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典型的台灣鄉間,稻田阡陌與天線縱橫,男女老少往同一方向前進,形容因跋涉略顯凌亂,但眼神堅定。這是每年宗教盛事大甲媽祖遶境,躍然於畫作上,畫家劉小東不在畫中,他一路隨行、觀察、紀錄、寫生。
曾被藝術家蔡國強評為「中國油畫五百年來一小東」,劉小東說:「我的繪畫確實有一定的魅力,我喜歡人家誇我,但我知道自己還需要很多努力。」
春天,瘋媽祖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其油畫《三峽新移民》在北京保利2006年秋季拍賣會以22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一億元)成交,刷新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其創作以「人」為核心,寫生作品圍繞眾生百相,媽祖遶境是他的全新系列。
為此,畫家在今年大甲媽出巡時,跟著走了四天四夜,也去抬了媽祖鸞轎。
「人潮如湧,我好像愈走勁兒愈大,信眾都很虔誠,我雖帶著畫畫的目的性,跟隨著走,也得到很多美好的收穫。」劉小東說:「我老說為什麼台灣人那麼善良,通過媽祖遶境,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一點,就是民間的生活非常有善意。」
劉小東說,要是在別處,20餘萬人聚集,免不了打砸搶、混亂擠踏等意外,但在遶境中,沿路的鞭炮沒炸傷人、沒留下什麼垃圾,「這就是一股民間的力量。都說媽祖保庇,我覺得這其中還體現了民眾的素質非常好,即使那麼擠,也都有一個非常禮貌的距離和禮貌的謙讓。」
一行人雇了車,多數時間跟著步行,每天中午出發,凌晨兩、三點才回到飯店,他有時搶在前面拍照、有時跟在後面拍照,有時拍信眾、有時進廟裡看一看也拜一拜。手機裡紀錄著信眾的眾生相,有年輕父母抱著或背著小孩,也有小小孩跟著走,還有背著家神一路走的年輕人。
劉小東展示拿到的平安符、壓轎金紅包,真心地笑著。其實信眾不識這位創拍賣紀錄的畫家,只看到他也勤勤懇懇地跟在鸞轎旁走,一把拉過去抬轎。他說:「扛轎是福份、是榮幸,有這個機會為什麼不抬?」
劉小東帶著觀察的眼光,但離媽祖的鸞轎愈近,愈會跟著產生激情,人們的亢奮帶動他的亢奮,「幾天下來,會覺得媽祖的小轎是最親切、最溫暖的,大家都願意離她近一點。」
他以手機擷取畫面,收集大量素材,回來再融會成作品,傳達出這幾天的心境,完成「日巡」和「過橋」兩幅作品,與去年七月在澳門賭場的寫生、以及東北老家共三個系列作品,秋天在誠品畫廊北京展出。
畫家養成之路
1963年出生的劉小東畫了一輩子。開始很單純,就是小學時被老師挑進美術組,他說:「一般的小學老師挑苗子,眼光都滿準的,知道這孩子長大可能是這塊料。」意思就是,老師看到了他的天份。
劉小東就進入了競爭的小小環境之中,「老師表揚別人,你就不服啊,也希望畫得最好啊。所以並不是說有投身藝術事業的概念,而是非常小的時候,就被一個小小的團體裹挾著往前進。」
他是那麼執著於畫畫,即使當時年紀小,見識不夠,說不上什麼藝術野心,「但是繪畫這件事,你離開它,會心慌,因為每天都在畫,突然不畫就像在虛度時光,所以畫畫是很努力的一件事。」
在東北老家,五、六口人睡一個炕上,小小的他為了不打擾其他人睡覺,就坐在地上,弄個小檯燈畫畫。儘管媽媽老勸他早點睡,但他覺得:「我就喜歡,同時跟小孩的好勝心有關,總覺得要比別人畫的好。」
將劉小東的繪畫區分出幾個階段,進入中央美院附中是第一個階段,那是他帶著從小苦練的基本功進入新地方,打開了視野。中央美院附中當年是中國資訊最發達的地方之一,圖書館有包括美國、台灣的藝術雜誌,在整個中國都熱衷於西方思潮的時候,他有資源可以打開眼界。
但結果就是他一度很迷茫,不知該做什麼,面臨職業選擇的難題。劉小東考慮,若想離開家鄉去大城市讀書,經由繪畫好像比靠學科容易一點,所以還是繼續走這條路,考上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鑽研著更深遠的繪畫學問。
當他摸索了美術史上的各種運動、各種畫派,卻在畢業後發現:「你沒有自己,社會不是你的校園、社會不是烏托邦,而是非常需要你個人貢獻的荒原、競爭場,你要想辦法找到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特點。」這就是他的第二個階段。
劉小東在1990年、大學畢業兩年後辦了首次個展,極為成功。他回顧,大學畢業後十年以內還延續著初入社會時的心態,要往前衝、要畫自己,但現在回頭想想,那時他對繪畫的貢獻是「把繪畫拉到了自己身邊」,這是一個大的過程。
劉小東解釋,在那之前的繪畫比較為政治或某種展覽服務,社會功能性比較強,他就想著要如何把繪畫變成個人生活、如何走向自然主義的表達,而不是遠離現實的表達,要跟自己愈來愈近,慢慢變成傾向於自然主義的態度,這個東西至今仍然主導他的世界觀。
隨著個人成熟,兩千年以後,當代藝術風起雲湧,商業化大潮湧進大陸,這又是他的一次轉折,要能隨著社會的起伏變化,藝術和商業能平衡且配合,劉小東自認「我也是很早一批被藝術金融化的一批藝術家」,畫突然變得值錢。
劉小東從未在商業跟藝術間有過拉扯,「我是順水行舟的人,不跟任何人作對。自己的東西做得好,商業會幫助你前行。不要抱怨社會,你做得不好,並不是社會拋棄你,而是你就是不適合幹這行。」
2002年遇到誠品畫廊,也被他視為一個轉折點。劉小東說,誠品畫廊既是商業畫廊,同時有一定的公益性,有著小型美術館的作用,在誠品的支持下,他一面遵循著商業規律,同時也做著更新的探索。
這個時候,他感覺到總是描繪自己的生活很「矯情」,就開始走入社會,進行大型的現場繪畫,「這種繪畫使我更有活力,我也希望是繪畫變得有活力,而不是完全個人想像,還要和別人有一種現場的互動、偶然的抒發等。」
2005年以後,劉小東的現場繪畫已有一定規模,同時,2006年賈樟柯拍攝劉小東紀錄電影《東》,2015年出版《一公分》收錄十年來的繪畫日記,他說:「我希望參觀畫的人能通過紀錄片、我的日記,更多地了解這個社會,而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
也是這個階段,劉小東跟很多台灣藝術家合作,包括侯孝賢監製他的紀錄片《金城小子》,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肯定。他也因著誠品,與台灣有更多的緣分,笑說:「我也是算是大陸畫家來台灣最多的之一吧。」
新寫實主義看見眾生
劉小東的畫風被稱為「新寫實主義」,30年來巡走世界寫生,描繪各種真實而平凡的人物,強有力的洞察,樸實自然的作品中迸發生命力。以此次展出的東北、澳門與大甲媽祖三個寫生系列為例,他捨棄8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家對意識形態的追求、對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模仿,以立體而飽滿的現代中國藝術語彙將藝術帶回現實。
劉小東自己分析,這種風格的形成和整個成長環境、教育背景有關,在他學畫的8、90年代,大陸的藝術教育都是以寫實為主,所有課程都圍繞著寫實訓練,社會開放後才陸續有抽象工作室、新媒體等等的概念藝術,「但寫實的繪畫有點像小孩練鋼琴,有一定的童子功。我是屬於有童子功的那一代。」
劉小東的寫實以人為主,他認為,繪畫和文學、電影一樣,都是圍繞著人,「我總覺得人物畫是最難的,總希望在人物畫的領域有所建樹,因為像民間講的,畫鬼容易畫人難。」人物有心理活動、又有各種變化,畫起來很複雜。
劉小東去南非寫生,很難區分這隻獅子和那隻獅子有什麼不同,可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每畫一個人,都在挑戰你的心理、技術,以及你的繪畫傳達的是否形神兼備。」
因此他有一個職業習慣,劉小東說:「就像看一片風景,我老看到的是色彩,看人也總想著畫起來會是什麼樣。繪畫是二維(2D),我們看到的是三維(3D),要在二維空間裡傳遞三維的空氣感、人物的遠近,都有一定的複雜性。」
在他看來,這要靠眼力判斷,劉小東很少跟被畫者深度聊天,而是以近乎直覺的眼睛判斷。判斷錯了怎麼辦?他說:「錯了就錯了,繪畫不是電影、不是文學,繪畫是在畫面上如何塗抹的過程。」
因為對這個人的判斷,有了形象、色彩和結構的判斷,塗抹的過程就更加自信。他說:「繪畫是非常果斷的建立和破壞的過程。」建立一遍,覺得不行,再建立第二遍,這就把第一遍給破壞了。
即使大師如他,幾乎每張畫也會經歷痛苦煎熬,只是有深有淺,有的一遍就很順手,有時是新的沒建立、舊的又被抹掉了,新鮮感也過去了,這也會讓他有點崩潰。
怎麼辦?劉小東笑說:「就跟媽祖一樣,跟著走吧,多走一段就好了。就多在上面再畫幾筆、再畫幾筆、再畫幾筆,也許就突然好起來。」
一家都是藝術家的日常
劉小東至少來過台灣十次,此次不僅首度跟著媽祖遶境,還首次遇到大地震。來台第一晚,在15樓的他就被震下床,「想跑出去,但一看自己光溜溜的,想穿衣服穿不上,在地上滾來滾去。」
等第一波地震過去,他匆忙穿衣下樓,卻發現台灣人安然自在,餐廳裡還有不少人在吃早飯,他心一安,跟著吃早餐;地震再來,他看到台灣人都抬頭看吊燈、拿手機拍,等震波過去,又開始看手機配飯。這又給了他全新體驗。
難得的經驗,可惜這次太太喻紅沒一起來,她在威尼斯有展覽。喻紅也是藝術家,和劉小東是高中同學,兩人1992年結婚,生了一個女兒劉娃,也是藝術家。
劉小東笑說:「我們的愛情始於高中,默契了40多年非常難得,磕磕絆絆走過來,也挺好的。當然過程中也會有煩的地方,比如整天搬畫框、釘畫框,這一家人沒幹別的,我天!」他弄完自己的,還要幫太太弄,笑說好麻煩。
都是畫家,自有一套相處模式,尤其會避免互相指教。劉小東說:「繪畫是個人的煩惱,不要帶到家庭來。畫不好是很焦慮的事,所以回到家就別討論這事。」說點日常笑話、說說八卦,或者喝杯酒笑一笑。沒有藝術性的對話?他搖頭:「沒有,不可能。」
女兒也是藝術家。劉小東卻說,其實夫妻倆是「特意培養她不要搞藝術」,沒想到女兒的確被培養得功課優異,考上耶魯大學人類學,沒想到最後決定走藝術路。
一家都是藝術家,他笑:「很煩啊,搞藝術都需要空間。」解決之道是租空間畫畫,也讓生活和藝術拉開一點距離,不至於一睜眼就是畫畫。他的畫室在北京798,從城裡到畫室開車單程要一個小時。
劉小東就像上班一樣,天天出門去畫室。「千萬別以為畫家很瘋狂,畫家其實很條理,不然身體狀態調整不過來,千萬不要以為畫家喝完酒就開始畫畫。」劉小東說:「畫家的判斷是感性的,可是生活規律應該比較理性。」
畫筆就是時代見證
在劉小東畫筆下,為時代與小人物留下印記,紀錄了時代的變遷,鄉間小鎮和底層小人物都被他以畫作留下曾經存在的證據。
劉小東自認只是從事油畫這方面的工作和探索,在文明的海洋裡,做的是很小的事,只是做了40多年,累積了一些,未來還有很多功課要繼續努力。
剛好這次來台,在台中國立美術館看到台灣前輩畫家顏水龍展覽,被畫家筆下的原住民感動了,計畫過兩年去蘭嶼寫生,走一趟顏水龍畫過的地方,也畫一批畫。
期待蘭嶼的天與海,達悟族的人與獨木舟,跳躍的飛魚,躍上劉小東的畫布。
最新文章
-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