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第24屆臺北文化獎揭曉: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張正傑、龔書章、文夏,4組不同領域得主獲獎!

2020/07/24 500輯

臺北文化獎今年邁入第24屆,以「長期關注社會設計、文化多元、促進文化資源平等」為重點,選出4組獲獎得主,包括:30年深耕芭蕾本土化的台北首督芭蕾舞團、致力音樂扎根與推廣的大提琴家張正傑、投身城市改造的傑出建築師龔書章,以及對臺語流行音樂影響深遠的寶島歌王文夏。

團長徐進豐(中)帶領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演出《芭蕾景緻》。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團長徐進豐(中)帶領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演出《芭蕾景緻》。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多元詮釋現代芭蕾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自1990年由團長徐進豐創團至今30年,堅持每年舉辦「新作全國巡迴公演」,共發表過80多支作品,累積近千場演出,堪稱目前臺灣唯一以芭蕾舞創作為主、堅持最久的芭蕾舞團。1999年首次出國演出,即獲《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首席舞評家安娜﹒綺色果芙(Anna Kisselgoff)的讚譽:「來自臺灣的浪漫與傳奇」、「時時充溢臺灣影像」。

為了讓芭蕾創作更多元,舞團提供自由的平臺,每年特別邀約成熟舞者或不同領域的編舞家共同編作,不拘泥芭蕾古典的思考模式,為芭蕾創作界注入新活力。此外,舞團長期進行鄉鎮巡演,甚至遠赴金門等離島表演,結合互動問答,拉近舞者、舞作與觀眾的距離,近年更進入校園,創作淺白易懂的芭蕾小品,並現場示範讓孩子體驗跳芭蕾的樂趣。

張正傑(中)於宜蘭冬山鄉稻田「快閃」演出。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張正傑(中)於宜蘭冬山鄉稻田「快閃」演出。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大提琴家張正傑 打破音樂界限

大提琴家張正傑15歲赴維也納與芬蘭留學,28歲放棄國外教職回國任教,擅用各種創意打破民眾聽古典樂只能端坐殿堂的想像。他讓古典音樂走出音樂廳,號召國內一流音樂家舉辦戶外音樂會,於太魯閣峽谷、武陵農場、墾丁後壁湖畔、金門翟山坑道等舉行,吸引無數樂迷欣賞。音樂廳規定110公分以下孩童不能進入,他就專為孩童舉辦創意無窮的親子音樂會,將樂器擬人化,或結合飲食文化、機器人等要素,讓觀眾在趣味中親近古典樂。他也曾帶著全場觀眾體驗盲人的世界,或舉辦專屬輪椅族樂迷的音樂會,還將音符帶入部落、療養院、癌症病房、啟智學校,甚至進入綠島、高雄大寮等監獄,以古典樂撫慰社會不同角落的聽眾,讓聽音樂更有溫度。

龔書章攝於松山文創園區。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龔書章攝於松山文創園區。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龔書章 合眾以設計之力改變臺北

龔書章1993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設計碩士雙學位回國後,作品屢次獲得國內外建築或室內設計大獎。他長期關注社會設計,2009年時由建築師毅然轉換跑道投入教育工作,並開啟都市規劃與跨域設計之路,為了更深入改變臺北城市樣貌,他更積極參與城市議題,與公部門合作策畫建築、文化等跨界展覽和演講,設計格局擴大至城市整體形象。

龔書章曾受邀擔任顧問,協助臺北市運用設計思維導入公共政策、提倡創意思考價值在於「以人為本」,以使用者經驗進行傳統市街的活化、產業遺址轉型、老舊社區的整建維護等行動。他認為一座城市的人文歷史與產業應並存,致力於將建築、設計能量延伸,從構與築的價值擴及改造臺北的社會運動,喚起城市居民對於環境的意識,引領民眾參與推動城市再生。

文夏90歲舞台上演出風采不減。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文夏90歲舞台上演出風采不減。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文夏 開啟臺語歌曲的輝煌時代

寶島歌王文夏對臺北流行文化的影響極為深遠,他一生創作不輟,錄製過約1200首臺語歌曲,所作歌曲紅遍1940至1980年代,開啟臺語歌曲的輝煌時代。走過留聲機時代(1910年代),開啟黑膠唱片及臺語電影時代(1950年代),文夏集歌手、詞曲創作人、演員、導演、劇本創作家於一身,歌詞與歌聲反映時代,感動無數臺灣人。他首創的文夏四姊妹合唱團,儼然成為偶像團體的始祖;西餐廳、廣場、廣播電臺皆是他的歌唱專場,也成了後來演唱會型態的先驅。

文夏又以「愁人」為筆名,或自行創作、或將日本曲調改填臺語歌詞,寫下著名的〈黃昏的故鄉〉、〈媽媽請你也保重〉及〈彼個小姑娘〉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雖因政治因素曾被禁唱30幾年,他的歌曲卻深植人心,撫慰流浪異地的臺灣人思鄉之情。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愛臺灣、愛故鄉的真實情感,作品在臺語歌壇備受推崇,獲頒第二十三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傳唱無數,也啟發無數樂壇創作後輩。

推薦閱讀

【優人物】不只是「乙方」:建築師龔書章志在教書與社會改造

臺北文化獎

建築師龔書章:文化不再只是生活品味,而是社會的公共意識

建築師龔書章:文化不再只是生活品味,而是社會的公共意識

2020/10/31

最新文章

圖/臺南市美術館提供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