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工作者】不上班,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2020-09-28 14:53 劉揚銘
只要能維持一定的工作紀律和品質,自由工作者就有選擇的機會,拒絕不想做的事情,讓想做的事情填滿時間,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打造想要的工作和生活⋯⋯自由工作,就是這樣的自由。
離職,才發現自己為什麼工作
現在回想,當初辭職,表面的理由是健康因素,中層是無法控制工作量、失去工作熱情,但最深層的理由還是在於:我沒學會如何和工作相處。那感覺像初戀,你太年輕,明明很愛一個人,卻不知道怎麼愛她才對。最後兩個人只能分開,只有分手,能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愛。只有離職,才能讓我重新學會如何和工作相處。
克服獨立自由的心理關卡
自由工作者這條路適合比較能承受不確定性(無論是收入和生活),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沒人給你事情做,也會找事情給自己做),有一個目標或是想持續追求的技能(無論是寫作、攝影、美術、寫程式,甚至公關行銷都有可能),而且想要不斷累積、不斷精進專業的人。
敢隨時說「不」,擁有拒絕的自由
自由工作者,自由在於可以挑工作,不想接的案子,沒人可以逼你接;不想加班的時候,沒人可以逼你加班。沒有辦公室政治的壓力,不需要奉承哪個上級,有什麼意見都可以大聲說,因為自己只代表自己。當然前提是工作品質能被肯定,推掉一個案子還會有別的案子。總體來說,能堅決說不、勇敢拒絕的機會,比上班族多太多了。
本文摘自《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作者:劉揚銘,時報出版
最新文章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6月松菸登場:一腳踏入18位印象派大師巨作,5公尺巨幕沉浸式藝術體驗
2021/04/16華語歌詞症候群/捕捉情感裡每一次忽明忽滅火光的李焯雄
2021/04/14專訪《當男人戀愛時》邱澤:想角色所想的,然後走路,你會走到他的姿態,你跟他之間的甜蜜點
2021/04/13揮下正義大旗之前,我們能理解多少──台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的人間絮語
2021/04/08專訪劉若英/從為愛痴狂走到各自安好的孤單代言人
2021/04/07我與熱衷買房的父親──台灣紀錄片《買房子賣房子》鏡頭下的世代對話與衝突
2021/04/07台灣的高山,帶我進入異世界——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的深情凝望
2021/04/02限量「常玉」餐酒tasting menu登場:史博館攜手unDer Lab劉欣蓓操刀,細膩演繹傳奇人生與畫作
2021/04/01跟著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重新注視海洋:不只是男人的海,更是台灣人的海
2021/04/01鄒駿昇策劃《Home Town Taiwan》線上插畫展:集結湯士賢、洪添賢、米力共33位台灣插畫家,疫情下溫暖問候全世界
2021/03/3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3檔展覽登場,600幅珍稀臺灣影像曝光、「塵與時」世界巡迴終站
2021/03/30政治正確的打開方式:Netflix自製劇《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
2021/03/29國片《複身犯》的人性思辨,失去社會連結的當代孤獨
2021/03/29編劇王瑋/Netflix影集《母女姊妹花》:為居於次位的女性處境發聲
2021/03/25華語歌詞症候群/後來、記得、分手快樂⋯⋯那些把演唱會變成巨型KTV的冠軍單曲
2021/03/24【青宅愛看劇】日影《淺田家!》致徬徨的自己:自我成長的回眸,真摯動人
2021/03/24專訪阮劇團《十殿》編劇吳明倫:從神怪到人間,在當代劇場召喚台灣五大奇案的靈魂
2021/03/22什麼是「適當量」?剛好才是最好,適量製造時代來臨
2021/03/1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