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你對哪顆星球有共鳴?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策劃5大意識形態星球展區

2020/12/07 文字整理/翁家德

本屆台北雙年展共有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藝術家及團隊參與。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屆台北雙年展共有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藝術家及團隊參與。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劃的台北雙年展邁入第12屆,本屆邀請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法國獨立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擔任策展人,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題,策劃「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 、「實地星球」5大星球展區,當代社會人們趨於極端的價值辯論,就如同住在不同星球般,你又是住在哪個星球呢?

拉圖和圭納指出:「人們對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擴大,這不僅因為彼此政治意見相左,更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還認為世界是平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的歧異。」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拉圖和圭納指出:「人們對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擴大,這不僅因為彼此政治意見相左,更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還認為世界是平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的歧異。」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全球化星球 Planet GLOBALIZATION

全球化星球信仰現代化,儘管這個世界因全球化引發的氣候議題與不平等日益加劇,仍然持續吸引著多數人們。法國藝術家法蘭克.列布維奇(Franck Leibovici)及法律分析師朱利安.塞胡西(Julien Seroussi)的作品《穆遵古》探究「國際司法」議題,他們以海牙國際刑事法院仲裁的一宗案件為研究標的,藉檔案陳列展現法院從業人員的實驗方法學。藝術家也邀請觀眾任意組成證據資料,透過圖像創造出新的敘事,在此情境安排下,觀眾既是評斷證據的法官,也是策展人。

在《穆遵古》這件作品中,藝術家也邀請觀眾任意組成證據資料,透過圖像創造出新的敘事,在此情境安排下,觀眾既是評斷證據的法官,也是策展人。 圖/翁家德攝影
在《穆遵古》這件作品中,藝術家也邀請觀眾任意組成證據資料,透過圖像創造出新的敘事,在此情境安排下,觀眾既是評斷證據的法官,也是策展人。 圖/翁家德攝影

藝術家安東尼奧.維佳.馬克提拉(Antonio Vega Macotela)作品《燃燒的地景》運用網路駭客及行動主義者經常使用的「圖像隱碼術」來隱藏祕密訊息,將外洩的機密名單編碼織進作品的經緯交錯之中,藉此對逃稅者提出指控。因此,這批織毯具備雙重身分:精心編織的風景圖像,或是一座檔案庫,列舉跨境金流、逃避國內稅制系統的公民。

安東尼奧.維佳.馬克提拉,《燃燒的地景VI》,2019,圖像隱碼術、提花織毯。 圖/翁家德攝影
安東尼奧.維佳.馬克提拉,《燃燒的地景VI》,2019,圖像隱碼術、提花織毯。 圖/翁家德攝影

維安星球 Planet SECURITY

對全球化感到失望的人們,渴望能建立一道邊界或一座避風港,躲在國家的高牆後方自保。藝術家尤拿斯.史塔(Jonas Staal)透過系統性地剖析美國極右翼黨派的宣傳機制,回顧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前首席策略長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在眾多紀錄片中操縱群眾的手法,宣稱美國唯有強人領導,為國家築起一道堡壘,才能捍衛家庭價值觀、基督信仰與美國經濟。

尤拿斯.史塔,《史蒂夫.班農:宣傳大業的梳理與回顧》,2018–2019,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翁家德攝影
尤拿斯.史塔,《史蒂夫.班農:宣傳大業的梳理與回顧》,2018–2019,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翁家德攝影

在臺灣,「維安」的概念也是一個不斷被審視和討論的熱議題。藝術家秦政德與其協作者以士林及北投的軍事和歷史背景為根據,作品《在冷戰裡生火》由臺灣冷戰時期地下防空洞及防禦設施相關的各種裝置和文物排列組合而成,談論當時國家如何進行監控、維持黨國政權。

秦政德、李佳泓、林傳凱、陳怡君,《在冷戰裡生火》,2020,複合媒材空間裝置,尺寸視場地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秦政德、李佳泓、林傳凱、陳怡君,《在冷戰裡生火》,2020,複合媒材空間裝置,尺寸視場地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脫逃星球 Planet ESCAPE

脫逃星球是少數特權人士的渴望,他們計畫離開地球、殖民火星,或者深入地下建造碉堡以避開氣候變遷的影響。荷蘭藝術家范柯.荷瑞古拉芬(Femke Herregraven)以作品《腐敗的空氣──第六幕》邀請觀眾進入一個生存主義者的地下碉堡,一個假想在發生災難時可供躲避的「安全屋」。透過追蹤有關巨災債券、人類死亡率和生態滅絕的統計數據,藝術家產出可視化數據、地景浮雕、聲音和影像,為末代人類的未來提出預言與想像。

范柯.荷瑞古拉芬,《腐敗的空氣──第六幕》,2019,複合媒材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范柯.荷瑞古拉芬,《腐敗的空氣──第六幕》,2019,複合媒材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實地星球 Planet TERRESTRIAL

實地星球企圖在地球負載界限內,尋找能永續生存的方法。臺灣中部太魯閣峽谷因地震、山崩、侵蝕、風化等地理動力格外活躍而設有地質觀測站,藝術家張永達轉化他在當地田野調查的經驗,以裝置作品探索地球臨界區,亦即岩石、空氣和動植物相互作用,創造生命存活條件的地球表層。部分裝置的靈感來自一套模擬侵蝕機制的科學儀器,從而創造出一個塑造「微觀地景」的工廠。

張永達,《scape.unseen_model-T》,2020,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張永達,《scape.unseen_model-T》,2020,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由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ephane Verlet-Bottéro)、蕭麗虹及蔡明君共同製作的計畫《儲回大地的藝術》將系統地量繪2020台北雙年展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嘗試從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理解展覽的物質性存在。此次行動本著一種集體共識——文化機構必須有所轉化,以多樣生物共榮與基進永續為發展方向。自今年起,北美館將與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進行為期數年的合作計畫,在臺北進行大範圍的多樣生態林地保育工作。

排灣族藝術家峨塞.達給伐歷得作品《病毒系列》描繪部落耆老的口述傳說。在人類侵擾下,荒野釋放出的病毒及細菌,它們有著觸腳、舞動的形體和顎骨,浮游在牆面上,張揚著不安的氣氛。這些圖像令人想起由發明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及生物學家琳恩.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提出的蓋婭假說,認為地球表面是複雜且具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一如峨塞的壁畫呈現森林對人類入侵的反應,若蓋婭受到攻擊,其可能以反溯循環的方式回擊。

峨塞.達給伐歷得,《病毒系列》,2020,壁畫,900×400 公分。 圖/翁家德攝影
峨塞.達給伐歷得,《病毒系列》,2020,壁畫,900×400 公分。 圖/翁家德攝影

另類重力星球 Planet with ALTERNATIVE GRAVITY

如果我們同時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則必須適應地緣政治,感受星球間的縱橫捭闔,這是另類重力星球的概念。雋.巴爾達扎(June Balthazard)與皮耶.保茲(Pierre Pauze)的全新影像裝置作品《Mass(質量/彌撒)》,透過現實中兩位知名物理學家的對話,探索當代物理學有關世界物質性的辯論:空間對於部分人而言是虛空的;然對另一部分人而言虛空並不存在,空間中實則充斥著不可見物質,它可能是連接宇宙萬物的紐帶。

雋.巴爾達扎+皮耶.保茲,《Mass(質量/彌撒)》,2020,雙頻道錄像、複合媒材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雋.巴爾達扎+皮耶.保茲,《Mass(質量/彌撒)》,2020,雙頻道錄像、複合媒材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第12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展期|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更多展覽、公眾計畫與工作坊訊息請見台北雙年展官網

推薦閱讀

第12屆台北雙年展即將登場!雙策展人公布展覽命題《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展覽新訊

嘉義市立博物館再出發:與市民共築城市,開啟對話

嘉義市立博物館再出發:與市民共築城市,開啟對話

2021/01/29
永續峰會新亮相!What's next好事交易所 南港瓶蓋工廠盛大開幕

永續峰會新亮相!What's next好事交易所 南港瓶蓋工廠盛大開幕

2021/10/01
【優人物】專注音樂、流行與IP 觸動觀眾共鳴的策展人 梁浩軒

【優人物】專注音樂、流行與IP 觸動觀眾共鳴的策展人 梁浩軒

2021/09/12

最新文章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