間。台灣的原創是有機會的,只是時代演進造成時不我予,需要有平台提供發展空間。

蘇微希一開始也是想做漫畫雜誌,但是2000年後網路普及、紙媒銷量遇到瓶頸,才決定...
蘇微希一開始也是想做漫畫雜誌,但是2000年後網路普及、紙媒銷量遇到瓶頸,才決定辦開拓(同人活動)來提升,想辦一個介於同人場跟國際書展中間的活動。 圖/吳致碩攝影

李:蓋亞也曾去開拓擺攤,舉辦「出張編輯部」,《CCC》最初就是在同人場找人才,後來蓋亞這邊如果找到人才也會介紹給《CCC》互相交流,畢竟漫畫家要在《CCC》連載,才會有稿費收入。

500輯:就兩位觀察,近十年左右,有哪些台漫作品真的跨出同溫層進到大眾視野?

蘇:近十年娛樂消費習慣很分散,很難有廣泛性的影響。以分眾市場來看,《閻鐵花》因為影視改編,電影產業的人都知道,相信這部作品也會打中80年代喜好《歡樂》、《星期》漫畫雜誌那一掛讀者。很多公部門、博物館、美術館系統的人都看過《雲之獸》。

李:跨出最多的應該是AKRU的《北城百畫帖》,這是目前蓋亞賣最好的漫畫作品,有數萬本。若包含畫冊,蚩尤的《制服至上》很有影響力,一般以為會是男生喜歡,卻有很多當時的女高中生及20幾歲女性讀者。很多茶葉業界的人知道《異人茶跡》。還有《神之鄉》影視化收視率非常好,路線較接近傳統鄉土劇模式,應該有擴展到長輩族群。

蘇:《神之鄉》很接地氣,可惜看電視的人不一定知道是原本是漫畫。

500輯:這十年間,台漫的發展與過去有何不同?還需要哪些支持才能繼續走下去?

李:除了有《CCC》聚焦台灣主題,是一個契機之外,台漫也有滿多不同題材,像是LGBT相關,影視改編的漫畫也變多了。我們也有科幻、奇幻類型的漫畫,但日本這塊太強,同樣類型題材很容易被掩蓋,不容易做。

蘇:光是「星期一回收日」的《粉紅緞帶》得到2019年金漫大獎就很具代表性。台漫題材這十年間變得非常寬廣,與其說呼應本土,倒不如說是創作者整體基礎素提升,無論是畫技、內容,表現自己內在想法的能力,也被鼓勵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了台漫現在多元、自由的表現。

若以類型發展來說,現在創作土壤的厚度,還無法支撐漫畫家主動開發出新的創作類型。一個概念如何從16頁發展成160頁,中間需要經過很多漫畫家、編輯、出版社的討論、摩擦,型態才會漸漸穩定。

李:可能是政府開始重視、能見度變高,吸引更多人才進來,這幾年也有很多在國外留學讀相關科系的創作者願意回來,投入漫畫產業。對我來說,一方面很開心,但又有一點擔心,萬一泡沫破了怎麼辦?因為現在主要還是靠政府補助才有辦法支付大部分稿費,這其實很不健康。之前就說補助就像是強心針,一抽掉,產業就有可能崩盤。

蘇微希:「若以類型發展來說,現在創作土壤的厚度,還無法支撐漫畫家主動開發出新的創...
蘇微希:「若以類型發展來說,現在創作土壤的厚度,還無法支撐漫畫家主動開發出新的創作類型。」李亞倫:「這幾年也有很多在國外留學讀相關科系的創作者願意回來,投入漫畫產業。對我來說,一方面很開心,但又有一點擔心,萬一泡沫破了怎麼辦?因為現在主要還是靠政府補助才有辦法支付大部分稿費,這其實很不健康。」 圖/吳致碩攝影

蘇:我們需要更多像《神之鄉》這類後續能支撐、建立商業模式的作品,但現在整體數量還是不太夠。

李:要成為真正的大作,還是需要長篇作品。這可能是接下來要思考的,怎麼樣讓更多人投入長篇創作,政府補助多半是短期,今年申請到,明年還不知道有沒有,很難規劃長期的長篇作品。

這幾年因為文化部有提供翻譯補助,國外版權授權變多,像是法國、日本、甚至連烏克蘭都有。單以收入來看,現在還不高,但能夠跨出去就是一個機會,我真心希望這些作品可以在當地造成如韓流、日漫般的影響。

蘇:問題還是在數量上。用很粗略的算法,一本160頁的漫畫,從無到有大概需要100萬台幣,包含編輯費、2000本的印刷費、設計費,若有一億元,一年就可以產出100本漫畫。

李:假設一部電影預算5000萬上下,大概兩部電影的預算,就可以產出台灣目前一整年的原創漫畫出版量。

500輯:想請兩位分享台漫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何以讓你留守現在的崗位努力不懈?

蘇:台灣是一個情報資訊流通的開放社會,所以台漫表現方式非常多元,跨域轉譯的能力很強大。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語言講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在閱讀的過程能感到熟悉感及自身的文化價值被肯定。

李:我用比較私人的角度來說。身為編輯,參與從零到一的過程,看到很多人從當初的菜鳥漫畫家一路成長,從看到一篇短篇的分鏡到後來變成單行本,賣得好甚至改編成影視,是我成就感的來源之一。到了一定年紀,追求的或許是想留下一些什麼,達成自認為的這一生使命吧。

蘇:這就是創作的魅力呀!

蘇微希:「用自己的語言講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在閱讀的過程能感到熟悉感及自身的文化...
蘇微希:「用自己的語言講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在閱讀的過程能感到熟悉感及自身的文化價值被肯定。」李亞倫:「身為編輯,參與從零到一的過程,看到很多人從當初的菜鳥漫畫家一路成長,從看到一篇短篇的分鏡到後來變成單行本,賣得好甚至改編成影視,是我成就感的來源之一。」 圖/吳致碩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台漫成癮症】台通、9m88談現象級漫畫,他們為何對《T子%%走》情有獨鍾?

【台漫成癮症】歡迎進入台漫世界!18本讓你「欲罷不能」書單,瞭解台漫現在進行式

【台漫成癮症】畫出撫慰人心的紙上影像,4位危險等級的漫畫家

【台漫成癮症】漫畫家常勝:以創意為信仰,用一生成為職業漫畫家

最新文章

近幾年花很多時間關注親子共讀,除了鼓勵小孩閱讀之外,番紅花也強調大人們要維持自己...

【週三讀書會】番紅花:飲食應該走入鄉間海邊與孩子一同體會

2024/06/14
「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從活動設計到現場布置,都充滿濃濃原住民文化中的各種元素。圖/...

響應國際博物館日|「進入書書果實世界」串聯臺東在地打造閱讀與博物館巡禮

2024/05/21
【週三讀書會】龔書章:漫遊圖像與文本的建築設計人。 攝影|Kris Kang

【週三讀書會】龔書章:浮城是現實的想像,面對沉重要輕盈對待

2024/05/15
「東馬台階梯市集」匯聚20家在地特色攤商,包含書店、出版社、文創工藝、美食等。圖...

創新書市前進「國之北疆」!「東馬台階梯市集」體驗東引常民風情

2024/05/07
由 Manga・龍山書店舉辦的「看圖說故事集」,4月27日至28日於台北市龍山文...

動漫迷的閱讀饗宴!「看圖說故事集」龍山文創基地登場

2024/04/30
「讀字樂園玩書展」邀請「當代傳奇劇場」帶來開幕表演:孫悟空鬧龍宮。圖/文化部提供

創新書市 庄頭書展|響應世界閱讀日 台北國際書展大好評「讀字樂園」走入社區

2024/04/22
澎湖「靠海生活-島嶼散策文創市集」邀請音樂團體表演。圖/500輯提供

4月創新書市|「靠海生活-島嶼散策文創市集」走入澎湖在地、「世界閱讀日」預告多場接力

2024/04/11
基隆的「書洞市集─2024春日蕨曉」,別出心裁在信二防空洞內策展。圖/500輯提...

在二戰防空洞、植物園遇見閱讀 文化部創新書市各地開花

2024/03/26
創團67年的屏東潮州國寶級布袋戲家族「明興閣掌中劇團」到創新書市表演。圖/繫。本...

創新書市南北接力|新北「淼渺書市集」推廣親子閱讀、屏東「字在生活季」在地書店首度大串連

2024/03/18
溫羅汀曬書節搭配台大「杜鵑花節」,邀請眾多書店、出版社、藏書家等出攤。圖/500...

3月創新書市|溫羅汀曬書節打造「台版神保町」書街風景、花蓮「書流蔗裡Co'ongan」訴說在地故事

2024/03/10
南投崇文節在南投縣文化園區舉辦,讓民眾徜徉在懷舊與典雅的武德殿日式建築群中。圖/...

創新書市多地登場|「迷書號第2站」前進瑞芳、南投崇文節融合在地特色、新竹《繪‧讀,會讀》邀親子同樂

2024/03/03
來到Pasela’an緩緩書屋裡,聽著唐一秀老師說她如何「以舊復舊」、「拆窗解屋...

書店主理人領路|新的一年從閱讀開始 創新書市亮點搶先看

2024/02/27
不只是個攝影大叔Charles。圖/Charles提供

2024從閱讀開始|不只是個攝影大叔Charles:創新書市跨領域激盪創作火花

2024/02/27
下港女子。圖/下港女子提供

2024從閱讀開始|下港女子:融入在地特色 透過書攤一窺百姓生活真實樣貌

2024/02/27
黃威融觀察,以「柳川日和」書市而言,台中的天氣好、在人行道旁圍起來就展開了一場書...

2024從閱讀開始|跨界編輯人黃威融:期許將創意轉化 遍地開花

2024/02/27
插畫家米力。圖/米力提供

2024從閱讀開始|插畫家米力:展現書店視角 書市巡禮探索在地文化

2024/02/27
蔬菜水果籃成為繪本書架,表現美濃客庄「耕讀傳家」的祖訓。圖/文化部提供

創新書市喜迎春 | 「搖籃閱讀市集─想想繪本世界」美濃文創園區登場

2024/02/16
「南島嶼族:台南文學享讀市集」邀請到曾入圍金曲獎年度新人獎的裝咖人樂團開場演出。...

創新書市南北齊登場|林口「迷書號」邀親子同樂 臺南「文學享讀市集」走入在地風景

2024/01/2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