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社工郭晶《封城日記》紀錄日常: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下來,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

2020/03/31 郭晶

社工郭晶,自封城開始天天寫日記,紀錄在城裡的生活點滴。圖/聯經出版提供
社工郭晶,自封城開始天天寫日記,紀錄在城裡的生活點滴。圖/聯經出版提供

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城市,被封鎖了。人的聲音,不見了。

2月17日:有一部分的世界消失了

要囤積多少食物才夠呢?

朋友問我家裡現在有多少米?我說10幾公斤。她說,這也就夠吃一個月而已,叫我再囤一些。我知道她說得對,可是我難以接受不斷囤東西的狀態,這感覺很變態。她有點擔心地說:「可是要是沒有足夠食物的話,現在沒有任何人能幫妳。」人一般在極端的狀況下才會囤積很多食物,而我一定程度上還在否認自己的處境。

有人覺得封鎖社區是為了控制疫情,可我更加覺得是控制人。封城後出門的人本來就是少數,而且大家都會做防護措施,也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病毒的傳染率是很低的,但我也不敢說毫無可能,也沒有人敢打包票。我自己出門時,也還是會帶著些許擔憂。但是,這個被傳染的可能性,是否足以大到封鎖社區呢?因為封鎖社區會加深人們的恐慌和無力感。

社區封閉後,我通過出門了解周圍的情況找回的掌控感,再次被剝奪。當然,還是有人覺得封社區是必要的,如果我不幸感染肺炎,這些人甚至可能會拍手稱快。

昨天的晚餐是高麗菜炒肉和稀飯

那個掉了一個螺絲的炒鍋終於撐不住了,整個手把掉了下來。幸好,前房客留下了一個炒鍋,雖然比較容易把料炒糊。晚上和朋友們聊天。有人在吃夫妻肺片,大家集體表示羡慕。有人酷愛吃辣,但現在她只能在夢裡吃麻辣燙了。有人開始在家上班,她說週一至週五要工作。自封城以來,我沒有了「今天星期幾」的概念,只有「今天」和「明天」。

在湖北某縣城的朋友說,她那裡的戒嚴程度已經成了完全不能出門,還有親戚轉發了一段影片,影片裡的人連出門曬個衣服都會被抓走。網路上有河北、上海、湖北等多地打麻將的人被抓,有人被行政拘留,有人被罰款,有人寫了檢討自己的文章,還上了電視念自己寫的保證書。

有人說恒大房產發了特大優惠通知,2月18日至2月29日期間,全國各地買房可享75折優惠。這是很大的優惠,可是買不起的人依然買不起。現在全國的高速公路免收費,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開車上路呀?有錢人買房子增值,一般人只能買米保命。

有些便宜,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

武漢市宣布自2月11日起實施封閉管理,郭晶居住的社區2月15日開始須有出入。圖/聯經出版提供
武漢市宣布自2月11日起實施封閉管理,郭晶居住的社區2月15日開始須有出入。圖/聯經出版提供

有一部分世界消失了

晚上,我夢到自己的隱形眼鏡碎了,疫情期間也沒辦法配新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是我在夢裡嚎啕大哭。這副隱形眼鏡我戴了快半年,一開始特別磨眼,我會時不時地流淚,現在終於習慣了。

今天早上7點多就醒了,醒來後我看著頭頂的天花板,突然發現天花板上的燈外殼上面貼了一隻喜羊羊。 這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因為平時我不會沒事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我嚇了一跳,便趕快起了床。

封城後,我對周圍的環境多了一些留意,這是之前不會有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部分世界消失了。

我有很多情緒。憤怒、傷心、無力……但這些情緒一起轉化成了麻木。封城那天我買了麵粉,想著有空可以煎蛋餅,可是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心情做。買的番薯也只吃過一次而已,於是我在煮粥的時候,加了一個。

今天太陽依舊很好,是亮得有點晃眼的那種。天空藍得很清澈。可惜我住的房子朝北,曬不到太陽,於是吃完早飯我就下樓,到社區裡曬太陽去了。我所在的社區有3棟大樓,我住的這棟有10層,其餘2棟只有7層。總共有200多戶居民住在這。現在無法出社區,只能在裡頭走,運動量非常有限,而我住7樓,就開始走樓梯上下樓。社區很小,能曬到太陽的地方也很少,我只能在2棟樓的間隙裡,一個長50公尺的地方來回走。有個中年男人也在散步,他的手機放著戲曲,我則帶著耳機聽音樂。

自封城以來,我從不聽傷感的音樂。

我們終於都被指定監視居住了。指定監視一般是針對犯罪嫌疑人的,而現在很多人都在「享受」此待遇。今天,社區平常給人出入的門也被藍色圍欄擋了起來。社區的群組裡有人發訊息,提醒大家注意:「不聽話亂竄人員,集中到體育館學習14天,伙食費每天50元自費。」

社區的群組裡開始發起各種團購,有買菜的、買肉的,團購要達到一定分量才能送。我昨天才加入社區的群組,裡頭偶爾會接龍買東西, 一開始我是很抗拒的。封城前,我都在網路上買菜,而現在我則極度渴望可以自己去買菜。但今天,我終於還是接龍了群組裡的團購。

下午5點左右,我聽到有人敲門,緊張了一下,隔著門問:「誰呀?」

「社區的,不用開門。家裡幾個人?」

「1個。」

「體溫正常嗎?」

「正常。」

「門上貼了社區的電話,有事打電話。」

他們離開1個小時後,我開門,想把門上的紙撕下來,但紙黏得有點牢,我就拍了照。門上貼的是「新型冠狀肺炎入戶排查表」,上面寫著居家人員數量、健康狀況,留了社區的聯繫方式。列印排查表的印表機應該出了問題,有些地方的字特別淺,但也看得出來內容。

我進屋之後洗了手。

網友留言:「其實最壞的結果武漢人早就已經想到了,只是不願意接受,而使勁往好的方面想。」

感同身受!無處釋放的壓抑……有可能您那邊是大城市的緣故,最近才開始封社區。我們這邊早就開始用通行證,每戶只能1個人進出,開放時間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

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

郭晶,社工、「074法律諮詢熱線」發起人之一。原先住在廣州,2019年11月搬到武漢市。2020年1月23日武漢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而封城,她自封城開始天天寫日記,紀錄在城裡的生活點滴。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思考、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懼怕、焦慮和堅強,情感深刻、動人且入微。

郭晶。圖/聯經出版提供
郭晶。圖/聯經出版提供

◎ 本文摘自:《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圖文:聯經出版 提供  

推薦閱讀

【封城日記(上篇)】除了控制病毒,要將人們的恐懼考慮在內

最新文章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陪伴最後一次感受花香的機會——拾米豐瓶 寶妮

2025/06/27
美國導演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1925—2006)百年冥誕,...

反類型好萊塢鬼才「勞勃阿特曼:眾生喧嘩」7月放映!10部必看大師經典

2025/06/26
展覽《萬象入身》(Aura Within)於7月10日至8月30日在豪瑟沃斯香港...

展覽《萬象入身》豪瑟沃斯香港7月登場!集9位藝術家之作探索存在與記憶

2025/06/25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為英國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創辦人...

以臺灣城市自然地景為靈感!建築大師彼得.庫克「山/市」個展MoCA登場

2025/06/23
「包裹」世界的地景藝術家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伉儷作品亮相富藝斯倫敦現當代藝術6...

「包裹藝術」傳奇伉儷誕辰90周年!逾30件作品富藝斯倫敦現當代拍賣亮相

2025/06/23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臺北登場!回顧30年藝術生涯,展開一場關於光影...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2025/06/20
奧地利維也納Numen / For Use首次登台,於勤美術館展演出兩件極具全球...

Numen / For Use首登台!勤美術館《Net & String Taichung》體感迷宮亮相

2025/06/18
蔣勳以《祇樹給孤獨園》最新畫作祝禱眾生平安,為讀者開啟一段和自己對話的心靈旅程。...

來場與自己內心的對話!美學大師蔣勳最新書畫展《祇樹給孤獨園》即日起中央書局登場

2025/06/18
2025台東光祭6/13開展!3大亮點、12件藝術裝置打造知本溫泉區的夏夜幻境。...

2025台東光祭6/13開展!3大亮點、12件藝術裝置打造知本溫泉區的夏夜幻境

2025/06/18
臺文館第二個臺北據點「臺灣文學糧倉」修復完成、正式啟用。 圖/文化部提供

「臺灣文學糧倉」亮相!歷史建物大跨度木桁架現身、兩大特展同步登場

2025/06/17
《少女》胸像與黃土水專室。圖|太平國小博物館、攝影|黃宏錡

太平國小博物館7/3對外開放!在百年校園閱讀大稻埕的藝術與在地記憶

2025/06/1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