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美術館中的電影「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
不知道你對泰國導演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印象如何?想像自己進入了瀰漫熱帶濕氣的泰國叢林,窺伺半人半獸的傳說、藏身於森林中的士兵、猶如猩猩般閃爍紅光的眼眸,還有原始的慾望與交歡。
出自阿比查邦沉重又美麗的東南亞,原始又前衛的創作,無論你看到的畫面是艷陽高照的白日或是慘淡的深夜,皆吹拂著昏昏欲睡的南風,彷彿無意間中了某種催眠術,分不清自己是陷入夢境或幻覺的交錯缺口。這次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狂中之靜」(The Serenity of Madness),展出許多阿比查邦於1990年代的早期作品,從實驗性強烈的錄像與短片,到他的手搞、平面攝影與日記式的「私影像」。
例如2007年的《提牧》(Teem),三面投影自己的伴侶:「2007年末,提牧告訴阿比查邦他要一直冬眠到來年的二月,」導演從旁觀察,用手機拍下睡眼迷濛、半睡半醒的提牧,影像獵取人的某種狀態大過於敘事,這與他的劇情長片的調性相似,深沉幽冥的夢境容易連結到《華麗之墓》片中得了嗜睡症的人們,那些互相糾纏的夢吞噬掉現實意識,卻閃現出可怖的真實。
在黑盒子電影院抑或白盒子美術館內,都難以忽視阿比查邦的作者印記。噢,但在美術館看展覽或許比電影更容易進入(或退出),可以隨著自己的節奏看他在各個階段所感受到的景色。不用太擔心自己能否理解,他也拍過輕鬆愉快的實驗行動,不時會穿插幾曲通俗甜美的流行歌,就像《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的片末。
若有看過阿比查邦2018年的劇場《熱室》(Fever Room),肯定難以忘懷彼時的奇異體驗,他處理影像的妙處,讓觀眾無需戴3D眼鏡就能感受到影像的立體。這一次展出的投影效果也相當多元,有些投影在牆上,有些像幻燈片效果,有些影像則穿透了屏幕,單頻、雙頻或三頻裝置影像,過往的時間在觀影者腳邊閃爍破碎的光。
科技於現代製造出遠古幽魂、鬼影幢幢的空間,在海邊、森林中、卡車上、病院裡⋯⋯記憶交疊再現,當你想喘口氣走出展場,穿過出入口的廊道,牆面展示導演歷年的電影海報,包括《極樂森林》(2002)、《熱帶幻夢》(2004)、《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2010)、《華麗之墓》(2015)⋯⋯即使不是這類電影的愛好者,沒看過半部阿比查邦的影片也無妨, 儘管開放自己沉浸於這場魔幻秀之中,就如他的作品《薩克達(盧梭)》對觀眾說的:「因為我的身體,不屬於任何人,也不屬於我自己⋯⋯」
臺北市立美術館
最新文章
-
2025屏東曬書祭11/8登場!書店帶頭啟動接地氣的閱讀體驗
2025/11/06 -
回應生命——在歐洲發現光的意義/陳穎思
2025/11/05 -
光線就是畫面的中軸——攝影師陳詠華
2025/11/05 -
讓燈靜止,有時需要勇氣——演唱會導演May Su蘇揚庭
2025/11/05 -
蘇匯宇「三廳電影—總體敘事」波哥大現代美術館展出!12月重返臺北放映
2025/11/05 -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馮希卡x李亦凡以錄像、人體雕塑直面數位焦慮
2025/11/04 -
比利時編舞怪才名作《再見狗日子》11/7登場!以70分鐘跳躍挑戰舞蹈極限
2025/11/04 -
中美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12月亮相!呈獻20國、70+組藝術家多元創作
2025/11/03 -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七周年特展《吟遊時空—霍剛、權純益 》11月登場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