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小說書店——詹偉雄:讀小說的人比較真誠,眼眸深邃而且見解不凡
跟少許朋友私下聊天,我說想開一家小說書店,大部分人的反應是睜大了眼睛,用不可思議的口氣說:蛤,為什麼是書店,還是小說書店?
年近耳順之年,自然沒有創業家胸懷了,開一家小說書店,是想活在一種晚年生活的設想之中,把絕大部分時間,留給爬山與小說。去山裡,主要是離開人群,接近萬物,除此之外,我想待在鄰近住家不遠、一個滿佈小說的空間,整理小說、撫觸小說、讀小說,於是有了小說書店的構想。
自己讀書就好了,為何要開個書店,而且是小說書店?前頭說了,年紀愈大,愈想離開人群,但生活裡還是需要一些友朋,帶來一些人間氣味,準此,我希望人生最後階段的朋友,都是讀小說的人。我覺得:小說讀者通常比較真誠,眼眸深邃而且見解不凡,一位讀過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而且喜歡上這位作家的人,肯定是值得聊上兩句的朋友。
此外,我大膽設想——小說書店或許是財務風險最低的書店。
21世紀來,紙本書讀者銳減,許多類型書瀕臨消失邊緣,但小說這一類型,始終是實體出版的中流砥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小說的內在特質,和現代人獲得存在感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它們都是一種在時間洪流中篩選事件,並且將事件與事件賦予關聯意義的一件工程。依照文化社會學者、《小說的興起》一書作者伊恩.瓦特(Ian Watt)的說法:因為要過現代生活,所以現代人發明了小說。
什麼是現代生活?在Watt的研究裡,最顯要的特徵是進入了一種由數字時鐘定義、介入,而且結構化了的人生。相較中世紀的以往,現代人用更精確的幾分幾秒,取代模糊的時辰和教堂鐘聲,來安排每天的生活。數字時鐘進入人的生活,來自外在恢宏的時代背景(資本主義的效率、工業革命的精準、城市生活的分工⋯⋯),但它也深深地改變了人們內在的自我認識,因為「時間」與我們如此迫近,時間也化度為我們自我描述的一根準繩——我們習慣於用生命中最重要的幾樁事件,依據它們的發生時間序,調理出因果關係,從而確證出我之所以為我的來歷,並據此眺望著某一種理想人生的遠大前程,在此,人成為一個「意義感豐富」的個體,因為「過去、現在與未來」被我們穩穩地詮釋成一條意義的軸線,此一敘事自我(narrative self)構成現代人存在的基礎,也是任何行動的起點。
在現代生活之前,雖然也有各種故事,但直到小說的出現,才開始注重情節的時間順序,更看重主角在時間中的命運變化(荒島歷險後的魯賓遜,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新人了),小說讀者的最大樂趣,是將小說家故佈疑陣的穿插、來回敘事,整理成一道有序的時間鎖鏈,於其中領略現代人生的奧義。城市裡的現代人生博大精深,關係錯綜複雜,人人心中各有一片天,唯有小說能掌握一二。
現代人生的苦惱,也在於穩定的敘事自我常常地不穩定,或者太過穩定。某些新事件的出現,瓦解了原本穩定的敘事(例如離婚、失業、罹癌),驚惶未定的個人必須補拾起時間中的各個經驗,重新說出一個新的自我敘事;或者個人覺得既有的敘事太僵固,渴望破壞性新事件的出現,來幫助自己重新變身為一個魯賓遜式的新人。這都是現代人需要小說的原因:我們必須在別人的情節和抉擇裡,找到自己串連敘事的參酌之處,甚至於描繪自身生命的語辭;小說也提供著新生活的各個可能場景和行動方案,隱隱指引著讀者們下一刻的去處。
即便沒有這麼極端需求的讀者,小說也提供了一個超越的可能,讓我們遠離眼前俗世,進入眾多impossible possibility的生命世界,不論他是哥倫比亞馬康多村莊的邦迪亞上校(《百年孤寂》)、英格蘭達林頓大宅總管史蒂芬斯(《長日將盡》),還是愛上妓女、吹著一把小號的退役軍人「三角臉」(《將軍族》),都讓我們回到現實人生時,戴上一具詩意的透視鏡片。
小說書店當然照顧不了所有的小說,它只販賣著我心目中前一百名小說家的作品,隨著時光荏苒,也有可能幾個新來者會擠走幾個老傢伙,但肯定的,有好幾位小說家可是永世不移的。這個店不大,它會有一整面牆,掛滿著各種搜羅來的吊鐘,它也希望跟隔壁的咖啡店合作,在這裡成立一個小說俱樂部——我不在往山的路上,就在小說書店裡。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週三讀書會】劉梓潔:從捉對廝殺到按圖索驥,感受讀書與追劇的另一種樂趣
2023/09/21 -
使閱讀走入人群 |「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 宜蘭林業小鎮森活書食節重溫閱讀與生活的美好
2023/09/10 -
「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9月接棒|宜蘭「森活市集」、新北「以河為名」讓閱讀走進日常
2023/09/07 -
重新體驗閱讀的美好|文化部攜手獨立書店,首波大型創新書市高雄、澎湖起跑
2023/08/27 -
集結書店、藝文、音樂與美食的文化饗宴|「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 本週末高雄、澎湖兩地開跑
2023/08/25 -
閱讀、藝文及創意書市的內容饗宴! 500 Book正式開台 描繪青年知性新視界
2023/08/01 -
創新書市全國起跑!百場藝文市集、近千場閱讀推廣 文化部長史哲:盼大眾重新走回書店
2023/07/31 -
「誠品生活新店」亞洲最大1.9萬坪亮點公開!30米挑高天井書店、野花園露台9月試營運
2023/07/10 -
還原老件之美,水湳洞「非書店」為村落帶進交流能量
2023/07/09 -
【週三讀書會】韓良憶:在案前思索起飲食甚或生活的意義
2023/07/04 -
張淑征《STORY FORMS》限量書!攜手洪新富將生活故事化為建築形體
2023/06/15 -
2023建蓁環境文學營巡迴登場:5大活動串連25位學者作家,走讀城市與棲地、探索當代環境書寫
2023/06/07 -
【週三讀書會】劉克襄:用雙腳探訪四方的自然系作家
2023/05/30 -
竹宮惠子「愛馬仕之道」中文上線!加入官方LINE看漫畫
2023/05/26 -
2023南國生活節5/26-5/28恆春登場!3大主題市集、16組樂團雙舞台齊聚
2023/05/19 -
2023新北閱讀節 帶逛「網美」圖書館,兩場主活動吸引破3萬人次參與
2023/05/18 -
2023新北閱讀節/打造閱讀遊樂園 親子同樂共度難忘午後
2023/05/13 -
2023新北閱讀節【閱讀設計市集現場】地方誌、手作、占卜等質感攤位邀大眾以藝文療癒身心
2023/05/1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