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在家工作》:如果獨處更能發揮自己的專業強項,為什麼硬要過團體生活?

2021-02-11 16:55 莊樹穎、徐豫(Anita御姊愛)

「如果把人類的願望清單做個排名,例如環遊世界、不愁吃穿、位高權重⋯⋯等等,相信『追求財務自由』應是最大公約數之一、『環遊各國』至少會是前五名吧!沒錯,令人欽羨的,徐豫已一邊一腳跨進這兩大夢想的門檻。從上班族、兩性部落客、再到商業書作家兼當紅Podcast主講人,從筆名御姊愛到本名徐豫,她成功示範『身處什麼市場就打造什麼樣的個人品牌』。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徐豫老早就是在家寫書、在家會議、在家營銷⋯⋯本書是她綜合觀察這波職場趨勢(雖然許多人是迫於疫情而非自由選擇),誠懇分享心法。先撇除在家賺大錢的宏願,如果你也想在家工作,得先面對最基本的問題:怎麼避免『看似美好,但反而讓生活越過越累的地雷』?另一個推薦原因,其實可以用本社總編輯後來沒寫上書腰的文案來說明:『不想管人,也不想被人管』,這應該是很多年輕人的理想?(誤)」

——《在家工作》責任編輯 莊樹穎

圖/書封圖為寫樂文化提供
圖/書封圖為寫樂文化提供

避免低質量社交,遠端工作是內向型人格的解答

在家遠端工作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是可以避免低質量社交,特別是對於本身就不愛與眾人長時間相處的內向型人格者來說,簡直是一大福音。

我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過往在職場當上班族時,讓我最煩惱的就是白領三寶:團購、韓劇、KTV。這三項恰好沒有一項是我熱衷的活動。

我不怎麼喜歡跟風消費,但當大家開團瘋搶時,若是不跟著團購就顯得十分不合群,幾次不跟之後,同事便逐漸連Email、訊息都不發給你,默默變成邊緣人。

不看韓劇則失去和同事的非正式聊天話題,我偏好歐美影集,卻分不清楚誰是李敏鎬、宋仲基跟蘇志燮,當同事一股腦自封為李太太、蘇太太、宋太太時,我完全無法理解,自然也無法應和。

至於昏暗的KTV包廂,總讓我拔腿想跑,與其付錢花時間聽著大家不甚專業的歌聲,吸著空氣裡的淡淡霉味,待在家裡至少舒舒服服,Spotify裡的歌手也不會走音。

像我這般對喜歡的事物會灌注極度熱情,但對沒興趣的事物一點都不想碰的個性,常被形容為「好球帶很窄」,顯得沒那麼隨和。

個性內向,不喜歡社交場合有時也是個問題。

我的某任集團老闆個性特別外向,熱愛員工簇擁,也樂意拉拔和自己親近的部屬。她的生日正巧是12月31日,因此每年都會舉辦熱鬧的跨年派對,不過並不是所有同仁都能前去,必須受邀才可以。可想而知,這種能和大老闆親近、建立私人情誼並顯示忠誠的場合,讓許多中階領導層趨之若鶩,而當時我只是基層員工,沒機會受邀。

某一年恰巧老闆在十月時生了病,我聽說之後,想起她平時見到面也會關懷地問候幾句,便私下寫了Email 祝福老闆保重身體,沒想到當年的12月,我居然收到秘書寄來的跨年邀請。若是我對職涯晉升稍有野心,爬也該爬著去,但偏偏每年跨年時,我最大的樂趣便是在家開開心心吃炸雞,一邊和家人通電話,與電視跨年晚會同步倒數。

這真是讓人難以抉擇。

到底是該為老闆慶祝、現身宣示自己也是老闆親近的人馬,為往後的職場生涯打通一條康莊大道;還是該忠於自我,減少非必要的社交,享受獨處?

掙扎了好一陣子後,我還是婉謝了老闆秘書。

儘管有些人認為,只要夠專業,無論個性是外向或內向,都應該能把工作做好。但話又說回來,真實的職場生活往往並不只是把份內工作做好而已,太多時候我們必須在工作之餘與人互動,差別在於有些產業這種「份外之事」特別多,有些產業則較少。

這些「份外之事」俗稱職場的做人處事,在大型機構裡工作,做人處事的重要性有時甚至會凌駕個人專業,這點往往讓內向型人格者吃虧。

直到離開企業,開始在家工作並經營個人品牌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個性並不是不適合職場,而是不適合「某種職場主流文化」。

多數職場期待員工樂於過集體生活,擁有團隊合作精神,不過份放大個體差異。領導力是企業管理階層的核心能力,既是「領導」,就不能太過孤僻離群。

換句話說,若是想在企業裡出人頭地,擅長與人互動和交際便是基本功。

但當我開始遠端在家工作後,低質量的被動式社交已經減少到微乎其微, 因為和工作夥伴或客戶不需天天見面,諸如寒暄和涉及彼此私事的聊天也幾乎不存在。有時當然需要跟合作團隊相約咖啡店開會或討論,但我手中握有選擇權,若是喜歡的人就見面討論,不那麼熟悉的則線上會議,年節視情況送禮,平時也無需奉承逢迎拍馬屁。

沒有人會因為我不夠融入群體而另眼相待,我也不必再為了想討好眾人而時常感到焦慮,當然更沒有八卦同事在背後嚼舌根。

自從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之後,我才赫然驚覺,原來過往在職場企業裡, 我們都疏於估計從職場環境與人際關係而來的精神壓力。一個不適合自己天性的職場,讓人感到加倍的心神勞損與無力。

#內向型人格者的職場特色

所謂的「內向型人格」是來自榮格的理論,榮格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極內向和極外向的連續體(Continuum)上,沒有人是絕對外向,也沒有人是絕對內向,只要不過份極端,所有的位置都是健康的,按照自己天生的偏好去發揮才能,都會有好的結果,反之,若是長期強拉他們到原生的個性範圍之外,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很可能對精神造成傷害。

簡單來說,內向與外向型人格者,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對刺激的反應、如何恢復自己的精力,以及如何吸取知識和經驗。

對內向型的人來說,他們在獨處的環境下才能充電,喜歡單獨和好友見面甚過跟一群朋友相處,透過一對一的談話,能夠讓他們感覺深入、深刻且被滿足。內向型的人不喜歡停留在表淺的層次,探索內在(思想、觀念、情緒)會讓他們獲得精力。

他們偏好安靜的思考,不喜歡太多外部刺激,若是在熱鬧或快速的環境裡,會讓他們迅速流失精力,內向型的人普遍不喜歡跟人四目交接太久,講話的音量也較小,速度偏緩。

相反的,外向型的人喜歡從外部獲得刺激,這些刺激往往可以成為他們的活力來源。他們熱衷被人環繞,也熱愛與人交流,人群讓他們充滿能量。他們的注意力通常在外圍環境或人事物上,若是獨處太久會使他們感到發慌或失去力量。

儘管內向型不若外向型容易成為眾人目光焦點,但許多內向者的事業卻非常成功,例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艾瑪.華森(Emma Watson)、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都是知名的內向型代表人物。

內向型的人因為比較「靜得下來」且心思細膩,特別適合擔任分析或幕僚的角色,又由於他們善於挖掘內在世界細微的感受,所以創意、藝術、學術、研發或顧問業也都時常可見內向型工作者大放異彩。

撰寫《安靜,就是力量》一書的作者蘇珊.坎恩(Susan Cain)曾提到, 大多數的企業過分推崇外向型的人格特質(例如以團隊為重、對領導管理野心勃勃、擅長社交),不只可能讓內向型人格者在企業能力表現被低估、升遷上面臨更多阻撓,也可能對自我感到不滿與懷疑。

為了適應職場文化,許多內向型人格者會選擇短時間內披上外向者的外衣,例如在某個會議上積極發言、在某個專案上站出來鼓舞士氣,又或是主導某次組織活動,但這樣的「假扮」無法支撐太久,否則將可能帶來精神上的過度壓力。

哈佛大學的布萊恩.李托(Brian. R. Little)教授就是一個實例。

李托教授是個相當受到學生愛戴的老師,他不只在哈佛課堂上造成炫風,也時常受邀在TED演講。如果光看他的演講,幽默、機智、風趣讓人印象深刻,你不會相信他說自己是個內向的人。

李托教授說他在哈佛課堂上也是如此,用盡一切力氣讓課堂上表現盡善盡美,然而下課時間一到,他往往會直接溜進廁所,避免近距離面對學生們熱切的眼神與熱情的互動。在廁所裡獨處的他,像是脫下神仙教母的魔法, 變回內向的自己,不用再扮演讓滿場讚嘆的大演說家。

李托教授稱呼這過程為「自由切換」,他認為每個人都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個性上的自由切換,例如內向型在短時間內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外向型的人,又或是外向型暫時變成一個安靜的內向者。自由切換是讓人用來因應不同場合的社會期待,也是用以遮掩真實自我的保護色。

#獨處工作更能創造專業效率

除了職場文化使內向型人格者必須面對社交難題,現在企業間流行的開放式辦公室也是讓內向者十分頭疼的工作環境。

降低或取消辦公室隔板是近年從科技業吹起的一股旋風,企業認為開放式辦公室有助於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溝通,打造更友善的環境,並且消弭主管階層與下屬之間的距離,商管專家則認為,此舉也讓企業減少許多成本。有些公司甚至實行自由座位政策,也就是個人沒有固定坐位,私人物品都放到保管箱裡,每個人每天的座位都不同。

然而《經濟學人》曾報導,根據研究,這種類型的辦公室不止沒有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頻繁,反而更加冷漠,為了讓自己不過度分心或受外界打擾,員工開始戴上耳機,兩眼緊盯螢幕,試圖縮小視線範圍。以往同事會來自己的座位討論事情,現在為了避免被他人聽得一清二楚,改採傳文字訊息的方式溝通。

對內向型員工來說,開放式辦公室無疑提供了太多外部刺激的環境,不只有自己的電話鈴響,就連其他人的手機、走動、聊天、打鍵盤的動作與聲音,甚至臉部表情都一清二楚。對內向者來說,這種環境將迅速消耗他們的精力,下班時間一到只想立刻逃跑。

事實上,要想打造最適合內向者的工作環境,唯有遠端工作。依照個人喜好選擇在家裡、商務中心、共享空間或是熟悉的咖啡店裡工作。

像我喜歡在室內和室外之間遊走,有時坐在工作室裡的大螢幕前,搭配一盞微弱的桌燈,赤腳踩在毛茸茸的地毯上;有時則想吹吹自然微風,抱著筆電走到陽台庭院也能工作。

既不用擔心夏天同事的體味或味道過重的香水,也不用假裝沒聽到他們正興高采烈討論的話題,播放想聽的音樂也不必擔憂主管走來對你白眼。

在家遠端工作的模式成為許多內向型人格的解答,透過這種寧靜自由的工作方式,我們總算找到適合的職場型態。沒有人非得面對面去領導另一群人不可,也不必因為自己不善於社交而感到抱歉。

如果獨處更能發揮自己的專業強項,為什麼硬要過團體生活?

(本文節錄自《在家工作》,作者徐豫(Anita御姊愛),寫樂文化出版,購書點此

最新文章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12/20屏東美術館登場。圖|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奈良美智屏東美術館12/20登場!門票、排隊規則總整理

2024/12/19
去年首屆「用閱讀跨年」十分成功,線上線下累積破250萬人次參與。圖/葉美瑤提供

第二屆用閱讀跨年 十位主講人紅白對抗陪愛書人以書迎新

2024/12/18
藝術家以常見的物品保麗龍為主角,透過物件劇場的形式,重新審視人類與物件的關係。 ...

讓物件變身主角!義大利藝術家薩魯斯特里《保麗龍》北藝中心登場

2024/12/18
2025田中達也1/10中正紀念堂登場160組新作、近50件立體模型的微縮世界。...

2025田中達也特展1/10中正紀念堂登場!160組新作、近50件立體模型的微縮世界

2024/12/18
AMOW IS COMING12/9降落四四南村!馮建彰打造AMOW與建築光影的...

Amow is Coming12/9降落四四南村!馮建彰打造光影、音樂與建築的新互動

2024/12/18

王榆鈞音樂劇場《明 Dawn to Dawn》年底登台:演員與劇情的「缺席」,探索認同與存在

2024/12/17
等向聯手詹記西門大世界打造Y2K風格巨型聖誕裝置「大大大型錄」,不只是座可實際翻...

Y2K風格再現!等向x詹記西門大世界推「大大大型錄DMXXXL」裝置展

2024/12/16
gdm 爍樂畫廊台北新空間首展於12月19日至2025年3月29日呈現吳季璁個展...

爍樂畫廊台北新空間開幕!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亮相6米月亮雕塑

2024/12/16
東興圳光藝節12/20開展以11件新詩轉化的光影裝置點亮竹北水圳。圖|都市藝術工...

東興圳光藝節12/20開展!11件光影裝置點亮竹北水圳

2024/12/16
基隆百年特展「仰百年」展區。圖/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提供

「百尺竿頭 迎繽萬千」設市百年特展 六大主題展區見證基隆的世紀風華

2024/12/15
日本人氣攝影師小浪次郎台北首次開展!結合日本潮牌 YEN TOWN MARKET...

Supreme御用攝影師小浪次郎台北首展聚焦西表島!攜手日本潮牌推快閃店

2024/12/13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個展,邀大眾循聲趨近夢迴之境。
 圖/北美館提供

來北美館白日做夢!林彥君個展「洄鳴」邀大眾穿越聲音隧道探索記憶夢境

2024/12/13
吳依宣於作品〈過渡空間(走廊)〉中埋藏了「木化石」,邀請觀者走進其中探索觀察。圖...

嘉美館《移動觀察者》展出中:四組新銳藝術家創作,提供再發現嘉義的線索

2024/12/13
2025吉卜力展1/8華山登場!海外移展第一站、必看7大亮點。圖|聯合數位文創提...

2025吉卜力展1/8華山登場!海外移展第一站、必看7大亮點

2024/12/12
唱作才子 Everydaze擔綱製作!金獎搖滾樂團「當代電影大師」長篇新專輯《你...

封面取自藝術家畫作!當代電影大師新專輯《你在注視那遙遠的地方》上架

2024/12/12
蔡康永以睽違五年的新作《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震撼書市。記者沈昱嘉/攝影

史無前例 四書在榜 蔡康永出書挑戰自我 也證明書還活著

2024/12/11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10部2024年度必讀之作
。Photo by Fa...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10部2024年度必讀之作

2024/12/11
海洋廣場擺放全新的「基隆一百 迎繽聖誕樹」,象徵基隆的多元面貌與百年風華。圖/基...

「基隆一百迎繽萬千」歡慶基隆設市100年 歲末活動接棒登場

2024/12/09

回應

Top