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愛上就沉迷做到極致 米其林餐廳主廚黎俞君的鹽之華精神

2025/08/03 文/袁世珮
黎俞君從廚房基層做起,成為台灣首位摘下米其林星星的餐廳女主廚。記者沈昱嘉/攝影
黎俞君從廚房基層做起,成為台灣首位摘下米其林星星的餐廳女主廚。記者沈昱嘉/攝影

廚房裡忙碌著,年輕人或洗洗切切,或雕琢著寶石般的甜點。黎俞君俐落地展開一排盤子,手起手落,白盤上開出春天的花園。

「我一直是個好奇寶寶,找到好奇的事,就會一直鑽下去,我對飲食真的很有興趣,就會投入進去。」黎俞君的自信來自於從基層做起的扎實基本功,以及對於料理的無窮熱情,她的「垃圾場哲學」,更創造如今鹽之華的米其林傳奇。

到處挖寶的貪吃小女孩

鹽之華2004年開幕,12年後遷到新址,加起來已約21歲了。記者沈昱嘉/攝影
鹽之華2004年開幕,12年後遷到新址,加起來已約21歲了。記者沈昱嘉/攝影

鹽之華餐廳已經20年了,接連獲米其林肯定,黎俞君還是台灣首位摘星的女主廚,如此高的位階,始自一個最素樸的開端:「我愛吃,貪吃讓我選擇這個行業。」

黎俞君小時候拿讀書沒輒,就是愛吃,而家有一寶,80多歲的奶奶還裹著小腳,曾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因此對飲食很挑剔,沒了丫鬟就自己動手,總是做一些傳統的小點心、紅蟳米糕,都進了小孫女肚裡。

那時住在彰化鄉下,每遇雨天、颱風天,奶奶說落下的青木瓜可以拿來做點心,黎俞君就穿上雨衣衝出去,撿回滿坑滿谷的木瓜。她沉迷釣螃蟹、釣青蛙時,也是拚命往家裡搬,弄到家人拜託:「別再拿回來了。」

三歲看大,她笑說:「我是沉迷一件事情就會做到很瘋狂的人。」會做到很極端,就是一個怪怪的小孩,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明明爸媽都是育人子弟的老師,他們說的,她都沒興趣,只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在學校一刻鐘也坐不住,心裡想著去樹上掏鳥巢。

黎俞君愛到垃圾場,可以待八個小時悶頭挖寶,最喜歡撿塑膠袋,回來融化後灌注到沙子做的模型,成為獨一無二的雕塑。還真的想過長大要去撿垃圾,另一個志向是開公車,因為司機可以掌握前進,好威嚴。

黎俞君只要喜歡一件事,就會沉迷鑽研下去,對料理也是如此。記者沈昱嘉/攝影
黎俞君只要喜歡一件事,就會沉迷鑽研下去,對料理也是如此。記者沈昱嘉/攝影

沒想到,長大後的黎俞君挖掘食材的美味,也成為帶領廚房前進的那個有威嚴的人。

契機是某次到台北找一個在飯店工作的朋友玩,順便進到餐廳廚房,人家請她吃兩口牛排、龍蝦、明蝦,都是她以前沒機會吃的東西,「我就覺得,怎麼有這麼好吃的東西?這個工作好棒啊。」

人家正好缺人,就這樣一拍即合。高中沒念畢業的黎俞君離開課堂,一腳踏進廚房。

黎俞君(左)在北義實習時,與老闆兼主廚常去批發市場買菜。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左)在北義實習時,與老闆兼主廚常去批發市場買菜。圖/鹽之華提供

因為愛 所以好學

黎俞君小時可能有點過動,長大後表現在職場上,就是飯店的老師傅覺得她體能好、夠勤勞,安排她在午休時全權負責做檸檬塔。

可是她不會啊,老師傅只丟一句:「自己研究。」不愛讀課本的黎俞君去二手書店免費翻,回家試做,做得不錯,飯店就上架賣了。她自豪:「也算有一點天分啦。」愈做愈受肯定,讓17歲開始的路穩健至今。

她後來又陸續去了一些餐廳,21歲就在凱悅飯店擔任領班職,是少見的年少有成,尤其還是非科班出身。她就是學,在凱悅接觸到加州菜、義大利菜、法國菜,之後就發現義大利菜太好吃,怎麼跟外面30元一盤的義大利麵不一樣?

好奇寶寶有新的沉迷,開始找書研究,接著打包行李,一個人就飛過去了。她在義大利餐廳見習,愛吃披薩就去拿拿坡里披薩師資格,覺得人家的油好特別,又去拿了品油師資格。

「一切都是因為愛吃,有點像小狗有東西吃時,就會忘了危險。」她回想,那時其實是危險的,餐廳多在郊區,下班都是午夜,可是20多歲的她沒在怕:「就是好奇跟愛吃,想知道到底是怎麼做的,會被吸引。」

黎俞君只要喜歡一件事,就會沉迷鑽研下去,對料理也是如此。記者沈昱嘉/攝影
黎俞君只要喜歡一件事,就會沉迷鑽研下去,對料理也是如此。記者沈昱嘉/攝影
黎俞君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公寓裡,看到買回的食材太好,忍不住就煮了一大桌。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公寓裡,看到買回的食材太好,忍不住就煮了一大桌。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出國時總喜歡到處研究食材。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出國時總喜歡到處研究食材。圖/鹽之華提供

像鹽一樣 不可或缺

義大利回來後,黎俞君又回飯店累積經驗,28歲時開了義大利餐廳,就開在一個垃圾場旁。也不擔心30年前pasta還不流行,她就是有信心,做到每天一車車遊覽車過來,不乏外國客人,甚至有義大利客人吃到邀她到義大利作客。

10年之後,她又對新領域好奇了,把餐廳交託給徒弟,自己跑去法國、去西班牙學,回來也開過一家西班牙餐廳,「所以我的料理是涵蓋整個歐洲各種的優缺點,只要是歐洲料理都很清楚。」

對黎俞君來說,各菜系的基本道理都一樣,法菜可能更注重整體的美感,她又加入亞洲的美學,「一道菜吃起來跟在法國吃一模一樣,這也不是我要的。從中規中矩模仿開始,後面就該有自己的想法。」

鹽之華的菜色融合歐陸與亞洲風味。記者沈昱嘉/攝影
鹽之華的菜色融合歐陸與亞洲風味。記者沈昱嘉/攝影

接著,就是鹽之華的故事了,2004年在台中美術館旁開幕,12年後遷到新址,前後加起來約21年。餐廳整體包裝就是「一顆鹽」,這也是店的精神,鹽再不起眼,也是不可或缺,邀請美、法的設計師打造空間,廚房當然是她自己設計的。

20年前在台中做法餐,她笑說:「大家都覺得我們亂搞啊。」但黎俞君有倔脾氣,鑽研起道地的法國麵包外,還要解決食材的問題,進口法國的乳鴿、整隻小羊、布列斯雞,甚至身上還帶著子彈的野兔。

她也全台找食材,兼容並蓄各地食材,用了很多東南亞的香料,融入亞洲元素,在歐洲料理的基礎上創作,「我是以歐洲料理為基礎,添加亞洲新風味,用我們的食材去做出亞洲風味的法國料理。」

如她以筍子發酵,做出新的起司,從Ricotta起司變成「筍cotta」,起司裡多了筍子的風味,這也是全世界沒有的。

食材的新鮮是基本要求,海魚都是釣的,蔬果是和農民契作,僅僅花就有三個供應商。黎俞君笑說,自己每天就是拿著電話在問各種食材,就以櫛瓜花為例,花要開到什麼程度、形狀如何、因此要幾點採收,都要經過討論;春天就要計畫夏季可能用到的食材,要提前栽種。

如此用心,贏得的是客人的支持。開了21年,很多家庭都吃到第三代,吃到成家族朋友,當老人家仙去時,黎俞君還會帶著同仁參加告別式。

也因這樣的用心,黎俞君成為米其林首位摘星的女主廚,並連續五年得一星,黎俞君說:「沒有人不想要衝二星,這是一個團隊的榮譽。」她想控制來客量,以前一天能做100多位客人,現在想慢一點,做得更完美一點。

黎俞君在阿爾巴松露季刨松露。她喜歡厚一點 ,吃得到口感。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在阿爾巴松露季刨松露。她喜歡厚一點 ,吃得到口感。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的「鹽之華」是台中老字號高口碑的法國餐廳,不少客人一吃20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黎俞君的「鹽之華」是台中老字號高口碑的法國餐廳,不少客人一吃20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把一身本事傳下去

黎俞君說:「當我真的沉迷一件事時,我可以很專心。」她也懂得抽離,像抽菸,以前師傅獎勵學徒就是給菸,她就這樣抽了10年,直到有一天想:「我超忙的,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出去抽菸?」一念,就戒了。

這也是一種「tough」(強悍)。黎俞君說:「在廚房裡tough很重要,女主廚被挑戰的機會絕對比男主廚多。我的刀工、知識、擺盤,各方面他們都達不到的,永遠沒辦法超越我。」她不怕,比就比,別人要吹牛,她就實力見真章,通常都是她贏。

「我對自己很嚴格。」黎俞君自我要求10秒內做一個完美的omelet、15秒削好一顆馬鈴薯,所以她會發狠練,一次要一整箱的蛋,一直做到滿意才停手;花兩年練習處理魚,研究怎麼做漂亮、用什麼刀、怎麼下刀。.

鹽之華連續五年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記者沈昱嘉/攝影
鹽之華連續五年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記者沈昱嘉/攝影

她就是這樣練到一天可以做500份pasta,而且是同時做四種口味,這要有速度、靈活度和清晰的腦子;練到現場能快速擺盤,她自豪說:「擺盤是我的強項,很少主廚像我現場技巧這麼強的。」

「喜歡是很大的動力,學習真的沒有盡頭。」黎俞君愛吃甜點,到法國去學甜點,同事們被她影響,員工旅遊也總是選擇學習之旅,例如休店一個月,全員去德國學德國麵包。

她把傳承定為下一階段目標。同事們都很年輕,有些從17、8歲就跟著她,她便開始培養他們,她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他們也努力跟上。

黎俞君出國愛逛市集。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出國愛逛市集。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在巴黎市場與老先生聊食材。圖/鹽之華提供
黎俞君在巴黎市場與老先生聊食材。圖/鹽之華提供

※抽菸,有礙健康

初衷不改

剛開義大利餐廳時,黎爸爸光臨後,語重心長說:「妳當初就該聽話好好念書,妳連麵條都煮不熟,還跟人家當廚師?妳走錯行了。」儘管義大利麵的確該有一點點口感。

連奶奶都曾說她的菜「很難吃」。黎俞君說:「我就是一直不被看好,但是我對自己太自信了。」自信的底氣來自這一路以來的實戰與學習。

她最初也不懂做生意,忙得要死也就是不賺不賠,但活在樂趣裡。天氣一冷,就想著要做巧克力,常是做到凌晨;喜歡做各種嘗試,累積經驗,再看到一樣食材時,就知道可以如何處理;疫情期間不能營業,她就在餐廳做發酵,一包包發酵好放著,「有時會爆炸,噴得到處都是果汁。」

也有想喊停的時候。「每天都覺得好累哦。好想喊停。」黎俞君說,有時覺得開個小小的私廚就好了,尤其餐飲界都感覺到今年fine dining市場趨緩,可能是潮流改變,人們不再追求儀式感,餐廳必須配合調整。

黎俞君嚴格自我要求,做菜、擺盤都要最好。記者沈昱嘉/攝影
黎俞君嚴格自我要求,做菜、擺盤都要最好。記者沈昱嘉/攝影

現在的黎俞君,料理仍是初戀,但也有新的沉迷。起床後看一下股市,進公司後就檢查各種食材、準備料理,再看看同事們下午的訓練內容,忙到午夜回家。休息日就去運動做重訓,每周有一天和各銀行代表開會,檢視她的各種投資,投資正是她的新研究。

黎俞君承認,現在已經不必為錢忙碌,就是傳承,所以她還是樂得進餐廳動手做。

有趣的是,以前師長眼中不愛讀書的孩子,現在很愛讀書,在舊的餐廳二樓還有一排書牆,都是跟料理有關,料理百科都翻到爛了。「我不是不愛讀書,是沒有給我想讀的書。」有時看書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家。

黎俞君想,自己的成功特質就是「垃圾場精神」,「我就會想去發掘,明明它有好東西,但是大家看不到,我想把它找出來。」找出每個食材的優點、變化的可能性。

「就像鹽,不是主角。但是沒有它不行,它會錦上添花、會提升,顯現出價值。」黎俞君說:「我們的理念就是,即便是一顆鹽,我們都很重視。我們愛我們的食材跟這個土地。」

黎俞君說:「我們的理念就是,即便是一顆鹽,我們都很重視。我們愛我們的食材跟這個土地。」記者沈昱嘉/攝影
黎俞君說:「我們的理念就是,即便是一顆鹽,我們都很重視。我們愛我們的食材跟這個土地。」記者沈昱嘉/攝影

最新文章

黎俞君從廚房基層做起,成為台灣首位摘下米其林星星的餐廳女主廚。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愛上就沉迷做到極致 米其林餐廳主廚黎俞君的鹽之華精神

2025/08/03
李信男自小就知道,想要的就要自己去爭取,並珍惜。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NOBUO主廚 李信男Nobu Lee 極曲折的人生 極純粹的料理

2025/06/22
田原諒吾是個敢於大聲說出宣言的男人:「我就是在前往拿下米其林三星的路上,我絕對會...

【優人物】logy主廚田原諒悟的野望: 鎖定米其林三星

2025/05/11
李依錫從業30年來不斷自我投資、成長,讓法朋不只是一家烘焙店。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打造甜點界的法朋傳奇

2025/03/30
楊双子還有很多想寫的東西,還有想跟社會對話的內容。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雙胞胎的人生與寫作灌注於一人 楊双子的文學漫遊錄

2025/03/09
渡邊貴義在壽司傳統的架構下加入自己的創意。記者吳致碩/攝影

優質系/劇場型壽司秀之王 渡邊貴義登台客座

2025/01/24
平路說:「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個非常好的加法,可以把各種善意加在一起,也只有透過文化...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